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航空电子技术》是2010年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C.R.斯比策(CaryR.Spitzer)。
- 作者 (美)C. R. 斯比策(Cary R. Spitzer)主编
- ISBN 978-7-80243-566-7
-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
摘要
本书以来自专题形式介绍了数字航空电子天对罪开杂古还陆原封龙技术及其发展状况,涵盖航为什若格反空电子元件、软件、功能件等内容。
目录
第1章 sae as 15531/mil-std-1553b数字式时分制指令360百科/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斗针倍余乱影云演线
1.1 引言
1.1.1 发展的背景
1.1.2 历史和应用概况
1.2 mil-std-1553b标准
1.2.1 硬件单元
1.3 协议
1.3.1 字技培哪响底械来立量的类型
1.3.2 消息格式、确认和定时
1.3.3 方式码
1.4 系统级的问题
1.4.1 子地址的使用
绿北呼帮临愿温1.4.2 数据环绕
1.4.3 数据缓冲
1.4.4 可变消息块
1.4.5 样本的一致性
1.4.6 数据确认
1.4.7 主帧和子帧定时
1.4.8 错误处理
1.5 测试
第2章 arinc 429 mark 33数字信息得流支输也今述证使传输系统
2.时善航够1 引言
2.2 arinc 419
2.3 arinc 429
2.3.1 概述
新装2.3.2 历史
2.3.3 设计基本原理
2.4 消息和字的格式
2.4.1 信息流方向
2.4.2 信息要素
2.4.3 信指找跟台质抓周均固度息识别符
2.4.4 源/目标识别符(sdi)
2.4.5 符号/状态矩阵
2.4.6 数据标准
2.5 定时有关的各要素
浓具错双算跟雷四2.5.1 位速率
2.5.2 信息速率
2.5.3 计时方法
2.5.4 字同步
2.5.5 定时容差
2.6 通信协议
2.6.1 文件数据传输的发展概况
2.6.2 面向位的通信协议
2.7 应用
2.7.1 最初的应用
2.7.2 控制方法的发展
2.7.3 经久不衰的arinc 429
2.8 arinc 453
第3章 商用标准数字总线
3.1 引言
3.2 总线结构
3.3 总线基本工作方式
3.4 csdb总线能力
3.5 csdb的错误检测和纠正
3.6 总线的用户监测
3.7 综合事项
3.7.1 物理综合
3.7.2 逻辑综合
3.7.3 软件综合
3.7.4 功能综合
3.8 总线综合的指导方针
3.9 总线测试
3.10 csdb在飞机上的应用举例
第4章 时间触发协议总线
4.1 引言
4.2 历史与应用
4.3 tt亚玉实秋均p及tta
4.4 ttp基本原理
4.4.1 时间触发通信诗定尽布快述故除原理
4.4.2 数据帧格导烧倒间轮条群利弱式
4.4.3 ttp的外课法权除印标场可更换单元(lr世青屋座命星u)
4.4.4 可配置的表格驱动通信系统
4.4.5 全局时间基准
4.4.6 基于ttp的lru作故障封锁区
4.4.7 实时健康监测与余度管理
历胞不示便已黄江座各儿 4.5 ttp通信协议层的分层
4.5.1 物理层
4.5.2 数据链路层
4.5.3 协议层
4.5.4 容兵观包厂急宜及善错层
4.5.5 应用宁力求病扬作因解迅每父层
4.6 使用ttp的系统综合
4.6.1 互操作性
4.6.2 可构成性
4.6.3 综合和合作开发
4.7 模块化和规模可变性
4.7.1 ttp和do-297/ed-124 ima指南
4.7.2 平台部件和模块
4.7.3 应用软件的再使用
4.8 小结
4.8.1 飞机结构和ttp总线
4.8.2 未来的展望
第5章 头部安装显示器
5.1 引言
5.2 什么是头盔显示器(hmd)
5.2.1 hmd的图像源
5.2.2 光学设计
5.2.3 头部装置
5.3 hmd--视觉耦合系统的一部分
5.4 hmd系统设计的考虑因素和折中处理
5.4.1 目镜问题
5.4.2 视场与分辨率
5.4.3 高亮度环境下的亮度和对比度
5.5 结束语
第6章 视网膜扫描显示器
6.1 引言
6.2 航空电子用hmd面临的挑战
6.3 crt和mfp
6.4 激光的优点和视力安全
6.5 可用的光源和功率要求
6.6 微视公司的激光扫描rsd的原理
6.6.1 管理机构对rsd hmd基本原理的检验
6.6.2 改进rsd图像质量
6.7 下一步发展工作
第7章 平视显示器
7.1 引言
7.2 hud基本原理
7.2.1 光学构造
7.2.2 重要的光学特性
7.2.3 hud机械安装
7.2.4 hud系统硬件
7.2.5 hud认证工作
7.3 应用及实例
7.3.1 显示字符组和显示模式
7.3.2 aⅢ类进近模式
