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庆历八年,涿州庶人王则在贝州(现平原恩城镇)聚义造反来自,后被擒,斩于现恩城南关一古井旁,后立石碑一通:"斩王则处。 "
- 中文名称 斩王则处
- 外文名称 暂无
- 地址 现恩城南关一古井旁
- 发生时间 宋庆历八年
宋庆来自历八年,涿州庶人王则在贝州设胶多(现平原恩城镇)聚义造反,后被擒,斩于现恩城南关一古井旁,后立石碑一通:"斩王则处。 "
平原县县城西三十里,有一座古老的县邑之城,恩城镇就坐落在这里。历史上的恩县,唐始贝州,宋为恩州。至明朝,恩州兵荒马乱,人烟稀少,百姓为360百科逃活路流离失所,弃乡背井。至此,恩州辉煌不再,洪武二年 (1369)降州为县,称恩县。
宋庆历八年 (1048)正月,涿州 (现河北省)庶人波织复种区王则,因饥饿所迫流落至贝州,崇尚释迦弥勒佛。他以妖幻作乱为名,连通德、齐、贝、冀诸民谋反,占据贝州城66日之久。
宋仁宗敕命开封安抚使明镐诛之。由于城池固若金汤,未能攻破。又敕命河北宣抚使文彦博受命诸军,率部攻之,再令明镐率众由城南洞子头挖地道通之城下,挑选精干壮士夜半攻城。王则纵火希连迁讲牛同官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溃败东门逃遁。
王则及少数部下逃至署地王庄时,被总管王信率现期兵连同民众一起合围,将鲜模其擒之。朝廷念擒王之地,民众淳朴,保朝有功,遂将王庄改名为导擒王庄。
王则被擒后,本由副使夏竦套枷押往京城,朝廷考虑贝州距宋都东京汴梁开封府落千里之遥,加之兵荒马乱,到处都有义军聚义之旗,淋验匪为防王则再次逃遁免除余党路劫之道洪恋芝虑,故决定将王则押解到贝州新城(现恩城南关)。
王则深知,朝廷肯定不会饶恕自己,遂恳请朝廷只杀自己一人,勿伤一方百姓及余龙捉党才龙钻。朝廷念皮括比王则敢做敢当,护挡百是建汽姓,可谓英雄豪杰。加之贝纪书局应字之笔除必鲜径冀一带教会盛行,念唯心佛道崇尚穿真互明等底失,遂将贝州改为恩州封决助云运国二。
王则被斩首于贝州新城一古井旁。朝廷为警示民众,就包气在这一古井旁立石一通:"斩王则处"。
"斩王虹迎慨则处"碑高1呀为.5米,宽0.6米,厚0.12米。几年前尚见此碑,散卧古井旁,后因村民盖房,古井填埋压於房下,石碑流失去向不明反测乡裂钱顶括并型。平原恩城藉收藏奏笑黄家朱兆鹏先生曾去德州及其它外地寻觅,未果,是毁是埋还是流落异地,仍是不解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