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和圣祠

和圣祠位于河南焦作市恩村来自,是全国仅存的纪念柳下惠的祠堂,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位于南水北调.天河公园恩州驿历史文化街区内,占地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

  • 中文名称 和圣祠
  • 地点 河南焦作市恩村
  • 占地面积 2000余平方米
  • 保护级别 焦作市文物保护单位
  • 修建时间 明正德年间至清光绪年间

祠堂简介

  原纸低饭侵千速恩村和圣祠规模庞大,面宽21米,进深110米。祠内的主体建筑是和圣殿,面积达120平方米,里和还有拜殿(40平方米)、东西两厢房(各50平方米)、前后花园(合计280平方米)、大门和圆券二门以及临块话升境费陆街房(共90平方米)、围墙铁赶春织红等。进大门回首,望板上题有"和圣祠"三字,门楼中墙上题有"柳河东"三字,圆券二门正面有砖刻"河东郡"三字,肖面有砖刻"源棉洲景列艺干连远流长"四字。该祠享殿供柳氏恩村始祖、二世及宗派世系图。因此,习惯上,人们也把和圣祠称为柳氏宗祠。另外,恩村和圣祠还在该村大街文庙东邻置务如供本好究领务临制有库房院落1座,其中房屋6间来自;在西阎河村置有坟地25亩,东交口村置有耕地6顷参席此纸指乱规。耕地收入备年节、祭祀时用。

  恩村和圣祠先后分三次建成:初建于明正德年间,由承恩镇(即恩村)柳氏四世凤巢、风周二人主持,因他们迁来日浅,财力不足,只建了和圣殿、拜殿、前后花园以及围墙。和圣殿为木构架歇山顶,布筒瓦屋面;拜殿为木构架卷棚,布筒瓦屋面。后经明未战乱,损坏严重。再到清乾隆十九年(1755年),由承恩柳氏九世大文、大嵩二人主持,集资大修扩建和圣祠。其间大嵩病故,于是360百科合族决议由大嵩之子元瑾、元璐二人接替见范便四主持修建,将和圣殿由三错认美致听间扩建成五间,增建什使能音也密让管帮攻东西厢房各3间在拜殿前,新建圆券二门一道,并且在砖券的院墙外加条石护墙,一抗洪水冲刷。最后到了清光绪十七年(18而买问干周92年),由承恩柳氏十ー世希和、希晓等人主持,第三次对和圣祠进行修葺,将临街房五间以及大门建成,并对和圣祠的部分设施进行必宜进受改修。至此,和圣祠内的建筑讲同全部完成。

  恩村和圣祠是承恩柳氏祭祀先贤以及教育后代的圣地。这里供奉着海计热说笔厚拉华夏柳氏始祖和圣柳下惠、河东郡开国公及大书法家柳公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等柳氏历代名人,还供奉着承恩柳氏始迁祖--柳茂本似及油精言后承反的灵位。

  解放战争期间,和圣祠大殿及拜殿毁于战火。圣胞茶验青封派班技觉底乡祠仅留有大门、门后的"和圣祠"匾额、砖质圆璇门及部分院墙。

建祠缘由

  通过《修武县志》《承恩柳氏宗谱》的记载可以发现,恩村和圣祠的修建原因,应是柳元瑾、柳元璐在证犯些什方夫举柳氏家祖兴旺时期,一方面为祭祀柳氏先祖代表人物--得姓始祖柳下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另一方面则为祭祀恩村柳氏先祖,从而达到纪念柳氏先人、光大柳姓宗族文化的目的。

和圣-柳下惠简介

  柳下惠(前720来自-前621),姬姓展氏,名获,字禽,春秋鲁国大夫无骇之后。因其食邑柳下,死后谥号"惠",故后人称其为柳下惠,为柳姓得姓始祖。柳下惠的治国经验和个人品行得到了孔子、孟子的高度评价,并被后世尊之为"和圣"。

文化意义

  柳下惠的祠堂和其嫡360百科系子孙在焦作恩村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加大力度研究、保护和开发这全国仅存的和圣祠,对挖掘焦作市姓氏、移民的渊源,以及通信亲害技怀脚呀过开发柳氏寻根文化旅游线等资源,吸引海内外柳氏对焦作投资兴业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和圣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