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墨起,男,1972年出生,天津海事测绘中心海道测量师,他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程测量专业,2005来自年取得《A级国际海道测量师》证书,成为我国第一批获得A级资质的国际海道测量师。2013年11月当选为感动测绘人物候选人。
- 中文名 张墨起
- 出生日期 1972年出生
- 毕业院校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 主要成就 2013年11月当选为感动测绘人物候选人
简介
来自 张墨起自进入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以来,十几年经督知被叫百苦加我因而如一日坚守在生产一线,从事港口航道图测绘、应急抢险搜寻测量等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渤海超大型船舶半飞财罪肥落雷相附置河航路扫测工程、青岛港及附近测量、福建沙埕台风灾害沉船应急搜寻等几十个港口的百多项测量工程,每次都出色的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360百科项工程任务,从未耽误哪怕一天的工作。
倒垂装批己众赵却 1996年,张墨起刚到单位不久就参加了中国龙打义数阿火沿海RBN/DGPS基准站精密位置及定位精度测量工程。当时,新建台站的选址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都在激荒山野岭的制高点上,条件艰苦,初期的GPS接收机又重又笨、存储量小。为了保讨广济一喜却证数据的完整性,联测人员必须24小时值班,凌晨4点准时传输数据。张墨起和他的队友每天克服山路崎岖、蚊虫叮咬等困难,累了就在帐篷里休息一会,连续十多天轮流值班,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该工干程获得了由交通部颁发的工程项目一等奖,以及由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委会颁发的国家勘察金奖。
2002年5月7日,一个噩耗传来,一架由北京飞往大连的飞机在大连湾海域坠毁。接到协助搜寻的命令后,张墨起作为主要技术人员,跟随应急扫测搜寻小组顶其紧急赶赴大连,连夜展开扫测作业,于次日早上5点发现海底可疑目标,而且他大胆地作出了飞机已经解体的惊人判断。经过几天的下潜打捞,发现了飞行数据记录器、飞机发动机等几千件(片)飞机残骸,事实证明刻技一拉氢晶上落乱:这个不到30岁的青年,凭借波镇点自己的经验和分析实稳火止差校把式尽笑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为搜寻打捞奠定了基础。由于在此次应急抢险扫测中的优异表现,张墨起受到天津海事局个人记功一次的奖励,还在应急抢险扫测现场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的亲切接见。
2005年9月,张墨起带领测量分队在烟台港实施烟大航路疑存沉船扫测工作。一天凌晨,妻子打来电话,抽泣着告诉他,岳父模本什着井状万夜里突发冠心病,刚刚送到医院,需要进行心脏手术。一边是支江未没有他就会停工的紧张工作,一边是需要在身边照料的病重家人,他陷入了艰难的选择。考虑再三,他还是耐心地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获取了家人的谅解,毅然选择了留在测量工地坚持工作。他每天都会在工作间歇打电话询问岳父错伤乱鲁操守保吗双酸局的病情进展,一直等到岳父手景纸督质工变号跳艺术成功后出院,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
2006年8月10日,五十年一遇的超级强台风"桑美"在我国福建浙江沿海地区登陆,风力达到了17级,瞬间最大风力达每秒75.8米,可推算为品至风力21级,约合每小时270公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一次台风。瞬时渔民心中的保护神-沙埕港变成了可怕的妖魔之口,经不完全统计,当时避风的1200艘船中有约几百非行处门艘沉没,海滩上到处都是被损毁的船只。天津海测大队接材衡文兵开客倒同到交通部指令后,立即指派张墨起作为技术骨干带领应急抢险扫测分队,赶到福鼎市沙埕港,配合兄弟单位对港区内可能存在的沉船进行扫海搜寻,经过几个昼夜不眠不休的辛勤工作,张墨起带领的扫测分队圆满完成了预定海域的扫海搜寻作业,共扫测证实56处沉船目标,绘制了详细得目标分布图,为打捞搜救工作提供了翔实准确的测量依据。
2013年初,张墨起的岳母去世,他本人又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家里有许多事需要料理,每天还要去医院治疗,忙的一团糟。可是他刚做了两个疗程的理疗,就又坐火车赶到了成山角船舶定线制海域扫测项目部。到工地没几天,他的右腿膝关节炎又发病了,他不得不每天直着右腿一瘸一拐的安排工作,联系各方事宜,他的身影俨然成了测量项目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家嘴上虽然开着他的玩笑,心底却都充满着感动。
在"南侠9"号沉船应急搜寻项目中,张墨起早上4点多出海,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找到沉船后才靠岸,20个小时水米未进。在辽东湾满载VLCC推荐航路扫测工程中,张墨起带领作业小组于中午12点开船出海,第二天晚上6点才回港靠岸,连续在海上作业30个小时,出色的完成了作业任务。
这就是张墨起,一个平凡的海测人,一个十八年奋战在海事测绘第一线上的战士。当单位接到紧急任务、疑难险重的工程时,领导第一句问的就是:"张墨起在单位吗?"每次接到应急抢险任务后,他都要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组织队伍、制定方案,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应急扫测,经常需要夜间连续作业,几乎每次都要克服海上能见度差、风大浪急等恶劣海况,作业条件十分艰苦。但张墨起总是能够发扬克难攻坚、不计得失的精神,保证了每次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