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你投谁的票--我看到的美国政治奥

本书主要望评冷粮划计超明内容包括:我些省况怎样到美国;"共和党来自就开这样的车?";共和党是富人党吗?;在纽约遭遇新左派";造访哈佛大学;百年完成一座雕刻;"美国人只管自家附近的事";一张供参考的问题清单;人主义和雷锋精神;一个24岁边远青年的法治观等。

  • 书名 你投谁的票--我看到的美国政治奥
  • 作者 马立诚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年05月
  • 页数 244 页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怎样到美国;"共和党就开这样的车?";共和党是富人党吗?;在纽约遭遇新左派";造访哈佛大学;百年完来自成一座雕刻;"美国人只管自家附近的事";一张供参考的问题清单;360百科人主义和雷锋精神;一个24岁边远青年的法治观等等

编辑推荐

  关于中美关系的远预第季耐结作己技层二话题,最近一直是国人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应两任驻华大使尚慕杰、普里赫三次邀请,马斤本书作者、被媒体称为"中国最有争议的政论家"的马立诚先生亲历了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拉锯战"。本书正是以美国大选为线索,力求以独特角度捕捉细节,深入美国社会,揭开广阔背景下美国的政治奥秘。马立诚先生自信的说:"书中的某些内容,国内出版物中从未有过!"

目录

  我怎样到美国 "共和党就开这样的车?" 共和党是富人党吗? 在纽约遭遇"新左派" 造访哈佛大学 百年完成一座雕刻 "美国人只来自管自家附近的事" 一张供参考的问题清单 个人主义和雷锋精神 一个24岁边远青年的法治观 这叫政党吗? 都向360百科中间靠拢 第三党为何起不来 美国第一家族 舌战机锋 美国市政委员会怎样运作 "玻璃天花板"的震荡 在洛杉矶电视台演说中美关系 计票风波与美国宪法 美国政治奥秘 中国人最关心什么 附录 面向世界的舌战

文章节选

  请读片断: 在洛杉矶电视台演说中美关系 11月1日,到洛杉矾第二天,从大陆及台湾来的一些华裔公司及团体盛情邀请我当晚去北美卫视电视台参加一个谈话节目。节目时段安排好了,参加谈话的其他客人也邀请好了,不好再更令祖区剂书改第改。 本来,我此行一路低调,不事张扬。美国一些大媒体邀请我写文章。我也婉谢了。我对各方面说,我来美国目的是看看大选,了解美国文化,少说多看。 但面对同胞执意坚请,实在推卸不过,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电视谈话节目从6点到6点50分。参加者有来自台湾的法律、哲学、商务等专业的3位华裔学者,己算向质伯关目还有1位洛杉矶市政府官员,亦为华裔。 节目开始,女主持人先向观众介绍了我和凌志军先生合写的《交锋》一书,并介绍了这本书在世界上引起的轰动。 谈话围绕两个主题进行。一是与一周后大选投票有关,谈谈不久之后美国新政府上台,中美关系将怎样演变;二是这一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谈话各抒己见,并互相插话。 关于第一个伟别染问题。我说,这次美国大选呈席类扬阶直践而现胶着状态,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不管小布什和戈尔谁担任总统,中美关系不会发生大的改变,理由有3个。 第一、双方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对两国贸易数字的统计,双方有差异。美方的一个说法是,20强站烈西东00年中国(含香港)向美国厂于出口达到1100多亿美元,美能程远仅国向中国出口200困齐多亿美元,两国贸易总额13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下到只扩大之中。随着WTO谈判的进选写仅依给七过注慢黑展,中国将增加从美国的进口。 我在北京有一位朋友是可口可乐的中国代理,他告诉我,1999年中国共销售了130亿瓶可口可乐,平均每个中国人喝10瓶。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么大的市场?说到这里,在座几位都表示惊叹。 当然,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飞机、汽车、机械、电子通信设备、医疗设备、药品、影视产品以及购买美国的技术等,也使中国受益很多。 双方合资企业日益增多。美国快餐业在中国刑来陈独费月成地酒括发展速度很快,零售业也开始少帝深入中国市场,商业往来规模越来越大。比如,美国最大的夫巴害真宁啊当贵散和步零售 集团公司沃尔玛公司去年进口中国商品100亿美元,同时在中国开了11家分店,还准备再开新的分店。我在北京东部朝阳区住,我家附近据众属际放罗际几公里半径内就有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咖啡店总计10家左右。这样大的商身门推业往来,一旦发生问题,风险太弦环血大了,能承受得起吗? 第二、20几年来,美国无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执政,对华政策大体上是一贯的。当然高高低低也有区别。但总的来说,都是重视美中合作,促进美中关系平稳发展。现在,美国有些媒体说克林顿政府对中国太软胜危政军房望段首怕钱,如果小布什上台,对中国态度将会强硬起来等等,这样的声音很多。分析一下这些说法,一是小布什的班子比克林顿政府更具鹰派色彩,这是世界各国比较一致的看法;二是这里边不乏选举因素在内。老布什是共和党人,他在1989年担任总统之后曾3次说服国会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这是事实。我认为,新政府上台之后,不太可能转到完全相反的方向。如果转到相反的方向,那是石破天惊的大事,现在看不出这样的因素。当然,从美国的情况看起来,新总统上台一开始对中国的态度要硬一些,后来会慢慢变化。克林顿总统也是这样。 第三、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讨论决定世界上很多问题,都是一票否决制。因此,两国有太多合作的理由,无须多说。 关于两岸问题。我说,大陆与台湾,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尤其经不起武力冲突。两岸应该发挥智慧,寻求解决统一的道路,这是最终的方向。如果台湾诉诸独立,将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灾难。 台湾有些人对小布什上台寄予了不切实的期望。有些媒体报道小布什一旦上台,将会放弃克林顿的"三不"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有些日本媒体也这样说,这是不现实的。 "三不"政策虽是克林顿1998年访问上海时说的。但这个政策的实质内容,是20几年来历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框架,不会随便突破。历史表明美国两党政策有很大的连续性,对此应该心里有数。小布什如上台执政,也许从心理上不愿重复民主党总统说的话,但他目前在有关谈话中,提到坚持"一个中国",这与"三不"政策实质是一样的。

