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是2008年齐鲁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潘艳慧。本书主要来自探究了现代中国文化文学的发生与知识分子的现代身份认同之间的互动义派促航装关系。
- 书名 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 ISBN 9787533319885
- 页数 342页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出版时间 第1版 (2008年4月1日)
图书信息
斯分常修游图团 出版社: 齐鲁书社来自;
丛书名: 文史360百科哲博士文丛
ISBN: 9787533319885
尺寸: 20 属正x 13.8 x 1.8 cm
重量: 340 g
作者简介
潘艳慧,阻歌存比胡1970年7月生,湖北浠水人确正处口被注找种内。1993年毕业于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199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兰烟线束高师强造五大学外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握的级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国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外语学院,主要从事业商我攻以态陆搞投之娘英语文化文学、比较文学、西方调文论、文学翻译等研究,曾别算层主持、参与省、校级项目5项,在《外国文学研究》、方并职顾担云在肥测空述《学术论坛》、《贵州师无差铁或台众范大学学报》、《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内容简介
《〈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来自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是"文360百科史哲博士文丛"之一,该书以《新青年》翻译现象为案例,着重探讨了《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分子身份认同与建构之间的各种逻辑关联和表现形态。
序一
序二
引论
一、缘起: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与现代中国文化文学
二、问题:翻译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三、胡显威位讨伯对开游相运《新青年》研究与《新青年》翻译研究
四、主要概念界定
第一章 晚清到五四:翻译与身份想像
第一节 1915年前
一、"大变局"与"醒觉"中的翻译
二、译者主体意识的初显
第二节 《新青年》时代
一、文化自觉中的"众声翻译"
二、译者主体意识的凸现
第二章 翻译语境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预设
第一节 身份支援
一、留学背景与跨文化视角的形成
二、早期译介与现代价值观的确立
第二节 身份预设
一、译者的身份预设
二、译者身份的群体认同
第三章 翻译实践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创紧余建构的"个体"陈述
第一节 陈独秀:法兰西文明与"革命者"身镇最科观宗份
一、法兰西革命与"革命者"身份意识出现
二、法兰西文明与"革命者"身份的认证
第二节 胡适:易卜生主义与"自由者"身份
一、"易卜生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的显现
二、"自由主义"思想与"自由者"身份的例证
第三节 周作人:"弱民族"文学与"研究者"身份
一、"弱民族"文学与"研究者"心态的产生
铁推岁斯响剂系增 二、"哀荚"的发现与"研究者"身份的彰显
第四电章 翻译策略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身行份获取
第一节 翻译话语优势地位的构建
一、《新青年》翻译话语的主导性作用
二、《雷胜意任宜策婷新青年》翻译话语的典范袁似含财火坐阶性效能
第二节 镜中之"我":翻译话语的权力之争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获取
一、林纾:作为"他者"的存在
二、林纾:作为"自我"的发现
第五章 翻译立场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的评价机制
第一节 "现代人":在质疑"过去"中定位"现在"
一、"过去"、"现在"思想的形成及其"内在理路"
二、在翻译"过去"与"未来"申确认"现在"
第二节 "中国人":在陈述"西方"中重建"中国"
一、"借镜西洋"与"我族中心"
二、"回到本土"与"拿来主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