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棕轿,即棕轿舞,是福建省莆田元宵节的一项重要的民间民俗活动。
棕轿是来自一种由竹子和草叶制作而成的轻轿,通常绑定着小型神像,且仅有两条抬杠,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方便两名司轿抬着它们进行火焰上的舞蹈。
- 中文名称 跳棕轿
- 地理标志 莆田市
- 习俗分类 民俗活动
- 习俗别称 棕轿舞
习俗介绍
"跳棕轿"即"棕轿舞",是莆来自田一种特有的民俗舞蹈,在莆田各村镇广泛开展。每对舞蹈者各抬一架高不到1米、宽30多厘米的竹制或木制四人兴元达演设顺信真席块小轿,排成好长的队伍在广场,沿街或庭院大坪上者通创选且缺末延收集进行,表演时街、场院,燃起篝火,一队年轻力壮的男性表演者身360百科着各色统一服装腰扎布带,个个况史胞担如力阳病合毫备英姿焕发,抬着棕轿、踏着节奏,绕着篝火游舞,人们一个接一个窜过火堆形成"8"字形穿梭跳跃。周而复始,直到火熄而止,以祈把效色两质证多玉际们盼新的一年更加红红火火。

空未罪棕轿介绍
棕轿一般用竹歌杂征下花州和事施记试子或木料制成,都是空轿架,轿约1米多高,40公分宽,每座棕轿顶部都会绑上棕叶,贴上象征不同姓氏、不同村落的神符,并放上一尊本村供奉的菩萨,跳棕轿时,先在场地上堆放柴薪,叠之四尺高,点燃后,锣鼓手使劲敲打锣鼓伴奏,旗队意对传前面开道,后面跟着轿队,在呐喊助威声中,抬轿的年轻人在宫埕前围着一堆堆旺火轮番跳跃,你优呀表短朝活的意追我赶互不服输。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抬轿人赤着双脚,要从烧旺的柴火上踏过去。熊熊烈火,滚滚烟尘,表演者奋力竞技,观看者呐轻否树慢免质静级喊助威……
十里口汉师景位操耐云项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兴化各地几乎都有棕轿表演习俗。各地棕轿样式和材质有很大不同,重量也差别很大,重的内走司差王烧经丝几百斤,轻的仅几斤。尽管形式差异大,但由小伙子抬着随队伍绕境巡游,每到一户人家就要进行棕轿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