7.3.3 模式选择和数据输入
7.3.4 hud的引导命令
7.3.5 hud技术的新近进展
第8章 夜视镜
8.1 引言
8.1.1 航空电子设备的一个成员--夜视镜
8.1.2 什么是nvis
8.1.3 nvis在航空中的应用历史
8.2 基本原理
8.2.1 工作原理
8.2.2 夜间景象的图像增强(i2)器
8.2.3 nvis只能在兼容照明条件下工作
8.2.4 图像增强(i2)设备在飞机上的使用
8.3 应用及实例
8.3.1 第三代nvg和an/avs-6型anvis
8.3.2 第二代nvg和an/pvs-5型nvg
8.3.3 "猫眼"夜视镜
8.3.4 nvg hud
8.3.5 anvis hud
8.3.6 pnvg
8.3.7 小活动剖面nvg(lpnvg)
8.3.8 综合系统
8.3.9 nvis的测试与维护
8.3.10 照明设计考虑
8.3.11 滤色片/照明源的类型
8.3.12 飞机照明评估
8.3.13 测量设备
8.3.14 夜间照明--月相
8.3.15 nvis在民航中的应用
第9章 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
9.1 引言
9.2 语音识别的工作原理:简单述评
9.2.1 语音识别器的类型
9.2.2 语音识别词汇
9.2.3 语音识别器的操作方式
9.2.4 减少错误的方法
9.3 语音识别的最新应用
9.4 语音识别在驾驶舱中的应用
9.4.1 导航功能
9.4.2 通信功能
9.4.3 检查表
第10章 人素工程及驾驶舱设计
10.1 引言
10.2 人素工程基本原理
10.2.1 人素工程
10.2.2 驾驶舱设计
10.2.3 评估
10.3 其他考虑因素
10.3.1 标准化
10.3.2 错误管理
10.3.3 训练/资质和操作程序的综合
第11章 合成视觉系统
11.1 引言
11.2 合成视觉技术发展背景
11.3 合成视觉技术的应用
11.4 合成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
11.5 合成视觉系统面临的挑战
11.5.1 怎样相信数据库是正确的
11.5.2 不在数据库中的障碍物和交通如何处理
11.6 结论
第12章 地形感知
12.1 引言
12.2 地形防撞告警的基本原理
12.3 操作模式
12.3.1 模式1--过大的下降率
12.3.2 模式2--过大的接近地形速率
12.3.3 模式3--起飞后掉高过大
12.3.4 模式4--基于飞机构型改变的不安全离地高度
12.3.5 模式5--低于ils下滑道过多
12.3.6 模式6--多种语音呼叫和提示报告
12.3.7 模式7--风切变报警
12.3.8 包络调整
12.3.9 增强模式
12.4 egpws标准
第13章 蓄电池
13.1 引言
13.2 蓄电池一般工作原理
13.2.1 蓄电池原理
13.2.2 铅酸蓄电池
13.2.3 镍镉蓄电池
13.3 应用
13.3.1 民用飞机
13.3.2 军用飞机
第14章 航空电子应用软件标准接口:arinc 653
14.1 引言
14.2 为什么要使用航空电子操作系统
14.3 为什么要开发操作系统接口
14.4 总的系统结构
14.5 软件分解
14.6 rtos接口
14.7 应用软件
14.8 rtos本体
14.9 健康监控软件的功能
14.10 结束语
第15章 ada语言
15.1 引言
15.2 安全的语法
15.2.1 等于和赋值
15.2.2 语句群
15.2.3 指名记法
15.3 安全类型分类
15.3.1 使用各别的类型
15.3.2 枚举类型和整型
15.3.3 约束和子类型
15.3.4 数组和约束
15.4 安全的指针
15.4.1 访问类型和强类型
15.4.2 访问类型和可访问性
15.4.3 对子程序的引用
15.4.4 向下封闭
15.5 安全的架构
15.5.1 包规范和包体
15.5.2 私有类型
15.5.3 类属契约模型
15.5.4 子单元
15.5.5 互相依靠类型
15.6 安全的面向对象编程(oop)
15.6.1 oop与sp
15.6.2 重载指示器
15.6.3 无调度编程
15.6.4 接口和多继承
15.7 安全的对象构建
15.7.1 变量和常量
15.7.2 常量和变量视点
15.7.3 受限类型
15.7.4 受控类型
15.8 安全的并发
15.8.1 操作系统和任务
15.8.2 受保护对象
15.8.3 会合
15.8.4 雷文斯坎(ravenscar)
15.8.5 定时和调度
15.9 更为安全的spark
15.9.1 契约
15.9.2 构造正确性
15.9.3 核心语言
15.9.4 工具支持
15.9.5 例子
15.9.6 结论
第16章 机载系统和设备软件的合格审定事项
16.1 引言
16.1.1 do-178b与其他软件标准的比较
16.1.2 文件概述
16.1.3 作为系统一部分的软件
