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郭其友

郭其友,男,1963年出生于福建德化,是经济学博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校区(UIUC)访问学者(2007-2008),中国土地估价师。现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来自。主要学术兼职有:"中360百科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军侵会"理事、"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国土与房产学会"副理事长。曾师花回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合友更出真似作)、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福建省、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

  • 中文名称 郭其友
  • 国籍 中国
  • 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
  • 职业 教师
  • 专业方向 开放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基本情况

立家饭与杂简历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UIUC)访问学者。

开授课程:

  高级宏观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危封百行预敌武必盾构置学、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等。

学术兼职

  "中华外来自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局体会"常务理事、"厦门市国土与房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地估价师。

科研复完周题记领域

研究领域:

  开放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科研课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合作),获厦门市第四、五届、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各 1项(第五届为合医讨袁分作),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乱民台走厚同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最新发展研究。

  2.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福建省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与"项目带动"战略的综合研究

  3.国家发改委、安溪县发展计划局:安溪大县城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4.厦门市社科基金项目:厦门市城镇化与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研究

  5.南平市延平区妒还得千井居说阻相们知政府:南平市延平西区发展战略研究

  6.福建省社会划加耐错穿科学基金:统筹福建省行尼度否功热旧质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7.厦门市海沧区经贸局: 海沧台商投资区、海沧区"十一五"产业发展专项研究

  8.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厦门市工业用地集360百科约利用水平研究

  9. 厦门海沧投资总公司:海沧我次江延操区商业流通业态发展滞液场有着缺检分后原因与对策

  10.厦门线日脱杂市海沧区发改局:海沧区假负附色从裂计兰牛终新阳工业区商业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

  11.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厦门市房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研究

  12.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期间厦门市构建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13.台盟中央、台盟福建省委员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14.翔安区发改局:厦门翔安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15.海沧区发改局:厦门市海沧新城可持续发展研究

  16.海沧区经贸局:厦门市海沧壮大港口经济发展研究

  17.海沧区科技局:海沧区"十二五"科技事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18.漳州金峰开发区管委会:福建漳州金峰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19.石狮市广电局:福建省石狮市广播电视事度陆铁兰业深化改革与发展战略研关家汉表较声敌达

  20.厦门市经发局司买诗提来觉京究卷低:厦门市"十二五"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与规划

  21.厦门市社科联:厦门新城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22.汕头市发改局:汕头统筹城乡一体化机制和政策设计研究

  23.保税港管委会: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24.海沧城建:海沧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5.厦门市社科联:厦门发展保税港区离岸金融问题的研究

  26.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海洋经济同构化的深层原因与互补性发展问题研究

  27.晋江市发改局:晋江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研究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学术专著

  [1]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材), 教材 参加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1

  [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演化, 专著 第二作者,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3] 经济主体行为变迁与宏观经济调控, 专著 独立完成,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4] 产权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产权学派, 专著 第五作者,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论文

  [1] 资产定价理论实证研究的扩展与应用,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3 年 11 期

  [2]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与中小城市发展-以福建省为例, 福建论坛, 2013年 5 期

  [3] 稳定配置与市场设计:合作博弈理论的扩展与应用,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2 年 11 期

  [4] 经典作者研究与改革发展实践探索相融合-《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评介, 福建论坛, 2012 年 11 期

  [5] 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歧--以逻辑起点为视角, 厦门大学学报, 2012 年 3 期

  [6]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Benef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U.S. Trade during 1978-2007, China Economist, 2012 年 3 期

  [7]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基于VAR模型的分析,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1年 2 期

  [8] 理性预期与因果关系:宏观计量经济学理论与经验研究-2011年诺奖得主的主要经济理论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3期转载, 2011 年11 期

  [9] 出口退税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综述, 经济问题探索, 2011 年10 期

  [10] 人民币汇率升值下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基于递归SVAR模型的经验分析, 《经济学家》, 2011年 8 期

  [11] 中美贸易的利益分配:基于产出与消费视角度理论经验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 2011 年 4 期

  [12] 跨越"里昂惕夫之谜":古典贸易分工理论的适用性解释, 《当代经济研究》, 2011年 5 期

  [13] 汇率变动、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 《经济学动态》, 2011 年 3 期

  [14] 中国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 2011年 2 期

  [15] 两岸区域性金融合作与解决台资企业融资难题, 《理论学刊》, 2010 年12 期

  [16] 搜寻摩擦市场:搜寻和匹配模型的发展及其应用,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 年 11 期

  [17] 后经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政策的选择:基于历史经验与现实的思考, 《当代经济科学》, 2010 年 6 期

  [18] 略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货币政策, 《福建理论学习》, 2010 年 5 期

  [19] 国际劳动力流动下的汇率动态-汇率超调模型的一种扩展, 《厦门大学学报 》, 2010 年 3 期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微观分析, 《人口与经济 》, 2010年 2 期

  [21] 公共资源和企业边界的经济治理之道,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年11期

  [22]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金融支持问题探讨, 《西部金融》, 2009年9期

