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审计学教程

 置表鱼手燃测就讲技该 审计学教程

  作者:崔君平、徐振华、杨斌

  定价:42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97816

  出版日期:2015.06.01

  印刷日期:2015.05.28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审计来自学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介绍了审计学的理论架构和应用实互格务。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概论,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审计组织形式,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内部控制许线药温难系统评价和审计,审计的导向类型和技术发展,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验资、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业胡有染江往为单差务。

  目录

  第1章审计概侵此最祖倍溶本记论 1

  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

  1.1.早井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

  1.1.2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

  1.1.3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4

  1.1.4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 7

  1.1.5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9

  1.2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11

  1.2.1审计的概念 11

  1.2.2审计的属性 13

  1.3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14

  1.3.1审计的目标 14

  1.3菜下唱.2审计的对象 14

  1.4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5

  1.4.1审计的职能 15

  1.4.2审计的作连论操条杀度用 16

  第2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19

  2.1审计的种类 19

  2.1.1审计的基本分类 19

  2.1.2审计的其他分类 20

  2.2审计的方法 23

  2.2.1审计方法的选用 23

  2.2.2审计的技术方法 23

  2.3审计抽样 28

  2.3.1审计抽样的意义 28

  2.3.2审计的属性抽样 30

  2.360百科3.3审计的变量抽样 40

  2.4审计程序 43

  2.4.1审计的准备阶段 43

  2.4.2审计的实施阶段 45

  2.4.3完成审计工作阶段 45

  第3章审计组织形式 48

  3.1厚望质厚显食球弱须止争政府审计机关 48

 鲁预维剧适形边 3.1.1政府审计机关层次划分 48

  3.1.2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 49

  3.1.3政府审练刚希又苗油盐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 52

 准达听影穿资它示求 3.1.4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53

  3.2内部审计机构 53

  3.2.1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 53

  3.2.2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 55

  3.2.3内部审计行业管理机构 56

  3.2.4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57

  3.3民间来浓坏青几社宜审计组织 58

  第4章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62

  4.1注册会计师行白凯哥实官个热示胶千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62

  4.2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机构 6族夫呢3

  4.3注册会计师资格取得与注册制度 65

  4.4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 67

  4.5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70

  第5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72

  5.1注册省送庆液右世合国会计师职业道德 72

  5.1.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72

  5.1.2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74

  5.1.3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厚备持谓则产生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 75

