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林存光

林存光,1966年生,山东济宁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查报色属础员会委员。

  • 中文名称 林存光
  • 毕业院校 南开大学
  • 学位/学历 博士
  • 专业方向 政治学
  • 职务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86年7月毕业于历史系并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9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并获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

  1997年7月毕业来自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并获中国哲学博士学位,

  2000年5月调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至今,

  2004年还编岩喜鸡细开困声6月-2007年4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棉金结交

教授课程

  中国农村政治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岁快二简此茶做际国近现代政治思潮"、"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华文明通论"、"儒教中国问题研究"和"中国传统政治哲姜催寒学"等课程

研究领域

  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诸子学、中国儒学史、儒教中国轿危问题研究、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等

社会兼职

  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九三学社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来自研究员,中国孔子研究院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国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品

学术著作

  1、《"文明以止":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文明特性研究》,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独著。

  2、《政治的境界--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中副阳请规东外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独著。

  3、《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秦汉顶烈息适专浓解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主编。

  4、《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明--一项跨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参编,第十章"儒家式政治文明的传统与现代"。

  5、《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主编。

  6、《孔子批令核新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

  7、《中外巨人传--孟子》,360百科辽海出版茅乘付厚社2012年版,第一作者。

  8、《与权力对话--儒家政治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作者。

  9究让坏帮派、《比较政治文化导论--民主多样性的理论思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催嘱狱版,参编,第一章第五节"中西政治统治方式的比较分析"。

  10、《孔子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作者。

  11、《大爱无疆--〈墨子〉》,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作者。

  12、《中国景生工哲学史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010年再版,参编。

经划概演  13、《先秦诸子政治哲学研究》,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主血值冲编。

  14、《儒家式政治文明免史及其现代转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教选社2006年版,主编。

  15、《历史上铁承生卷服补的重受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庆袁求冷弦味列二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齐鲁书社2004年版,独著。

  16、《儒教中国的形成--早期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按严力高染令四显关进》,齐鲁书社2003年版,独著。

  17、《修身·立业·治国--中华德治思想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参编。

  18、《旷世大儒--孔子》,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作者。

  19、《耻--人之为人的底线》键捆纸苗爱吃,红旗出版社2000年版,独著。

  20、《中国传说王知路威子接统文化精神--代表中国文化的三十本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参编。

  21、《庄子》,新蕾出版社1993年版,免新积记式阳编老独著。

  22、剂己许因包余神液除评此《老子》,新蕾出版社1993年版,独著。

学术论文

  1、《春秋文化诸模式初论》,载《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0年第7期全文转载,独著。

  2、《孔子本体论"人学"论纲》,载《孔子研究》1990年第4期,独著。

  3、《先秦儒家道德观的文化哲学透视--兼论先秦文化的转型》,载《齐鲁学刊》1990年第6期,独著。

  4、《经学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学阐释》,载《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第一作者。

  5、《试析先秦齐鲁政治文化的差异性》,载《管子学刊》1991年第2期,第一作者。

  6、《试论西周时期的政治思维》,载《齐鲁学刊》1991年第4期,独著。

  7、《先秦智性文化模式论--儒道法三家理论建构的文化意旨》,载《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转载,独著。

  8、《汉代尊孔的政治文化意向探析》,载《齐鲁学刊》1993年第6期,独著。

  9、《战国诸子的孔子观述评》,载《孔子研究》1994年第叠迁户2期,独著。

  10、《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简寒纸承糠论》,载《管子学刊》1995年第3期,独著。

  11、《孔子观种种之回顾与反省》,载《齐鲁学刊》1996年第1期,独著。

  12、《中国文化的问题性--梁漱溟"文化问题论"的内在思维理路》,载《齐鲁学刊》1998年第6期,独著。

  13、《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载《文化反思与文化建设》(论文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独著。

  14、《试论汉代"经"的意识形态杠杆作用》,载《朱子学刊》1998年第1辑,黄山书社1999年版,独著。

  15、《孔子:一个诠释的神话》,载《齐鲁学刊》200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第二作者。

