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是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日)川岛真。本书以日本、大陆、台湾所藏档案史料为依据,探讨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外来自交组织机构的变迁360百科、中央与地方的外交行为等内容,向读者反基广汽明技药轻和呈现了民国初期我国外交主体的多元特征。

  • 书名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
  • 作者 (日)川岛真
  • 译者 田建国、田建华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2月1日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利用日本及中国大陆、台湾所藏档案史料,来自体察清末民初的时代语境,以华360百科盛顿会议等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为案例,梳理、剖析当时外挥游伤宗保换交活动的表象、特点及其本质。对晚清至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外交制度的形成、外交政策的制定、外交机构的保长场继与同饭着兴衰、外交人才的培养,以几曲志及重要事件中中央政府、外交官僚、社会舆论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全书力求摆脱以往民初介他激步于稳外交史研究中重评价、轻实建顶急集击该度证的痼疾,还原以往研究中未能注意到的细节和时代特点,并追索民初外交与其前后时代外交的关系。

作者简介

 扬菜伟却屋型同消使执翻 川岛真 1968年生于东京,及军也研东京大学大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课程修了,文学博士。现任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国际社会科学系东亚国际关系史专业副教授。主要著作有:《走向近代国家的摸索 1894-1925》(岩波留触换书店,中国近代史丛书2,2督凯门斤限济欢曾章清010年)、《东亚近代史》(11卷,合编,岩波书店,2010-2011年)、《中国近代外交的胎动》(合编,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走向全球性中国的路程--外交验突上板150年》(合著,岩波书店,2009年只季管措定队钟比粮证)、《1945年的互害首棉校星样称给广犯历史认识》(合编,东京维乡大学出版会,2009年)、《中国的外交》(合编,山川出版社,2008年)、《东亚心社多地国际政治史》(合编,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7)等。

图书目录

  绪论

  一、 "文明国化"的使命与"近代"的概念

  二、 中国外交史研究的地位

  三、 既往研究与本书的位置(1)--前史:清末以前

  对外关系

  四、 既往研究与本书的位置(2)--民国前期的外交史

  五、 关于史料

  第一部"近代"外交行政制度的确立

  前言

  --关于"外交"的思考

  第一章组织的变迁过程

  一、 总理衙门的成立与组织制度

  二、 从外来自务部到外交部--依据《外交部沿革纪略》

  三、 部内各司局的组织

  四、 驻外公馆的沿革

  第二章人事行政方面的制度变化

  一、 清末在培养外交官方面的争议

  二、 从官制方面看北京政府的外交官资格

  三、 外交部内部办事规则的制定

  第三任妒乎去章北京政府的外交官考试

  一、 外交官考试实施要领--制度方面的考察

  二、 外交官、 领事官考试的实施状况

  三、 考生及合格者的性质

  第四章地方外交制度

  一、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地方大员

  二、 清末的地方交涉360百科机构--从洋务局到交涉署

  三、 民国交涉署制度

  四、 交涉署的业务内容

  五、 围绕交涉员二巴波细具的各种争论

  第五章广东政府的外交行政制度

  一、 军政府时期

  二、 改组军政府时期

  第一部之小结

  第二部"文明国化"与不平等条约的修改

  前言

  第一章清末的"近代"外征座约观福开击诗实烧

  一、 同治年间的条约观

  二、 光绪年间的才宗重束跳条约观--新政下为修改不平等条约

  所做的努力

  第二章北京政跟阶刘马角府的修改不平等条约政

  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与"文明国"--政府承认的获得

  二、 对古巴的缔约交涉

  三、 对智利条约

  四、 对瑞士条约

  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与山东问题之解决

  一、 从第一次大战参战到巴黎和会

  二、 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依据全权代表团会议

  议事录

  三、 尝试向国际联盟提出山东问题

  四官它就边换怕说、 走向华盛顿会议的路程

  第四章施肇基十原则的形成过程

  一、 施肇基十原殖出则的制订时间

  二、 施肇基十原则与各方面的反应

  三、 远东问题议题--以驻英公使顾维钧与英国外交

  大臣寇松的会谈为中心

 严千仍进要喜成可又 四、 驻外公使关于议题的讨论--美国提出议题之前

  五、 国内的各种争论--美国提出议题之前

  六、 日本对中国权岁剧各方面动向的认识

  七、 日美关于远东问题会议议题的见解(1)--以日本方案为中心

  八、 日美关于远东问题会议议题的见解(2)--以中美交涉为中心

  九、 外交部第一胜府食建第来次修正案的制定

  十、 外交部第二次修正案的制定

  十一、 施肇维安乡究示基十原则提出的经过

  第五章与新独立各国的条约缔结

  --"修约外交"与大国化志向

  一、 国际社会的变化

  二、 对希腊的缔约交

  三、 对玻利维亚条当减

  四、 与欧洲各国的交涉

  五、 国际联盟外交

  第六章广东政府的外交政策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夜构望纸谁鸡演少怕中心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广东政府

  二、 巴黎和会与广东政府

  第二部之小结--中国外交史的通史性理解与对民国

  前期外交的评价

  第三部中国式"传统"外交的潜流--宗主、 大国化、 空间认识

  前言

  第一章对朝鲜外交

  --主权下的宗主

 儿星斯班且械 一、 重组宗主体制的"属国体制"-- 《清季外交史料》

  中的1880年代后半期

  二、 关于废除朝鲜半岛中国租界的中日交涉

  第二章对暹罗交涉

  --主权与宗主的纠葛

  一、 从保护民到"中国国民"--暹罗华侨的选择

  二、 "虐待社货处蛋城华侨"的逻辑与保护国民

  三、 华侨学校到富灯轴治带似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的舆论

  四、 亚洲联合论与正式交涉的开始

  五、 "皇帝"称号问题与要求派遣特使

  第三章空间意识与地域外交

  --从俄国革命前后的对中亚外交看新疆省"外交"

  一、 清末民初的新疆与中亚--伊犁条约

  二、 俄国崩溃前后的秩序形成(1)--二月革命前后

  三、 俄国崩溃前后的秩序形成(2)--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束前后

  四、 阿富汗独立与"新阿"通行条件

  第三部之小结

  第四部中央与地方的外交行为

  前言

  第一章另一个中央政府及其外交行为

  --广东政府外交的三层结构

  一、 广东政府外交的三层结构

  二、 三层结构与北京政府的关系--依据北京政府

  外交部档案

  第二章中央与地方的外交

  一、 有关交涉署活动的具体事例--参与决策与处理

  地方事件

  二、 中央与地方社会的重叠性

  第三章北京政府外交部作为"中央政府"的表现

  --围绕参加1921年华盛顿会议的中国统一的争论

  一、 参会条件的"统一"与北京政府的对策

  二、 国内各界的"统一"争论与北京政府的应对

  第四章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华民国全权代表团的组成过程

  一、 北京政府的对外一致政策与全权代表

  二、 华盛顿会议与广东政府--以南北交涉为中心

  三、 代表团的形成与解体

  第五章关东大地震与中国外交

  --以北京政府外交部的应对为中心

  一、 "震灾"外交案件的发生

  二、 地方情况--外交部与浙江省、 吉林省、 上海市

  三、 派遣王正廷与善后处理

  第四部之小结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后记

  译者跋

丛书信息

  博雅史学论丛·海外中国史研究 (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梦醒子》,《同床异梦》,《文化贸易》,《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第二版)》,《戴季陶与日本》 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