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创体富家告顶区矛办于1921年的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于2008年1月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改名扩建而成,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地质学系,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系之一。学院学科齐全、专业设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1993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地质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属于理工结合性质的学院,设有三个系,分别是地球科学系、水科学系和地质工程与信区斤业息技术系。
- 中文名称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简称 南大地科院
- 创办时间 1921年
-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 所属地区 南京市
沿革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地质学系,也是中距备极血国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院系之一。
南京大学地质学科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1年成立的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至今已少且害下古分状乱有97年的历史了来自。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包括地质门、地理气象门,首任系主任各面笔选蒸伟背为竺可桢先生。嗣后,国立东南大学先更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又更名序尽节固跑万句整利简罪为中央大学。
1930年1月,地质学科从地学系分出,成立了中央大学地质系,李学清先生任首任系主任。
1949年后,干南走衡众伟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地质系建制依旧,徐克勤先生任系主任,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均前所未有。
1986年,地质学系更名宁力攻临为地球科学系,俞剑华教360百科授任系主任。
2008年1月,南京大学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在级定原地球科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地球科学与工程学木大会你行弱且土院,王汝成教授任学院圆定最唱排院长。
九十多年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勤奋努力北服的条程阻亮普,踏实工作,培养了近万名奋战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地质人才,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院贯彻以教学为主、突出科研的方针,确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短现毛李远设为核心,巩固加屋占品势密洲推首封题强传统优势学科,积极发展新兴应用学科,将该院建设成为具纪厂总训爱适众青找有重要国际影响和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办学条件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拥有"地质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况跟我放宣打亚和"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又属江苏省重点学科。经教育部批准设有国家理科地质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普通地质学"、"地球系统科学"二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地质学和水文与水资源二专业被列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留提识础案沙往十训烈质学、地球化学二专业列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水文究稳基部教齐与水资源、地质工程二留乱准浓训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洋提专业。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分析系统,能够开展各类地质样品的微区、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包裹体研究及成岩成矿实验等,拥有电子探针分析仪、微区X射线衍射仪、扫描探针显微镜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表面热电离同位素质谱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连续流质谱仪、包裹体温度-盐度测定装置、显微激光拉曼探针等先进仪器设备及磨片-制样室。
依托学院师资,建立了花岗岩、火山岩及成矿理论研究所、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物理与动力学研究所、多媒体科教制作中心、矿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核能地质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等14个地球科学类研究机构。地球物理与动力学研究所拥有45套国际先进的宽频地震仪。经教育部与科技部批准,主办了《高校地质学报》,建立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
学院荣誉
2019年9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学科来自设置
科门类 | 应高众 一级学科 | 学科专360百科业 |
---|---|---|
07理学 | 0709地质学●★ | 070801固体地球物理 |
070901矿物、岩石、矿床学★ | ||
070902地球化学◆★ | ||
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070904构造地质学★ | ||
08工评肉座果就阳参读认病开学 | 0818地质资源与围测事地质工程 |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
声率冷及入势水室垂令081803地质工程 | ||
0815水利工程 | 0波必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 |
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省重点学科 ◆省重中之重学科 ▲博士点
师资力量
截至2010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50名,其中,中科院院士3名、教授53名(博士生导师44名)、副教授33名、讲师水内王红导带旧己1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其中海外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4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千百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2人,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获得者1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5人。
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经绥就职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溶搞约缺防项与工程学院。
科研支撑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分析系统,能够开展各类地质样认兴发张攻概件品的微区、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包裹体研究及成岩成矿实验等,拥有电子探针分析仪、微区X射线衍射仪、扫描探针显微镜、紫外/可显啊川当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高分辩率等离子质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表面热电离同位素质谱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连续流质则谱仪、包裹体温度-盐度测定装置、显微激光拉曼探针等先进仪器设备及磨片-制样室。依托学院师资,建立了花岗岩、火山岩及成矿理论研究所、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怕侵永掌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多媒体科教制作中心、矿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核能地质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地球科学类歌绝她陆研究机构。经教育部特与科技部批准,主办了《高校地质学报》。建立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执至写东还。
研究机构
内生金那孩企族儿副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火成岩、花入企著标研永德杂到岗岩成矿理论研究所 |
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 |
地球物理与动力学研玉念错格内国队故研究所 | 工业矿物岩石材料封大大研究室 |
南京大学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心 | 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
多媒体科教中心 | 江苏省凹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勘察研究所 |
科研成果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中成果累累,自1995年至2005年间已出版各类教材18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部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承担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8项。年科研经费已达1000多万元,获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每年发表论文总数均在180篇之上,学术榜刊物上发表论文约20篇。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学院的两项基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造就高素质、宽基础、创新型人才,从品德、知识、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宽厚的基础课、核心必修课和前沿选修课。培养期间,进行两次野外实践教学:普通地质实习(以南京湖山为基地)和区域地质测量实习(以安徽巢湖为基地)。强调教学与科研融通,优秀本科生可以免试保送研究生,优秀硕士生实行硕博连读。近年来,出版各类教材20余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部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在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事业委托或国际合作项目共500余项,年科研经费达2500多万元。获部省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每年发表论文总数超过20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近百篇)。
人才培养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中国历史最久的地质学教育机构之一,至今已培养了大批优秀地学人才,其中两院院士有2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名。在八十余年的历史中,办学传统和特色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爱国奉献,真诚团结,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现每年招收地质学、地球化学、水文与水资源及地质工程共4个专业,约100名本科生。设有理科"地质学"和工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水文学及水资源、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共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每年招收约90名硕士研究生和40名博士研究生。此外,还设有"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地球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建系以来,学院老一辈地质学家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振兴,辛勤耕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造诣精深的国内外著名学者和后起的科学精英,可谓"七十年华,桃李竞放;满天学子,雨露于滋。"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地学界的权威,知名学者和高层次学术领导,曾在学院任教或毕业的中科院院士就达十六位。学院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人数近万人,截至2000年,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工程院院士5人,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地球科学系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拥有 "地质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又属江苏省重点学科。经教育部批准设有国家理科地质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普通地质学"、"地球系统科学"二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地质学和水文与水资源二专业被列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地质学、地球化学二专业列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地质工程二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学院的两项基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造就高素质、宽基础、创新型人才,从品德、知识、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宽厚的基础课、核心必修课和前沿选修课。培养期间,进行两次野外实践教学:普通地质实习(以南京湖山为基地)和区域地质测量实习(以安徽巢湖为基地)。强调教学与科研融通,优秀本科生可以免试保送研究生,优秀硕士生实行硕博连读。
近年来,出版各类教材20余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部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在科学研究方面,近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事业委托或国际合作项目共 500 余项,年科研经费达2500多万元。获部省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每年发表论文总数超过20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近百篇)。
交流合作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学院与国内外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关系。成功主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海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同时,选派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开展合作研究。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行国际化教学交流,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贝加尔湖大地学联合实习,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联合进行天山野外教学实习等。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气氛浓厚、活跃,注意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曾成功举办国际花岗岩地质学与成矿关系讨论会(1982,教委系统第一次)、国际大陆边缘地质讨论会(1986)、第四届国际环太平洋地体构造学术会议(1988)、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82项会议(1989)、地下水水流与污染模拟国际会议(1991)、盆地构造与油气聚集国际学术会议(1993)、高原和生态敏感地区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1999)、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2002)等国际会议以及多次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通过派出留学、进修、讲学和工作,接受国外留学生、合作科学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种形式同国内外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