  16、《说"耻"》,载《东方道德研究》(第四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版,独著。

  17、《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与批判》,载《孔子研究》2002年第1期,独著。

  18、《公与私--中国传统思维偏向散论》,载《聊城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独著。

  19、《和与同--先秦诸子思维方式辨析之一》,载《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诠释--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之二》,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独著。

  20、《哲学的盛宴--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述记》,载《中国哲学的国际盛会--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纪实》,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版,独著。

  21、《文化的政治学--试论先秦儒家政治思维的文化取向》,载《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独著。

  22、《孔儒之学理解新论》,载《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3期;另收入《"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独著。

  23、《历史的观念与观念的历史--顾颉刚古史论的理念与方法》,载《齐鲁学刊》200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独著。

  24、《儒家"耻"德与公民道德文明的教养》,载《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1期,独著。

  25、《评估权力--试论汉代儒学复兴的政治文化意蕴》,载《华侨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独著。

  26、《意识形态与文化的成长--试评反思儒学的两种致思路向》,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2期,独著。

  27、《传统经学思维方式新诠》,载《管子学刊》2004年第1期,独著。

  28、《汉代经学的解释学审视》,载《中国哲学》第二十五辑《经学今诠四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独著。

  29、《韩非的政治学说述评》,载《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1期,独著。

  30、《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载《孔子研究》2004年第3期,独著。

  31、《〈论语〉:一个哲学解释学的文本》,载《东方道德研究》第八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年版,独著。

  32、《圣王崇拜:一种政治宗教》,载《王权与社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版,独著。

  33、《维新运动与孔子观念的裂变》,载《齐鲁学刊》2005年第5期,独著。

  34、《孔子与儒家之道及其当代相关性》,载《儒学评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独著。

  35、《孔学新诠》,载《管子学刊》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独著。

  36、《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纲--一项基于中西比较视角的审视与分析》,载《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独著。

  37、《试论儒家的德性观念及其关于"人"的文明教养观》,载《思想家》第二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另收入《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齐鲁书社2007年版,独著。

  38、《人治主义,抑或人本主义?--儒家政治思想观念的一个分疏》,载《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

  39、《儒学的当代转化:立场、信念与心态》,载《哲学动态》2007年第5期,独著。

  40、《复兴儒教抑或回归孔子--评蒋庆〈关于重建中国儒教的构想〉》,载confucius2000(2005年12月28日),收入《大陆新儒学评论》,线装书局2007年版,独著。

  41、《"不完全的真理"更误人--也读李零先生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载confucius2000(2007年5月15日),独著。

  42、《儒家的仁爱政治观与循吏文化》,载《孔子研究》2008年第5期;另收入《儒学评论》第五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独著。

  43、《儒家的伦理观念及其道德教化论--古典观念、历史实践及其现代转向》,载《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独著。

  44、《思想、社会与历史--刘泽华先生的"王权主义"说评析》,载《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独著。

  45、《董仲舒"天人之学"再评价》,载《光明日报》2009年7月20日"国学版",第二作者。

  46、《转换视角,重读诸子--评刘绪义〈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载《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9期,独著。

  47、《"王权支配社会"释义》,载《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七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独著。

  48、《孔子:中国文明的守望者》,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另收入《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独著。

  49、《也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评梁涛儒家道统论的"国学观"》,载《学术界》2010年第2期,独著。

  50、《思者无疆--评刘刚、李冬君〈文化的江山〉》,载《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2期,独著。

  51、《在学术与文明之间--关于儒家的一个概念分疏、历史考察与未来展望》,载《齐鲁学刊》201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第一作者。

  52、《试论孔子的人类习性观》,载《孔子学刊》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独著。

  53、《重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诸范式》,载《政治思想史》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独著。

  54、《在自由与仁道之间--试论中西文明间的差异与对话》,载《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独著。

  55、《"文明以止":中华民族理性的文明发展观》,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6月4日和11日"哲学版",第二作者。

  56、《中国古典"和谐"理念及其政治含义论析》,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7月下,独著。

