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点霉素,从发病的草果叶片上分离得到草果叶斑病病原菌,进行药剂筛选试验,把不同处理的哈茨木来自霉(Trichoderma harzimum)菌株和病360百科原菌对峙培养,结果表明:春雷霉素400倍药液下病菌菌丝无效油换法生长,金歌1500倍、多菌灵800倍、易保1000倍、春雷霉素500倍药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在61%以上;不同处理的哈茨木霉菌株对草果叶斑病施放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汽有稳甲而种果,且药物诱变和紫外线诱变的突变菌株比野生型菌株抑菌效果显著。
- 中文名称 叶点霉素
- 外文名称 Phyllosticta element
- 类型 植物病
- 涉及方面 农业,植物,菌
分离叶点霉素
草莓枯萎叶点霉素

发病症360百科状:在匍匐茎抽生期,子苗容易得病。开始发病时衡血受永治感罗李唱卫,幼苗新叶黄化失绿,继续发展,叶片扭曲呈船形。三出反轻复叶中往往只有1~2片小叶畸形,并且畸形叶多发生在植株一侧。发病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没有生机,从叶片边缘开始干枯,最后全株枯死造亮永贵。切开根茎、叶柄、果柄,可以看见维管束发生褐变;根量减少,变成黑褐色,甚至腐败。病原菌和发病规律:该病病原菌是由半知菌亚肉当践序停概曲门瘤座菌科尖孢镰刀菌属真菌。病原菌能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发育适温为28℃。该病是土传病害,育苗圃7~9月份发病,保护地和露地栽培开花结果期发病。土壤通透性曲朝小固微季差,过干过湿,氮肥过多或有妈帮陆线虫危害的地块均容易发病。病菌靠土壤和秧苗传播多敌红若字,连作会加重发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丰香、春香等。(2)采取轮作的方式,在没有种过草莓的地里育苗。选择繁殖用的母株苗时,避开发病草莓园,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3)育苗床土可以用氯化苦或溴甲烷进行土壤消毒,或者覆盖透明塑料薄膜,进行太阳能消毒。(4)浸根消毒:用95%绿亨一号或98%恶霉灵5克各预程造加水15千克进行浸根,浸湿即可移栽。
防治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草莓茎部,幼苗期危害匍匐茎和根茎空类,初染呈铁锈色斑点,逐渐变为褐色,下部叶片凋萎脱落,最后整株死亡。叶柄基部感病后,呈青枯状凋萎。保护地栽培主要危害茎部,呈铁锈色,逐渐乡察朝保古终其罗棉向茎内扩展,先呈褐色,后变为棕色,最后变为黑色,切断茎部能嗅到酸臭气味。病原菌和发病规律:草莓青枯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细菌病害,病菌派比度班属广谱性,能侵染茄科等100种洋植物。病菌主要在土壤和母株茎部越冬。气温在15℃以上、地温在10℃以上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草莓,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发病就越快。从发病到死亡最快的为48小时。草莓青枯病有2个发病高峰,一是苗期,特别是在7、8月的高温多雨季节,雨后或浇水后,发病最为严重。二是在保护地内,特别是在果实露白至上色期,温度在22协抓棉批队夜温啊难会表~28℃,湿度80%以上时,分生孢子发育快,侵染迅速。防治方法:(1)避免和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足薯地重茬。(2)经常清除老叶、病叶和杂草,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烧掉或深埋,清除病株周围的土壤并进行药物消毒。移栽田进行日光消毒,在7、 8月深翻、整平、灌透水,用吸热性强的农膜覆盖20 天左右即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地下害虫。移栽选用高垄栽培法。(3)药剂防治:育苗前用20%土菌净500倍液或99. 3%高锰酸钾1000倍液喷洒地面。发病初期用3%广枯灵(恶、甲水剂)500倍液加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灌根。
规律
发病来自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蕾、新芽、托叶及叶柄基部,受害后的草莓秧苗、幼芽呈青枯状,幼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叶柄和果梗基部变成黑色,叶子失去生机下垂,发生严重时新芽烂掉,花苞和新叶急剧萎蔫呈黑褐色,整个植株枯死,而且传染迅速,周围秧苗很快随土壤或浇水感染。病原菌和发生规律:芽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危害所致。与蔬菜上的立枯病菌相同,能侵染多种植物。在草莓的整个生长季都可能发病,随水或土360百科壤及病苗进行传播,在秧苗栽植过深、枝叶过于茂密、灌水过多或园田水淹的情况下病害发生重。温室栽培草莓在11~12月份容易发生芽枯病,春棚多发生在春季。立枯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性很强,是多种作物的根部病害。该病菌在22℃以上而且湿度大时易发生。病原菌在茎叶上过冬,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3年。防治方法:(1)更新秧苗繁殖方法:栽植草莓不采用结果田内自然频衡好束次繁育的老化、退化的秧苗,引进种植经过组织培养脱毒培育的无毒苗。发现病株,及时连土挖出销毁。(2)秧苗不可栽植过深,合理稀植,适度控制氮肥施用量和灌水量,注意秧苗通风透光。保护地栽植草莓注意通风换气。(3)药剂事更防治:可在现蕾期开始喷布多抗霉素1000倍液或敌菌丹400~600倍液,发病严重时,隔1周再喷一次,连喷3~4次。保护地栽培草莓,扣棚后要用速克灵烟熏剂熏棚1~2次,并在开花前喷50%速克灵800~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