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布筋骨草,中药材名。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的全草。6~7月采,洗净,除去须根,晾干。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感冒风热,咽喉肿痛,咳嗽,吐血,高血压,面瘫,跌打瘀痛。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花叫伯衡培婷烟村唱解毒,利水通淋,凉来自血降压。治外感风热,高血压,咽喉炎,支气管炎,尿路结石,疮痈肿毒掌打。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解毒。治流行性感冒,中毒性肝脏损害及肝胃并病。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热抗菌,活血消肿美统。治跌损瘀凝,面瘫嘴歪,劳伤咳嗽,吐血,气痛消毒,炭疽。
- 中文名称 忽布筋骨草
- 汉语名称 Hu Bu Jin Gu Cao
- 别名 白毛夏枯草
- 生长环境 田边地埂、河谷,及荒野阴湿处
来源
本来自品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的全草。6~7月采,胶跑洗净,除去须根,晾干。
性味归经
《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寒。《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来自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感冒风热,咽喉肿痛,咳嗽,吐血,高血压,面瘫,跌打瘀痛。
①《西头死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水通淋,凉血降压。治外感风热,高血压,咽喉炎,支气管炎,尿路结石,疮痈肿毒。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解解审毒。治流行性感冒,中毒性肝脏损害及肝胃并病。
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热抗菌,活血消肿。治跌损瘀凝,面瘫嘴歪,劳伤咳嗽,吐血,气痛消360百科毒,炭疽。
形态特征
营联投界 多年生草本,高4~2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基部分枝,具短柔毛。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矩圆形至倒披针形,长2.5~8厘米,宽0.9~3厘米,先端圆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具不整齐的钝齿,两面和边缘均被柔毛。穗状花序长3~11约书具程探几何英.5厘米;苞片卵形至椭圆形,手席院剂所每火看图长约3.9厘米,宽约2.7厘米,先端渐尖;花萼近钟形,5齿裂,裂片近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具柔毛;花冠白色,二居形,上唇小,2裂,下唇大,3裂,中裂片个是约等于侧裂片2倍,花冠筒基着容钱鱼部膝曲,长约1.2厘米,宽约2.3毫米,被柔毛;雄蕊4,2强,上面2枚与花冠的侧裂片等长,下面2枚超过它,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以上,伸出花冠外,花丝长5~8毫米,基部扁平,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花柱长约1.8厘米,柱头2裂。小坚果,黑色,倒卵状椭圆形,具网状皱纹和微毛。种子卵形军绍热其吃,黑褐色。花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轴染教停知行厂道握队斗甘肃、青海、山西、河北、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药材性状
根细者研干散植世而多,类白色淡黄色;易折断,断面不平整。茎四棱形,扭曲,长18-25cm,沿棱及节上有白以长柔毛,断面中央有一小圆孔。合点则切很管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状长圆形,长5-12cm,宽1.8-3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下延,几全缘或有疏波状齿;叶柄上人狭翅,基部抱茎。轮伞花序腋生,苞叶大,淡黄色或黄诉素握已环县使白色,卵形或阔卵形,全缘,两面有长预知毛;花梗短,有长柔毛,花萼漏斗状,齿缘具缘毛,花冠唇形,类白色胶岁哥费士背言千或淡黄色,具紫色斑纹,外面有疏柔毛,内面有毛环。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背面有网状皱纹,果脐几上中腹面之半。气清香,味苦。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微壁加厚。下皮细胞1列,较表皮细胞小。皮层江壁细胞5-12列,于角隅处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环列准跑,于四角处的较发达。髓部多成空腔。粉末特征:灰绿色①多细胞非腺毛众多,直径19-50μm,心本形松结功速肥独限先端钝尖,壁厚。②梯纹、网纹、螺纹导管直径10-30μm。③纤维状细胞多碎断,直径15-20μm,壁厚,纹孔少。④石细胞少见,直径31河内最条东万居协怎种观-69μm,长43-131μ余企考优酸量脚身配长友m。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化学成份
全草含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香叶木素(diosmetin),鲁绝终解守起环化山柰素(kaempferide),槲皮素(quercetin),香草酸(vanillicacid)及β-谷甾醇(sitosterol)[1]。此外。还含近20种微量元素,即镁、铝、硅、磷、钙、钡、铬、锰、铁、钻、镍、铜、锌砷、钼、锡、硒、锶等[2]。
相关论述
1.《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水通淋,凉血降压。治外感风热,高血压,咽喉炎,支气管炎,尿路结石,疮痈肿毒。
2.《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解毒。治流行性感冒,中毒性肝脏损害及肝胃并病。
3.《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热抗菌,活血消肿。治跌损瘀凝,面瘫嘴歪,劳伤咳嗽,吐血,气痛,梅毒,炭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