16.2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16.2.1 软件计划过程
16.2.2 软件开发过程
16.3 完整性过程
16.3.1 软件验证
16.3.2 软件配置管理
16.3.3 软件质量保证
16.3.4 合格审定联络过程
16.4 其他考虑事项
16.4.1 以前开发的软件
16.4.2 工具鉴定
16.5 附加指导
16.6 小结
第17章 航空通信
17.1 空地通信
17.1.1 历史
17.1.2 无线电台介绍
17.1.3 数据通信介绍
17.1.4 atc数据链介绍
17.2 话音通信
17.2.1 vhf话音
17.2.2 hf话音
17.2.3 话音通信发展
17.3 数据通信
17.3.1 acars概述
17.3.2 acars航空电子
17.3.3 acars管理单元
17.3.4 vhf子网络
17.3.5 卫星通信(satcom)
17.3.6 高频数据链(hfdl)
17.3.7 vdl模式2
17.3.8 数据链的发展
17.4 小结
第18章 导航系统
18.1 引言
18.2 坐标系
18.3 导航种类
18.4 航位推算
18.5 无线电导航
18.6 天文导航
18.7 地图匹配导航
18.8 导航软件
18.9 设计权衡
第19章 导航与跟踪
19.1 引言
19.2 基本原理
19.3 各种应用
19.3.1 沿一条直线的位置和速度
19.3.2 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和速度
19.3.3 被跟踪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19.3.4 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姿态(ins辅助导航)
19.3.5 作为观察量的单独gps测量
19.4 小结
第20章 飞行管理系统
20.1 引言
20.2 基本原理
20.2.1 导航
20.2.2 飞行计划
20.2.3 航迹预测
20.2.4 性能计算
20.2.5 制导
20.3 小结
第21章 空中交通告警与防撞系统
21.1 引言
21.2 组成部件
21.3 监视
21.4 受保护空域
21.5 防撞逻辑
21.6 座舱显示
第22章 飞行器健康管理系统
22.1 引言
22.2 综合飞行器健康管理(ivhm)定义
22.2.1 系统工程准则
22.2.2 分层方法
22.2.3 健康管理综合
22.3 vhm标准的发展
22.3.1 民用标准
22.3.2 军用标准
22.4 关键技术
22.4.1 成员系统概念
22.4.2 诊断
22.4.3 故障预测
22.4.4 智能推理机
22.5 先进的ivhm系统举例
22.5.1 霍尼韦尔公司的primus epic飞机诊断维护系统
22.5.2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联合攻击机(jsf)维护系统
22.5.3 霍尼韦尔公司的直升机健康与使用状况监测系统
22.6 ivhm未来的发展趋势
22.6.1 波音787飞机的机组信息系统/维护系统
22.6.2 霍尼韦尔公司的感知和响应项目
22.6.3 nasa的综合智能飞行器管理
22.7 小结
第23章 波音777飞机电传飞行控制
23.1 引言
23.2 系统概述
23.3 设计方法
23.4 系统结构
23.4.1 驾驶舱控制
23.4.2 系统的电子设备
23.4.3 arinc 629数据总线
23.4.4 与飞机上其他系统的接口
23.4.5 电源
23.5 操纵面传动控制
23.5.1 电传操作的传动
23.5.2 机械控制
23.6 容错
23.7 系统运行模式
23.8 控制律及系统功能能力
23.8.1 俯仰控制
23.8.2 偏航控制
23.8.3 侧滚控制
23.8.4 波音757飞机测试平台
23.8.5 消除作动器加力飞行
23.9 主飞行控制系统显示及通告
23.10 系统维护
23.10.1 中央维护计算机
23.10.2 外场可更换单元
23.10.3 组件调整
23.11 小结
第24章 电子飞行控制:从a320/330/340飞机到未来的军用运输飞机--容错系统系列
24.1 引言
24.2 电传操纵的原理
24.3 系统主要特点
24.3.1 计算机配置
24.4 故障检测和重构
24.4.1 飞行控制律
24.4.2 作动器控制和监视器
24.4.3 比较和鲁棒性
24.4.4 潜在的故障
24.4.5 重构
24.4.6 系统安全评估
24.4.7 警告和注意
24.5 a340飞机电传系统特殊之处
24.5.1 系统
24.5.2 控制律
24.6 设计、开发和确认过程
24.6.1 电传操纵系统认证背景
24.6.2 从a320飞机电传系统取得的经验
24.6.3 从a340飞机电传系统取得的经验
24.7 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