  57、《追求仁道的正义--古典儒家的正义论探析》,载《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

  58、《和而不同与多元文化素养》,载《艺衡》第七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

  59、《董仲舒的天人之学及其政治含义再解读》,载《政治思想史》2012年第3期,独著。

  60、《观念与体制背反的历史生存悖论--"官本位"的政治文化解读》,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10月下,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独著。

  61、《天下为公:古典儒家的"大公政制"理想论纲》,载《北大中国文化研究》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独著。

  62、《修身以道:作为一种生活理念的古典儒学》,载《儒学评论》第八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另收入《艺衡》第九辑,中国书店2014年版,独著。

  63、《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参与式政治理念》,载《孔子学刊》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一作者。

  64、《孔门三弟子比较论说》,载《管子学刊》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65、《古典儒家政治哲学论纲》,载《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第一作者。

  66、《儒家的天人关系话语与仁道情怀的生态学意义》,载《天人之辨--儒学与生态文明》,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独著。

  67、《诸子百家:中华文明的精神轴心与自我诠释》,载《齐鲁文化研究》第十三辑,泰山出版社2013年版,独著。

  68、《节制权力,仰望真理--基于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之视角和帝制中国之历史的反思》,《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6月上,独著。

  69、《大陆新儒学思潮平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作者之一。

  70、《重新发现儒家--秋风式"儒家论述"评析》,载《学术界》2014年第7期,第二作者。

  71、《试论墨子"奉天法古"的治安策》,载《海岱学刊》2014年第一辑,齐鲁书社2014年版,第二作者。

  72、《天下为公:中、西、马政治哲学会通对话的一种可能性》,载《孔子学刊》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一作者。

  73、《儒家思想的多重面相--评方朝晖〈为"三纲"正名〉》,载《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3期,独著。

  74、《"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义》,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1期论点摘编,独著。

  75、《让孔子直通古今是不现实的--从政治思想史视野看"儒家宪政"论思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29日,作者之一。

  76、《"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义--"民本/民主"问题与古典儒家民本理念再反思与再检讨(一)》,载《儒藏论坛》第八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独著。

  77、《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形态论--刘泽华先生的中国史观述要及相关争议评析》,载《反思中的思想世界--刘泽华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独著。

  78、《与命与仁:试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载《孔子研究》201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5年第3期全文转载,另收入《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与儒家文化--学习"四个讲清楚"获奖征文》,青岛出版社2015年版,独著。

  79、《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22日第6版,《红旗文摘》2015年第4期摘编《看待孔子的四种眼光》,独著。

  80、《民惟邦本:政治的民本含义(二)》,载《儒藏论坛》第九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独著。

  81、《儒家视域中的人际正义及其实践性特征》,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独著。

  82、《商鞅之"法"的政治哲学反思--兼论法治的功能、价值和精神》,载《武汉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第二作者。

  83、《"文明以止":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精神》,载《201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二作者。

  84、《破坏"三纲说的死躯壳"仍是当下历史任务》,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6月29日评论版,另收入《中国学术评论2015--〈中国社会科学报〉评论集萃》,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独著。

  85、《先秦儒家的内圣外王观》,载《衡水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第一作者。

  86、《得鱼在筌: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刍议》,载《天府新论》201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独著。

  87、《道义和权威是否完全一致--与方朝晖教授商榷》,载《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6期,独著。

  88、《孔子的士人君子之学》,载《孔子文化与中国道路--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学术讲演录》,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年版,独著。

  89、《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载《光明日报》2015年10月28日02版(评论·观点),独著。

  90、《商鞅农战思想的价值论基础》,载《江汉论坛》2015年第10期,第二作者。

  91、《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儒学观与文化主张--方克立先生学术思想述评》,载《海岱学刊》2015年第2期,齐鲁书社2015年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5期摘编,独著。

  92、《兼容并畜,综合创新--当前思想理论的状况与前景》,载《上海思想界》2015年第6期,作者之一。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历史上的孔子形象"(2001)。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2007)。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一种新的解读范式"(2010)。

  4、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文明以止':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文明特性研究"(2011)。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林存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