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明星--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是氮的化合物,事化学式NO,分子量30,氮的化合价为印至种尼继裂列+2。由于一氧化冷氮带有自由基来自,这使它个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顺磁性。当它与氧反应后,可形成具有腐蚀性的气体--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360百科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气体,液态、固态呈蓝色。
- 中文名 一氧化氮
- 英文名 NO
- 别称 明星分子
- 化学式 NO
- 分子量 30
简介
NO一一来自氧化氮的物理性质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在液态或固态时一氧化氮是蓝色的。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通常相对高的汽化熵值表明,再也想中一氧化氮发生了聚合。在低温下,液态的一氧化氮是顺磁性的,而固态的360百科一氧化氮却是逆磁性的。这主要是一氧化氮分子中声振为取有一个单电子。一氧化氮的磁性就是由温度和单电子两点共同决定的。一氧化氮的偶极矩非探识只座化常小(0.16德拜)。从分子轨道理论出发,一氧化氮的电子构型和氮气一样其键级为2.5,即介于2和3之间。一氧化氮的负离子(NO-)正离子分别和氧气,氮气为等电子体。 二 氧化氮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氮的制取 在实验室制取少量的NO,通常采用还原稀硝酸,硝酸盐,或点京如织哪常例小亚硝酸盐来得到。
举例
例如:
8HNO3 + 3Cu = 3Cu2院提极职(NO3)2 + 2NO + 4H2O
2NaNO2 + 2NaI + 4H2SO4 = 4NaHSO4 + I2 +2NO +2 H2O
在水溶液中可制得相当纯的NO。NO也可通过干法制备:
3KNO2 + KNO3 + Cr2O3 = 2K2CrO7 + 4NO
从工业角度看,N补商慢士病视掉内星呼O是所有氮氧化合物中最重要的。它是氨氧化制硝酸的必经之路。 2.氧化反应一氧化氮中有一个单电子,非常活泼在卫证空气中即可被氧化为NO2:
它乎内士促算2NO +O2 =2NO2
除氧气外,臭氧,硝酸也可将NO氧化为NO2。 NO也能被氟气氯气或溴氧化成亚硝酸卤化物。室温下ClNO约有0.5%分解成氯气和一氧化氮,而BrNO约有7%分解。一氧化氮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在高压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氧化二氮(N2O)和二氧化氮。 我们知道,在一氧化氮分子中有一个能量较高的单电子,若失去该电子年资菜于序,产生的NO+离子比NO有更强的化学键。它可以形成多种离子型化合物,如铅室法至硝酸中的NO+都HSO4-,是铅室法制硝酸的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一氧化氮正离子型化合物还有NO+ClO4-,NO+BF4-,NO+MoF6-,(NO+)2PtCl62-,NO+FeCl4,NO又策养二映求范给+SbCl6-等。所有的NO+盐都易水解:NO+ + H2O = H+ + HNO2 3.络合反应一氧化氮与金属的二元络合物极少,已经证实的有Cr(NO)4,它具有正四面体机构。然而,含一氧化氮的配合物,即亚硝酰化合物却很多,这主要是研究消除其对空气的污染而发在补企改备体倍病知甚展起来的。 三 现代研究中的一氧化氮 1.近期动向 近期的研究已表明,一氧化氮具有免疫调节、神经传递、血压生理调控和血小板凝聚的抑制等生理功能。在许多组织中,尽管其真正题维元的释放量目前尚难于检测,但已确知会释放出不同浓度的一氧比氮,且浓度的变化与机体的生理机能紧密相关。许多疾病,包括基因突变(癌变,动脉硬化等)和生物机体中毒等,可能是一氧化氮的释放或调节的不正常引起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明,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新陈代谢来调节一氧化氮的生理机能,使其变成有益的分子,清除机体内有害的克代谢物,鉴于一氧化氮的神奇生理调节作用,一旦其神秘的调节机理被科学家们所促夫玉候英揭开,人们就可以开发与一氧化氮相关的药物,来治疗许多人类至今无法攻克的顽症,例如高血压、偏头痛、动脉硬化,甚至癌症。可见,与放线已静践事位加鸡一氧化氮相关的药物,其潜在的价值是巨大的。现在许多国际上有名的药物生产厂此块率查化家,竞相在这一研究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在激烈余许脸剂七能衡的竞争中,占领有利的位置。 2.测定方法 在生命体系中,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量是很少的,平均每个细胞仅释放1~200目构认迅收方attomol(1attomol=10-18mol).如何现场定性和定量检测一氧化氮,向化学家们提出了艰巨而开拓性的任务,首先,Wennmalm等报导了把一氧化氮和牛血清白蛋白共价结合,然后用色谱柱分离,间接测量了一氧化氮的浓度。另外,化学荧光法、质谱、紫外-可见分光法等测量一氧化氮的报导也相继出现,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采用电化学方法测量一氧化氮的报导,特别是卟啉修饰和1,2苯二胺修饰碳纤维微电极,就是该方法成功的两个例子。电化学方法测量一氧化氮具有许多优点,首先,使用的碳纤维电极直径小至2~6um,可以对单细胞进行测量;其次,该方法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强抗干扰能力,其检测下限可达到nM(1nM=10-9mol/L),足于检测单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再次,该方法响应时间低于10毫秒,可以对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进入连续、现场的退踪,且在测量中不会破坏细胞,这种方法已广泛的应用于组织和细胞中一氧化氮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