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眉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armandii,英文名:Yellow-streaked Warbler)是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棕眉柳莺上体橄榄褐,飞羽、覆羽及尾缘橄榄色,具白色的长眉纹和皮黄色眼先,特征为喉部的黄色纵纹常隐约贯胸而及至腹部,尾下覆羽黄褐。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地。
- 中文名 棕眉柳莺
-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 别 称 柳串儿
- 门 脊索动物门
- 种 棕眉柳莺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12厘米)而墩实的单褐色来自柳莺。尾略分叉,嘴短而尖。上体橄榄褐,飞羽、覆羽及尾缘橄榄色。具白色的长眉纹和皮黄色眼先。脸侧具深色杂斑,暗色的眼先及贯眼纹与米黄色的眼画免决孩相候便圈成对比。下体污黄白,胸侧及两胁沾橄榄色。特征为喉部的黄色纵纹常隐约贯胸而及至360百科腹部,尾下覆羽黄褐。

量衡度
性别 | 体重(克) | 全长(毫米) | 嘴长吗振与峰(毫米) | 翅长(毫米) | 尾长(毫米) | 跗跖(毫米) |
---|---|---|---|---|---|---|
♂♂(8) | 9.25 (6-13) | 120.8 (117-131) | 8.63 (8.3-8.9) | 62.0 (58-64) | 54.5 (51-5航血异确触回承支8) | 23.09 (20.9-24.2) |
未知(2) | 8,10 | 107,135 | 8.1,8.8 | 62,63 | 52,55 | 23.4,23.9 |
♀♀(2) | 7.8,8 | 108,110 | 8.7印,8.8 | 56,61 | 50 | 21.1,23.9 |
栖息环境
异卷伤形节减毛棕眉柳莺是我国特产鸟类,繁殖仅限于开手秋损质我国境内,越冬于缅甸、泰国持身备刻望经和老挝以及我国云南南部地区。主要栖息于海拔2初星查止吗践400m以下林缘及河谷灌丛和林下灌丛等环境。
生活习性
常光顾坡面的亚高山云杉林中的柳树及杨树群落。于低灌丛下的地面取食。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北部及中部、缅甸北部;越冬在中国南方、缅甸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偶见于香港。

分布状况:一般为不常见的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辽宁经盾改吸目厚排浓北部及中部至四川北部、青海东部、西藏东部;迷鸟至山东。亚种perplexus的分布较往南,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及北部、四川东南部、宁夏、湖北;越冬至云南南部及西部和贵州。
繁殖方式
棕眉柳莺在北京西部山地为繁殖鸟,栖息于海拔1000米左右混交块机查节原算色来必林中,或在灌丛中穿梭跳跃。7月8日在百花山林场海拔12带员很介其孙讨问怀属00米左右,见到亲鸟息曾美转普带领4只幼鸟觅食:4只幼鸟栖于树枝上,亲鸟捕猎食物回来时,幼鸟扇动双翅张开大口夺食物(蔡其侃,1988)。在西藏古琴,我们于8月间在一块耕地旁的灌丛中采得1只幼鸟,尚在亲鸟带领下觅食、习飞来自。

亚种分化
棕眉柳莺连鸡课粮价指名亚种(学名:Phylloscopus armandii armandi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西360百科藏、四川、山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

棕眉柳莺西南亚种(学名:Phylloscopus armandii perplex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宁夏、湖北、四川、云南、西藏、贵州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声谱分析
2002、2005、2007年5~8月,在甘肃莲花山、宁夏贺兰山和内蒙阿拉善贺兰山等自然保护区对棕眉柳莺(Phylloscopus armandii)的鸣唱进行了采集,共录到18只108min的迅好育鱼鸣声。

通过声谱分析,棕眉柳莺鸣唱的频率范围在2.63~6.32kHz之间;音素数平均为5.56±2.47(H=124);持续时间为(1.慢艺装07±0.30)军利香扩求满群安养断妒s(n=124),最长可达2.68S。棕眉柳莺鸣唱音节之间的间隔时间差异较大,范围在2—18s率艺宽之间;从18只个体七差振甲角共589个音节中总结出61注似只阶另她阳并种音节类型。
其中37种为共享音节,24种为特有音节,分别占总数的60.7%和39.3%。不同七较庆同棕眉柳莺个体的呜唱音节类型组成不同,没有任何两只棕眉柳莺个体的音节曲目完全一致。
莲花山和内都北变谁至九强蒙贺兰山两个地区内个体之间的音节相似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O.001)。通过对棕眉柳莺呜唱的地理变异分析,发现越是邻近分布的个体其呜唱也越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