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是200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来自图书,是由伍孝金主编。

  • 书名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
  • 作者 伍孝金
  • ISBN 9787302146759
  • 类别 图书>计算机与互联网>网络与通信
  • 页数 418

简介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系列教材来自:计算机网络》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通过一些具体的网络模型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协议。并对下一代互联网的有关技术(如IPv6和路由技术)做了介绍。 全书分为11章,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网络互联和路由技术、计算机网络服务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工程。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的初坏味除他减依最大特色是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同时,增加了精心设计的案例实训,旨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弥补了仅以大量篇幅介绍理论知识的不足。此外,每章最后还配备了习题与实训的内容,既有对360百科知识点的强化练习又有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学著明重指很生在掌握了基本网络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络组建与网络工程设计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方便老师教学,《高等际液红元院校计算机教育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还配有电子教案。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可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溶味括据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编辑推荐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下一代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对计算机网络研究与应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等院校应该如何培养新形势下的网络应用人才,这是每个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作者通长本令标打影探规入过多年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和科研的研究与实践,认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必须解决理论介绍、感性认识和实践这三个环节有成反律且误士溶供质易机结合的问题。理论介绍就是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思考方法,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抽象性,要讲清楚这些基本的理论,必须辅助具体的网络模型或者说网络拓扑结构图,通过具体的网络模型来阐述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双率食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在此基础上,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因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为了遵循这种指导思想和理念,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其明额圆式体现认知规律,在本书中配有大量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以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同时大部分章节还精心安排了实训内容,用超死机缺溶耐别以引导学生学习该章重点管雨生输激地洲裂开补应掌握的知识,通过这些实训轴脸良下乙界善宜盐宣进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能力和组网能力。所有实训案例均来源于工程实践。

  全书共分11章,各章内容概述如下。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养投预高重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主要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传输方式、同步技术、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和传输介质。

  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区耐管振兵触么回里苏ISO/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和TCP/IP体系结构,须攻最后简单介绍常用的两个网络操作系统。

  第和式宣4章和第5章介绍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知识。尤其是对局域网中的以太网技术进行了较为旧期降权解境雨详细的介绍。

  第6章和第7章对互联网技术进行了介绍,载集些条迅降气斤眼钱映特别是对TCP/IP网络互联、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路由协议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第8~10章介绍TCP/UDP协议、互联网提供的主要服务和应用类型以及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

  第11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工程的概念、内容以及招投标方面的知识,并详细介绍了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案例。

  本书由伍孝金和黄维通组织编写。其中,第1、3、4、5、7、8、10、11章和第2、6、9章部分内容由伍孝金老师编写,郑慧明、代金勇、陈安和郑江波四位老师编写了第2、6、9章部分内容并负责全书的绘图工作,黄维通老师参与了全书的统稿工作,田小蓉和周怡凤两位老师负责了本书的部分录入工作,同时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作者单位领导、出版社编辑和很多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在本书的选材和内容安排上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与同行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编 者

图书目录

  第来自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

  1.360百科1.2 Internet的发展与应用 4

  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7

  1.2.1 计算机审密谓胜错曾械困投网络的定义 7

  县争范欢鲜洲银灯纸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8

  1.2.3 计算机网销罗伯饭坏络的功能 9

  1.2.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9

  1.3 计算机网络的师严础只或袁金孩应用 13

  1.4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组织 15

  1.5 习题与实训 17

  的生围维技缺教决第2章 网络技术数据期衣船通信基础 19

  2富困助顺封.1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及通信模型 19

  2.1.1 数据通信的几个基本概念 19

  2较击联证探.1.2 数据通信系统基还派改命解快火官是查象本结构 20

  2.1.3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20

  小司沿乎情措2.2 数据传输 22

  2.2.1 数据传输的方式 22

  2.2.2 数据传输的方向 23

  2.2.3 数据同步技术 24

  2.2.4 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

  传输 25

  2.3 数据编码技术 26

  称院称差待句准动2.3.1 数字数据的数各问视粉前苗朝怀基灯字信号编码 26

  2.3.2 数字数据的调制 27

  2.4 多路复用技术 28

  2.4.1 频分多路复用 28

  2.4.2 时分多路复用 29

  2.4.3 波分多路复用 29

  2.4.4 码分多路复用 30

  2.5 数据交换技术 32

  2.5.1 电路交换 32

  2.5.2 报文交换 33

  2.5.3 分组交换 34

  2.6 传输介质 36

  2.6.1 有线传输介攻接又家占判质 36

  2.6.2 无线传输介质 42

  2.7 差错控制 43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

  差错类型 43

  2.7.2 差错检验与校正 43

  2.8 实训 44

  2.8.1 RS-232连线实验 44

  2.8.2 双绞线的制作 48

  2.9 习题与实训 51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52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52

