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来自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是武汉纺织大学二级学院,成立于1360百科999年。
- 中文名称 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 外文名称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简称 武汉纺织大学
- 创办时间 1999年
-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院简来自介
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1360百科999年建院。学院开展普通高等本科教育近30年来,每年高考考生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据全校前列 。
学院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涵盖"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电磁波"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现有3个系(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光刑汽完电信息系)和5个本科专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在校本科生1100名,硕士研究生50名。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外,其它专业均按"电子类"大类招生。
学院场巴外史在教师队伍中拥有"楚天学者"、"阳光学者"和海归学者等一批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声望的教师。己团天右志什凯图具有博士学位和高整言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2003年以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两项。2003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60余篇。
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建有省级精品论厂状背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
学院光伏应用研究在中南地区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学院重视国际科技交流和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有我校与武汉日新科技股织洋式同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湖甲热话报著立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现下设5个研究所(测控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光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电子信息实验技术研究所、技术物理研究所),与ALTERA公司建有EDA/SOPC联合实验室。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光伏工程方向席肥磁回)是湖北省首批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学院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大学生教育创新基地。电子设计卓越工程师试点教学班---"e杰"班培养的学生享誉全国名企。 嵌入式系统软件专题教学班等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教学成果
学院教师队伍中拥有"楚天学者"、"阳光学者"和海归学者等一批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声望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2003年以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客等阶鱼热获留里布住点实验室项目两项。2003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60余篇。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爱抓齐资使全突旧,建有省级精品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校级精品课程《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大学物理》、《医什意大学物理实验》等。
办学条件
学院教学设备雄厚。拥有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湖北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示范中心"使来自用面积5000平方米,资产1500万元。并形成了全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工程实践能仅言任局苗啊民越反固力培养体系。建立了一整套学生自主学习的工程实训和创新实验教学体系,设立系列化独立实验课程,独立学分。
科研状况
学院光伏应用研究在中南地区高校中处翻于领先地位,学院连续完成"科技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并网发电示范项目","财政360百科部、建设部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太阳能应用项目。
学院重视国际科技交流和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有我校与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意协反等报候工汽使来公司、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现下设5个研究所(测控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光电子薄膜材料与端基妒映车呀化千实文局器件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电子信息实验技术研究所、技术物理研究所),与ALTERA公司建有EDA/SOPC联合实验室。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光伏工程方向)是湖北省首批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学院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大学生教育创新基地。电子设计卓越工程师试点教学班---"e杰"班培养的学生非生享誉全国名企。 嵌入式系统软件专题教学班等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为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别入电子设计卓越人才试点班(e杰班)。2011年,首届e杰班毕业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实践能力,成功进入TCL、创维、南方测绘、星网锐捷、利尔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部门,就业率达到100%。
所获荣誉
学院在历年国内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均有突出表现。2008年至2010年,培养的本科生连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物理实验创新大赛、"挑战杯"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大赛中获得国家一、二等奖和省部级特等奖及一等奖。2008年,研究生代表队获得ADI中国大学创新设计竞赛高级组一等奖和最佳软件设计奖。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上升,黑近3年录取率居全校领先。
学术资源
学院具有优良的师资与实验教学条件。学院拥有"楚天学者"、"阳光学者"和烟星律密气这海归学者等一批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声望的学者及各级教学名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达23人,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75%,硕士生导师近20挥歌音案挥夫名。学院拥有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湖北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银随曲义家中心,使用面积达5000平方米,资产1500万元;设有"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 并与ALTERA公司建有EDA/某亚画任纪盾志视田烟SOPC联合实验室。通过多护承沙负育死法程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以工程实训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实验课程体系。这些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十分注重学科与平溶讨速尼了争座台建设。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学院的学科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光电技术与光电材料、电力电子与光伏阳土讲氧根响虽她云采因技术、检测技术与系统、微机电系于算部巴确统与芯片技术、通信与信线固式推屋啊非反杆息处理等多个具有一定特热控团色的学科方向。"十一五"期间,经湖北省科策年叶底越技厅批准,学院与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微博)、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建立了"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还设有测控与信息校级重点实验室、光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电子信息实验技术研究所、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基地;拥有光谱分析仪、光刻机及电子测试与分析仪器等先进科研设备。这些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光伏应用研究领域在中南地区高校中的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连续完成"科技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并网发电示范项目","财政部、建设部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太阳能应用项目;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近3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100余篇。
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建有省级精品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校级精品课程《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学院大力倡导创新人才和特色人才培养。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开办了电子设计卓越工程师试点教学班-"e杰"班、嵌入式系统软件专题教学班;根据国家对新型产业人才的需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办了"光伏工程实验班",并获批湖北省首批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受学生欢迎。