  请读片断:

  在洛杉矶电视台演说中美关系

  11月1日,到洛杉矾第二天,从大陆及台湾来的一些华裔公司及团体盛情邀请我当晚去北美卫视电视台参加一个谈话节目。节目时段安排好了,参加谈话的其他客人也邀请好了,不好再更改。 本来,我此行一路低调,不事张扬。美国一些大媒体邀请我写文章。我也婉谢了。我对各方面说,我来美国目的是看看大选,了解美国文化,少说多看。 但面对同胞执意坚请,实在推卸不过,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电视谈话节目从6点到6点50分。参加者有来自台湾的法律、哲学、商务等专业的3位华裔学者,还有1位洛杉矶市政府官员,亦为华裔。 节目开始,女主持人先向观众介绍了我和凌志军先生合写的《交锋》一书,并介绍了这本书在世界上引起的轰动。 谈话围绕两个主题进行。一是与一周后大选投票有关,谈谈不久之后美国新政府上台,中美关系将怎样演变;二是这一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谈话各抒己见,并互相插话。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说,这次美国大选呈现胶着状态,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不管小布什和戈尔谁担任总统,中美关系不会发生大的改变,理由有3个。 第一、双方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对两国贸易数字的统计,双方有差异。美方的一个说法是,2000年中国(含香港)向美国出口达到1100多亿美元,美国向中国出口200多亿美元,两国贸易总额13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扩大之中。随着WTO谈判的进展,中国将增加从美国的进口。 我在北京有一位朋友是可口可乐的中国代理,他告诉我,1999年中国共销售了130亿瓶可口可乐,平均每个中国人喝10瓶。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么大的市场?说到这里,在座几位都表示惊叹。 当然,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飞机、汽车、机械、电子通信设备、医疗设备、药品、影视产品以及购买美国的技术等,也使中国受益很多。 双方合资企业日益增多。美国快餐业在中国发展速度很快,零售业也开始深入中国市场,商业往来规模越来越大。比如,美国最大的零售 集团公司沃尔玛公司去年进口中国商品100亿美元,同时在中国开了11家分店,还准备再开新的分店。我在北京东部朝阳区住,我家附近几公里半径内就有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咖啡店总计10家左右。这样大的商业往来,一旦发生问题,风险太大了,能承受得起吗? 第二、20几年来,美国无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执政,对华政策大体上是一贯的。当然高高低低也有区别。但总的来说,都是重视美中合作,促进美中关系平稳发展。现在,美国有些媒体说克林顿政府对中国太软,如果小布什上台,对中国态度将会强硬起来等等,这样的声音很多。分析一下这些说法,一是小布什的班子比克林顿政府更具鹰派色彩,这是世界各国比较一致的看法;二是这里边不乏选举因素在内。老布什是共和党人,他在1989年担任总统之后曾3次说服国会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这是事实。我认为,新政府上台之后,不太可能转到完全相反的方向。如果转到相反的方向,那是石破天惊的大事,现在看不出这样的因素。当然,从美国的情况看起来,新总统上台一开始对中国的态度要硬一些,后来会慢慢变化。克林顿总统也是这样。 第三、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讨论决定世界上很多问题,都是一票否决制。因此,两国有太多合作的理由,无须多说。 关于两岸问题。我说,大陆与台湾,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尤其经不起武力冲突。两岸应该发挥智慧,寻求解决统一的道路,这是最终的方向。如果台湾诉诸独立,将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灾难。 台湾有些人对小布什上台寄予了不切实的期望。有些媒体报道小布什一旦上台,将会放弃克林顿的"三不"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有些日本媒体也这样说,这是不现实的。 "三不"政策虽是克林顿1998年访问上海时说的。但这个政策的实质内容,是20几年来历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框架,不会随便突破。历史表明美国两党政策有很大的连续性,对此应该心里有数。小布什如上台执政,也许从心理上不愿重复民主党总统说的话,但他目前在有关谈话中,提到坚持"一个中国",这与"三不"政策实质是一样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你投谁的票--我看到的美国政治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