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李劼人故居

李劼人故居,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东郊上沙河堡。因其屋傍"菱角"堰塘而建,李劼人题名为"菱窠"。是成都市郊著名景点。

  • 中文名称 李劼人故居
  • 类别 艺术博物馆
  • 地点 成都
  • 竣工时间 1939年
  • 开放时间 1983年

故居

来自  故居始建于1938年360百科7月,主屋原为一楼础且天苦定一底的悬山式草顶派混的土木建筑,1960年改为瓦完甚半鱼判反者作顶,木柱改成砖柱,并将二层升高。1983年经全面维修。占地约4.95亩,主屋及附属建筑面积共约2000平方米。庭作亲织永可仍酒需宜院中有溪水、曲径及屋主生前手植果树花木多株。

李劼人故居大门——菱窠

  1987年,成立李劼人故居文管所,以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加强保护管理。1987年6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在《成都晚报纪请站米班列根医》所开展的"蓉城新景"评选活动中,李劼人故居被评为"蓉城八景"之一。1991年由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成都市停居总伤景操毛左李劼人故居文管所更名为成都市李劼人故居博物馆。2012年,更名为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

人物简介

  李劼人(1891-1962),原名李家祥,四川华阳(今成都)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卓有成绩的报刊编辑、实业家和成都市副市长。中学时代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擅长设百斯讲述故事。1912年发表处女作《游园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曾任《群报》主笔、编辑,《川报》总编辑。各种著译作品达六百万字。其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大河三部曲"。它们以磅礴的笔触书写了香单落校且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现实,是具有时代和地方色彩的民族史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成功少么地含思组稳导切调书写了四川保路运动和四川辛亥革命的长篇历史小说系列。李劼人因此被誉为:"成都真正的历史家","川西民俗的百科全书"。

  在李劼人研究学会学者和四川各大高校教授努力下,其全部作品结集为《李劼人全集》(17卷共20册,六百余万字)于20慢探际11年9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李劼人故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