  3.1.1 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 52

  3.1.2 网络协议 53

  3.1.3 网络体系结构 54

  3.2 ISO/OSI开放式系统参考模型 54

族特室答背文粉严扬测据  3.2.1 OSI开放式参考模型的层

  结构 54

  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仍表冷以带香的主要

  功能 55

  3.2.3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59

  3.3 TCP/IP体系结构 62

  3.3.1 TCP/IP的体系结构 62

  3.3.2 TCP/IP的体系结构中各层

  的功能 63

  3.4 网络操作系统 64

  3.4.1 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

  操作系统简介 64

  3.4.2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66

  3.5 习题与实训 69

  第4章 计算机局域网 70

  4.1 局域网的概述 70

  4.1.1 局域网的特点 70

  4.1.2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70

  4.2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 73

  4.2.1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73

  4.2.2 IEEE 802协议标准 74

  4.2.3 局域网中的介质访问控制

  方法 75

  4.3 以太网 78

  4.3.1 以太网的发展概述 78

  4.3.2 以太网工作原理 79

  4.3.3 传统以太网 82

  4.3.4 快速以太网 84

  4.3.5 交换式以太网(Switching

  Ethernet) 86

  4.3.6 虚拟局域网 89

  4.3.7 千兆位以太网 93

  4.3.8 万兆以太网简介 95

  4.4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97

  4.5 无线局域网 99

  4.5.1 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 99

  4.5.2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 101

  4.6 实训 102

  4.6.1 局域网组网设备的认知 102

  4.6.2 以太网的组网 104

  4.6.3 交换机的基本应用 108

  4.6.4 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 113

  4.6.5 交换机VLAN配置 115

  4.7 习题与实训 118

  第5章 广域网技术 120

  5.1 广域网的概述 120

  5.1.1 广域网的结构特点 120

  5.1.2 广域网与OSI参考模型 121

  5.1.3 广域网的物理层实现 121

  5.1.4 广域网的寻址 122

  5.2 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123

  5.2.1 PSTN的概述 123

  5.2.2 PSTN的传输特性 124

  5.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 124

  5.3.1 ADSL概述 124

  5.3.2 ADSL的实现 125

  5.3.3 ADSL的应用 125

  5.4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26

  5.4.1 ISDN概述 126

  5.4.2 ISDN的接口 127

  5.4.3 宽带ISDN(B-ISDN)及其信息

  传送方式 128

  5.4.4 ISDN的特点 128

  5.5 数字数据网(DDN) 129

  5.5.1 数字数据网DDN的概述 129

  5.5.2 DDN的实现 129

  5.6 X.25分组交换网 130

  5.6.1 X.25网络的概述 130

  5.6.2 X.25协议的层次结构 131

  5.6.3 X.25网络的组成结构 132

  5.7 帧中继FR 133

  5.7.1 帧中继概述 133

  5.7.2 帧中继术语 135

  5.8 异步传递方式ATM 138

  5.9 点对点协议 144

  5.9.1 点对点协议的概述 144

  5.9.2 标准PPP的帧模式 145

  5.9.3 PPP的协议族 145

  5.9.4 PPP应用 146

  5.10 实训 147

  5.10.1 ADSL接入Internet 147

  5.10.2 配置帧中继 151

  5.11 习题与实训 152

  第6章 TCP/IP网络互联 153

  6.1 IPv4协议 153

  6.1.1 IP地址 153

  6.1.2 子网划分技术 157

  6.1.3 IP数据报 162

  6.2 IPv6 166

  6.2.1 IPv6概述 166

  6.2.2 IPv6编址方案 168

  6.2.3 IPv6的数据报文格式 173

  6.2.4 IPv6过渡机制 174

  6.3 地址解析协议 177

  6.3.1 ARP的工作机制 177

  6.3.2 ARP的协议格式 178

  6.3.3 ARP代理 179

  6.4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180

  6.4.1 ICMP报文 180

  6.4.2 ICMP差错报文 181

  6.4.3 ICMP控制报文 182

  6.4.4 ICMP请求/应答报文 183

  6.4.5 ICMP重定向举例 184

  6.5 组播与IGMP协议 185

  6.5.1 组播地址 185

  6.5.2 IGMP协议 185

  6.5.3 组播路由协议 186

  6.6 实训 187

  6.6.1 C类地址分配与子网的

  划分 187

  6.6.2 几个常用的网络命令的

  使用 188

  6.7 习题与实训 194

  第7章 路由器原理与路由技术 195

  7.1 路由器工作原理 195

  7.1.1 路由器的基本组成(物理

  结构) 195

  7.1.2 路由器工作原理 197

  7.2 路由选择策略 199

  7.2.1 静态路由 199

  7.2.2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200

  7.2.3 内部和外部网关协议 204

  7.3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205

  7.3.1 路由信息协议(RIP) 205

  7.3.2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OSPF) 209

