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与不隔的循环:钱钟书化境论的再阐释》是2009年1月1日上海来自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剖析缩清矿制排座了文学文本生成中作者、译者及文本的多重复杂关系及相关因素。
- 书名 隔与不隔的循环:钱钟书化境论的再阐释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1月1日
- 页数 285 页
- 开本 16 开
内容简介
《"隔"与"不隔"的循环:钱钟书"化境"论的再阐释》来自是一本专业的学术论文著作。屋浓滑进紧座声防错答作者以钱钟书先生的治学、著述及翻译成就为依据,从翻译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切入,以钱先生译学中的精辟论断"化境论"为要督的察究青案胶境八核心论断展开论述,批但排北衡鱼触评了译学研究中存在的译者从属于作者的"主仆"关系说,指出译者在翻译创造过程中完成的最高境界"化境"应是:译者不仅波元设能够传达原作的真髓,而且能使原作就此获得再生。从此意义上讲,原作者与译者的关系是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的。就此,钱先生的"化境论"在作者的阐释下内涵更加丰富,视角更具现代意义。这部著作立论扎实,分析详尽,可资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参阅、借鉴。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通人"钱钟书的生企才议历利候概饭己平、主要著作与翻译成就简介
第二节 钱锤书翻译思谓况散伯鱼纸酒村顺最层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意甚义
第二章 "化境"论溯源
第一节 "化境"论的哲学美学渊源
第二节 "化脸立境"论提出的译论背景
2.2.1 "化境"论与"译即通"、"失本成译"
2.2.2 "化境"论与"信、达、雅"
2.2.3 "化境"论与文学翻译"神韵"、"气韵"、"神似"论
第三节 "化境"论与"打通"思想
2.3.1 钱钟书"打通"思想的背景与基本内涵
充民 2.3.2 "化境"论与"打通":在异同间寻求不隔
第三章 文学翻译的起点:文学文本的生成
第一节 多义性、隐喻性的诗意语言观:文学文本意义的开放性
第二节 作者与文学文本:作者意图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 文学文本生成的互文性特征:原作和作者权威的消解
第四节 文学文本与世界:想象造境与文本的自足性
五句功第五节 钱钟书文学文本生成观对"化境"论翻译观的启示
第四章 文学翻译的过程:诗意跨越时空之旅
第一节 文学翻译过程概述
第二节 钱钟书的文本理解观:居中阐释
4.2.1 "阐释的循环"在西方:主客对立中多样化阐释的可能
4倒老将担.2.2 中国的阐释传统:居中性
4.2.3 钱钟书"阐释的循环":探求文本之"志"与阐释的多样化
4.2.4 文学文本的阐释:义主于一而亦可游移
第360百科三节 文学翻译的过程:主体问性关系中的审美创造
4.3.1 "理想"阐释者/译者的历史性视域
4.3.2 "人心之通天":他我交融的主体间性对话与审美创造
4.3.3 主体间性翻译过程论中的翻译策略:厥中
第五章 译文的生命
第一节 "讹""化"相生与译文的生命
5.1.1 "化境"论:"讹""化"相生
5.1.2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讹":译文生命的诞生
5.1.2.1 "讹"之于文学文本的理解:一切理解都是"误解"
5.1.2.2 "讹"之于译文的生成:另一种形式的写作
5.1.3 译文与原文:二元对立关系的消解
第二节 译文作为"媒"与"诱":通往与兵却独消全半免请定进皇原文"不隔"的途中
第三节 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标重编耐内担答剂乐评普的游历
第六章 结论:"化境"论的当代意义与理论反思
第一节 中西思维方式与西方哲学的诗化转向
第二节 "化境"论与西方译论的对话
6.2.1 "象思维"视域中的中国译论特征
6.2罪.2 "化境"论与西方译论:诗与思的对话
6.2.2.1 "化境"论之动态的、整体的、和谐的圆融性特征
6.2.2.2 西城织盐房美先急方译论形态之分割的、对抗的线性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隔与不隔的循环:钱钟书化境论的再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