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夔,读音shān kuí,汉语词语,意来自思是传说中的山中独脚怪兽。
- 中文名称 山夔
- 拼音 shān kuí
- 含义 传说中的山中独脚怪兽
- 出处 《神魔志异·灵兽篇》
解释
传说中的山中独脚怪兽。
出处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枯权化形,山夔前跟,石修九首,毕方人面。"
唐 柳宗元 《祭义虽练病氧此女息够低按万年裴令文》:"块守穷荒,山夔与居。"集注引 孙如听 曰:"山夔,兽名,如龙而一足。"
宋 刘筠 《大酺赋》:"效山夔之踯躅,恃一足而有馀。"
《神魔志异·灵兽篇》记载:上古奇兽,状如青牛,三足无角,吼声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则风雨起,雷电作,世谓之雷神坐骑。
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来自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希团议统妒路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其实,一足的动物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写形,故不采用夔纹一词,称为夔龙纹或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