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培养的本科生连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物理实验创新大赛、"挑战杯"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大赛中获得多项国家一、二等奖和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2008年、2011年学院研究生连续2届在ADI中国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高级组获得一等奖或最佳软件设计奖。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上升,近3年录取率居全校领先。培养的学生享誉全国名企。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已与法国瓦朗谢纳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学生本科毕业后,法语达到要求后即可到该校攻读硕士学位。
特色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在电气和电子工程方面,掌握电力生产、电能传输、用电控制和电机、电器等电气工程设备、系统及行业中的设计、生产、施工、和调试、运行及管理等专业知识;特别是在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和太阳能光伏应用领域,具有全面和系统的学科理论及宽厚扎实的专业工程能力,实现知识、能力、品格的协调发展;能够从事各类电气、电子设备的产品设计、新能源技术开发以及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教育特色:在专业教育和工程教育中掌握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基础考试知识要求,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培育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毕业生能承担电气工程中的各类技术工作并具有新能源开发,特别是太阳能应用方面的优势。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体现强电与弱电结合、电力与电子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的特点,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强弱电结合的特色。以电气工程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掌握电气系统和电气控制设备在设计、控制、通信、应用管理、信息采集、传输及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专业基础,强化工程实践,注重综合素质和工程创新意识培养。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系统集成、电气工程技术与设备、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原理与应用等专业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灵活的工作适应性;掌握本专业领域内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电气工程与设计,电机学,电气传动与控制,供用电设备与系统,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源变换技术等。主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有:电气工程专业的认知和电力生产实习,单片机控制设计,电气控制设计,供配电技术设计,新能源技术设计等;本专业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课程的工程理论基础;注重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结合,重视工程规范与技术措施和经验性知识的教学;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设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设有"光伏工程"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卓越人才试点班,该班强调企业工程实训,采用"3+1"的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教学成果丰富,主编出版了省部级专业课程教材三部,现有两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拥有一支校级的专业教学团队,为社会培养了电气工程方面一批有用之才,力争几年内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实现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的目的。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具备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学习的能力,能在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家用电器等行业领域从事各类电子仪器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及应用和信息处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教育特色:以电子技术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为背景,在系统掌握模拟及数字电路系统设计理论与物理实现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数字信号处理(DSP)、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电子信息前沿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在专业培养方面除注重学生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外,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将掌握基础理论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当前,面向应用的工程技术型且能紧跟技术飞速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即实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推广的工程和技术骨干)已出现严重的不足。根据本专业社会的实际需求,并结合本校的办学思路,确定我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和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号与系统、电子线路及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及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语音处理、DSP实用技术等。
本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行电子类大类培养模式,前两年打通培养计划,第五学期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专业方向。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近年来重点加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购进与更新,并扩大了实验室的使用面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较好地、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电子信息科学方面研究、设计、应用和开发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教育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加强通信方面能力的培养,通信方面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接受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以嵌入式系统为基础的典型通信设备,并具备从事各类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系统的、广泛的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方面 广泛的工作范围。掌握本专业领域专业方向方面的知识,具有分析、研制设计电子信息设备的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及应用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以及从事与电子工程、光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信息与通讯工程相关的产品开发、设计、管理以及营销工作。并可继续攻读通信、信息处理、激光、电子材料、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物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及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子测量与仪器、EDA技术、嵌入式系统等。
本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行电子类大类培养模式,前两年打通培养计划,第五学期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专业方向
光电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工程是近年来新兴的交叉专业,是集光学、光电子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微电子及计算机科学及控制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通信、航空、医疗等工程领域,如卫星发射、卫星遥感、气象观测、人工智能等。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光电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基本能力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光通信工程与技术、光电信号检测与处理、光电成像技术、光电信息探测、获取、处理和显示技术及光电系统集成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部门为国内外知名的光电子企业、研究所、军工部门及与光电有关的其他企业或政府部门,该专业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广阔。此外,毕业生还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主要专业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信息光学、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通信原理、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物理光学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