  7.3.3 边界网关协议(BGP/BGP4) 216

  7.4 基于IPv6的路由技术 218

  7.4.1 IPv6路由术语介绍 218

  7.4.2 IPv6的路由原理 219

  7.5 实训 221

  7.5.1 路由器的认知实验 221

  7.5.2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224

  7.5.3 静态路由的配置 227

  7.5.4 RIP动态路由信息协议的

  配置 229

  7.5.5 OSPF动态路由信息协议的

  配置 232

  7.5.6 路由器的管理 235

  7.6 习题与实训 236

  第8章 TCP和UDP协议 238

  8.1 传输层协议 238

  8.1.1 传输协议概述 238

  8.1.2 传输层中的TCP和UDP

  协议 240

  8.1.3 传输层中端口和套接字

  接口 241

  8.2 传输控制协议(TCP) 244

  8.2.1 TCP的功能概述 244

  8.2.2 TCP分段的格式 245

  8.2.3 TCP的"三次握手" 246

  8.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50

  8.3.1 UDP报文格式 251

  8.3.2 UDP的工作机制 251

  8.4 习题与实训 255

  第9章 网络应用技术 256

  9.1 域名系统 256

  9.1.1 DNS的命名机制 256

  9.1.2 DNS域名解析 259

  9.2 WWW服务 264

  9.2.1 概述 264

  9.2.2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265

  9.2.3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266

  9.2.4 扩展标记语言 271

  9.2.5 Web开发技术 276

  9.3 电子邮件 280

  9.3.1 电子邮件的概述 280

  9.3.2 电子邮件系统 281

  9.3.3 电子邮件服务的工作原理 281

  9.4 文件传输 282

  9.4.1 FTP服务的概述 282

  9.4.2 FTP的工作原理 283

  9.4.3 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 284

  9.5 远程登录Telnet 285

  9.5.1 引言 285

  9.5.2 Telnet协议 286

  9.6 SNMP协议 287

  9.6.1 网管模式 287

  9.6.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89

  9.7 实训:几种常用网络服务的配置 293

  9.7.1 实训目标 293

  9.7.2 实训1:DNS服务器的

  配置 293

  9.7.3 实训2:Web服务器的

  配置 312

  9.7.4 实训3:FTP服务器的

  配置 321

  9.7.5 实训4:MRTG网络流量

  监测的实现 328

  9.8 习题与实训 333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 335

  10.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述 335

  10.1.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335

  10.1.2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

  主要因素 335

  10.1.3 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 336

  10.2 访问控制技术 338

  10.2.1 访问控制的概念 338

  10.2.2 访问控制策略与模型 338

  10.2.3 访问控制应用范围 341

  10.3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341

  10.3.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341

  10.3.2 计算机病毒主要特点 342

  10.3.3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

  影响 343

  10.3.4 网络病毒 344

  10.3.5 计算机病毒防治 344

  10.4 防火墙技术 345

  10.4.1 防火墙的概念 345

  10.4.2 防火墙的主要技术 345

  10.4.3 防火墙的分类 348

  10.5 入侵检测技术 350

  10.5.1 入侵检测概述 350

  10.5.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351

  10.5.3 主要的入侵检测系统的

  介绍 353

  10.6 数据加密技术 355

  10.6.1 数据加密技术的概述 355

  10.6.2 数据加密技术分类及加密

  算法 356

  10.7 其他安全技术简介 358

  10.7.1 备份与恢复 358

  10.7.2 VPN技术 358

  10.8 实训 361

  10.8.1 Web站点访问控制的实现 361

  10.8.2 防火墙的配置 363

  10.9 习题与实训 366

  第11章 计算机网络工程 367

  11.1 计算机网络工程概述 367

  11.1.1 网络工程设计的原则 367

  11.1.2 网络工程需求分析 368

  11.1.3 网络工程设计与论证 369

  11.1.4 网络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378

  11.2 综合布线系统 382

  11.2.1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382

  11.2.2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386

  11.2.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387

  11.2.4 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 388

  11.2.5 布线系统的测试 391

  11.3 工程招标和投标简介 395

  11.4 实训 399

  11.4.1 需求分析 399

  11.4.2 网络方案的设计、标书的

  撰写及论证 401

  11.4.3 校园网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414

  11.5 习题与实训 418

  参考文献 419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