  [23]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 《人民论坛》, 2009年17期

  [24] 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转变-消费主导型增长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中山大学学报》, 2009年2期

  [25] 新贸易理论与新地理经济学的发展与融合,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8年11期

  [26]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劳动市场从业率影响的动态弹性分析, 西部金融, 2008年5期

  [27] 集约与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 , 2007年11月版

  [28] 机制设计理论:资源最优配置机制性质的解释与应用, 外国经济与管理/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07年11期/2008年1期

  [29] 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诠证, 当代经济研究, 2007年5期

  [30] 宏观经济政策的跨期权衡分析-费尔普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新华文摘, 2006年11期

  [31] 王亚南研究"西方经济学说"的科学态度与方法论, 《福建论坛》, 2006年第2期

  [32] 我国结构性失业趋势与对策, 《宏观经济管理》, 1998 年 1 期

  [33] 当代西方经济学均衡论与非均衡论之争及实质, 《厦门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

  [34] 马克思人力资源理论初探──兼与西方早期人力资本思想的比较, 《东南学术》, 1996年 3 期

  [35] 约翰/厅普曼经济思想述评, 经济学动态, 2002年1期

  [36] 福建跨世纪海洋经济发展法规建设研究, 《迈向21世纪海洋新时代--论文选》, 2000-2-1

  [37]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得主--乔治·阿克洛夫经济学思想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年11期

  [38]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 福建经济, 2001年12期

  [39] 乔治.阿克洛夫经济思想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年11期

  [40] 罗伯特/奥曼的博弈论及其经济理论述评, 国外社会科学, 2002年5期

  [41] 刍议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发展经济学"教学改革, 厦门大学学报, 2001教学专辑

  [42] 体制转轨,发展动力与资源配置效率, 经济全球化与西部大开发(论文集), 2001年

  [43] 纪念王亚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经济研究, 2001年12期

  [44] 乔治/阿克洛夫经济思想述评, 新华文摘, 2002年3期

  [45] 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厦门大学学报, 2000年2期

  [46] 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之比较研究, 经济评论, 1999年5期

  [47] 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发展战略的成效与启迪, 厦门大学学报, 1999年2期

  [48] 人力投资: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战略措施, 人口与经济, 1999年1期

  [49] 不同区域非国有中小企业发展及其政策构造研究, 开放下的宏观经济与企业理论研究, 2004.7

  [50]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宏观经济理论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11

  [51] 建立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农业创新机制,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论文集, 2004年6月

  [52] 农村税费改革如何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汕头大学学报, 2004/2

  [53] "外国经济学说史"教学应与时俱进, 厦门大学学报, 2002增刊

  [54] 落实科学发展观直面两个转变, 领导文萃, 2005/08

  [55] 福建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福建省科委: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2004年12版

  [56] 居民劳动力供给行为变迁的制度解释, 西方经济学与世界经济的发展, 2003年4期

  [57] 科学发展观与宏观经济政策评价, 李天德主编:《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年11月

  [58] 时间一致性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吴易风主编:《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思潮》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10月版

  [59] 冲突与合作: 博弈理论的扩展与应用,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5/11

  [60] 科学发展观的宏观经济政策评价探讨, 福建论坛, 2005/04

  [61]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演化与新进展, 东岳论丛, 2004/1

  [62] 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与经济学的"后现代"转向, 厦门大学学报;《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1转摘, 2005/06

  [63] 调整与优化:"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再探讨, 厦门大学学报(增刊), 2003年

  [64] 产业集群:提升福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开放潮, 2003年10期

  [65] 就业与招工"两难"问题解析, 现代经济探讨, 2005/04

  [66] "入世"后产业结构调整若干关系的探讨, 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一辑), 2003年7期

  [67] 厦门市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的土地资源与生态问题探讨, 福建土地研究, 2002年6期

  [68] 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探讨, 东南学术, 2003年4期

  [69] 城乡贫困问题的深层原因与治理路径选择, 科学社会主义, 2003年4期

  [70] 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光明日报(理论版), 2003-9-24

  [71] 承袭与诘难:"经济人"假设之演化--兼论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性,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年4期

  [72] 斯蒂·罗斯的金融与经济学理论贡献, 经济学动态, 2003年5期

  [73] 居民消费行为变迁与宏观政策选择, 厦门大学学报, 2003年1期

  [74] 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探讨, 厦门特区土地, 2002年4期

  [75] 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的产业政策导向思想, 厦门特区经济, 2002年4期

  [76] 论劳动结构的变化与劳动价值理论, 财贸研究, 2003年5期

荣誉获草列提汉亮家影率反群

  2004年获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人事厅、福来自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授予的"福建省第三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入选"厦门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360百科计划"、"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07年被聘为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编写组专家

  2001年获厦门大学"三油算控件变它销再令四九"教学奖。 2005年获厦门大学"中国建设河乡还信为着已银行"奖教金(科研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05年优秀教学奖 。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郭其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