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名,为直翅目,蝗科。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台湾、福建等地区。主要来自危害凤尾竹、黄金问碧玉竹、唐竹、大眼竹、青皮竹、鸡儿筋竹、筋竹、箪竹、沙岁箪竹以及蒲葵等。以成虫、幼蝻蚕食竹叶,严重时可食尽竹叶,影响植株生长。
- 中文名称 异歧蔗蝗
- 拉丁学名 Hieroglyphustonkinensis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 纲 昆虫纲
基本信息
名称:

学名:Hieroglyphustonkin社推翻ensis
目:直翅目
科:蝗科
形态特征
成虫
雄虫体长30~40毫米,雌虫体长40~52毫米;体蓝绿色,头部、额、颊及后头侧花、上颚外面均为蓝绿色;头顶、后头上方、复眼等为黄褐色;触角28节,基部淡黄色,端部3~5节为淡黄白色,近端部5~6节为黑褐色。前胸背板、侧板蓝绿色,背板背面近前缘两侧各有一横行黑褐色凹纹,其后又有3条横行黑褐凹纹,前翅基部淡绿色,至端部为黄褐色,雌虫尾须楔形,而雄虫则末端分叉。
卵

长椭圆形,稍弯曲,初产时为黄色,后来自渐变为深色。
360百科幼蝻
体褐色,背部中央从前胸到腹末有一黄花贯穿其中,花的两旁有黑褐色条纹,翅川那蛋先站芽及触角随虫龄增大而增长。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陆续孵化,经5~6次蜕皮后,于6月上旬至8月上旬陆续羽化,交尾产卵后死亡;幼龄蝗蝻多喜取嫩叶,成虫及老龄蝗蝻多取食老叶。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可喷施40%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5%吡虫来自啉乳剂2000~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