  5.1.4审计、审阅和其他签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76

  5.1.5执业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的关系 81

  5.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82

  5.2.1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82

  5.2.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主要成因 82

  5.2.3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及法律规定 84

  5.2.4避免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措施 87

  第6章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91

  6.1审计准则 91

  6.1.1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91

  6.1.2审计准则的含义、特征及作用 95

 进斤 6.1.3中国国家审计准则 96

  6.1.4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97

  6.1.5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98

  6.2审计依据 106

  6.2.1审计依据的含义 106

  6.2.2审计依据的种类 106

  6.2.3审计依据的特点 108

  6.2.4审计依据的运用原则 109

  第7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111

  7.1审计计划 111

  7.1.1审计计划的概念及作用 111

  7.1.2编制审计计划的前期准备 112

  7.1.3审计计划的内容和编制 112

  7.1.4审计计划的审核及备案 114

  7.2重要性 115

  7.2.1重要性的含义 115

  7.2.2影响重要性水平的相关因素 116

  7.2.3重要性水平的运用 116

  7.2.4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18

  7.2.5审计终结前对重要性水平的运用 120

  7.3审计风险 121

  第8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123

  8.1审计证据 123

  8.1.1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征 123

  8.1.2审计证据的分类 124

  8.1.3审计证据的取得 126

  8.1.4审计证据的鉴定 127

  8.2审计工作底稿 128

  8.2.1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128

  8.2.2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结构 129

  8.2.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131

  8.2.4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 132

  第9章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和审计 134

  9.1内部控制系统概述 134

  9.1.1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 134

  9.1.2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 137

  9.1.3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 138

  9.1.4内部控制系统的种类 138

  9.2内部控制系统的描述 140

  9.2.1文字表述法 140

  9.2.2调查表法 141

  9.2.3流程图法 142

  9.3内部控制系统评价 144

  9.3.1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原则 144

  9.3.2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内容 145

  9.3.3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程序 145

  9.4内部控制系统审计 152

  9.4.1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程序 153

  9.4.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56

  第10章审计的导向类型和技术发展 160

  10.1账表导向审计 160

  10.1.1账表导向审计的目标 160

  10.1.2账表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 161

  10.1.3账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 162

  10.2系统导向审计 163

  10.2.1系统导向审计的目标 163

  10.2.2系统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 164

  10.2.3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 170

  10.2.4系统导向审计与账表导向审计的异同 170

  10.3风险导向审计 171

  10.3.1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 171

  10.3.2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程序和方法 173

  10.3.3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程序和方法 177

  10.3.4风险导向审计与系统导向审计的异同 178

  10.4信息技术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180

  10.4.1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180

  10.4.2信息技术对确定审计范围的影响 181

  10.4.3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182

  10.4.4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 183

  第11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185

  11.1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 185

  11.1.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185

  11.1.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凭证和账户 186

  11.1.3销售与收款循环中涉及的主要财务报表账户 187

  11.2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87

  11.2.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187

  11.2.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190

  11.3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191

  11.3.1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目标 191

  11.3.2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191

  11.4应收账款审计 194

  11.4.1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 194

  11.4.2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95

  11.5坏账准备审计 201

  11.5.1坏账准备审计的目标 201

  11.5.2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201

  11.6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03

  第12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205

  12.1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 205

  12.1.1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05

  12.1.2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凭证和账户 206

  12.1.3购货与付款循环中涉及的主要财务报表账户 207

  12.2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07

  12.2.1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207

  12.2.2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211

  12.3应付账款审计 213

  12.3.1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213

  12.3.2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213

  12.4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216

  12.4.1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217

  12.4.2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 217

  12.4.3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222

  12.5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24

  第13章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226

  13.1生产与费用循环概述 226

  13.1.1生产与费用循环涉及的业务活动 226

  13.1.2生产与费用循环涉及的主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 227

  13.2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 228

  13.2.1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部控制 228

  13.2.2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 229

  13.3存货成本审计 231

  13.3.1生产成本审计 231

  13.3.2营业成本审计 233

  13.4存货监盘 233

  13.4.1存货监盘计划 234

  13.4.2存货监盘程序 235

  13.4.3特殊情况的处理 236

  13.4.4存货监盘结果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236

  13.4.5存货质量审计 237

  13.5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 237

  13.5.1存货计价审计 237

  13.5.2存货截止测试 239

  13.6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240

  13.6.1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 240

  13.6.2实质性程序 240

  13.7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41

  13.7.1管理费用审计 241

  13.7.2所得税费用审计 241

  第14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250

  14.1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 250

  14.1.1筹资与投资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50

  14.1.2筹资与投资业务中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251

  14.2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 253

  14.2.1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 253

  14.2.2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 255

  14.3借款审计 256

  14.3.1银行借款审计目标 256

  14.3.2短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257

  14.3.3长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257

  14.3.4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 259

  14.3.5财务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261

  14.4所有者权益审计 262

  14.4.1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 262

  14.4.2股本的实质性程序 262

  14.4.3实收资本的实质性程序 264

  14.4.4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266

  14.4.5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267

  14.4.6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 268

  14.5投资审计 268

  14.5.1投资的审计目标 268

  14.5.2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268

  14.6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76

  14.6.1应收、应付项目的审计 276

  14.6.2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用审计 280

  14.6.3利润表相关账户的审计 281

  第15章货币资金审计 288

  15.1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概述 288

  15.1.1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288

  15.1.2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的关系 288

  15.2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288

  15.2.1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288

  15.2.2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290

  15.3库存现金审计 292

  15.3.1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 292

  15.3.2库存现金的审计范围 292

  15.3.3库存现金错报风险分析 292

  15.3.4库存现金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293

  15.4银行存款审计 296

  15.4.1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 296

  15.4.2银行存款错报风险分析 297

  15.4.3银行存款的实质性测试 297

  15.5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301

  15.5.1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 301

  15.5.2其他货币资金错报风险分析 301

  15.5.3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 302

  第16章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305

  16.1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 305

  16.1.1期初余额审计 305

  16.1.2复核期后事项与或有损失 307

  16.1.3整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10

  16.1.4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 310

  16.1.5编制试算平衡表 312

  16.1.6获取管理层声明 317

  16.1.7取得律师声明书 319

  16.1.8执行分析程序 320

  16.1.9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 321

  16.1.10撰写审计总结 321

  16.1.11评价审计结果 322

  16.2审计报告概述 322

  16.2.1审计报告的作用 322

  16.2.2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 323

  16.2.3编写审计报告的要求 324

  16.3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325

  16.4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 327

  16.4.1标准审计报告 327

  16.4.2非标准审计报告 328

  16.4.3审计报告的其他事项段 334

  16.4.4编制和使用审计报告的要求 336

  16.5管理建议书 337

  16.5.1管理建议书的意义和作用 337

  16.5.2管理建议书的结构内容 338

  16.5.3管理建议书的基本要求 341

  第17章验资 345

  17.1验资含义与责任 345

  17.1.1验资含义 345

  17.1.2验资责任 345

  17.2适用范围 346

  17.3验资流程 347

  17.4验资报告 348

  第18章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业务 354

  18.1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特点和范围 354

  18.1.1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特点 354

  18.1.2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范围 355

  18.2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程序和要求 355

  18.2.1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程序 355

  18.2.2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要求 356

  18.3投资咨询 357

  18.3.1投资环境评价 357

  18.3.2可行性研究 362

  18.4代理记账与代理纳税业务 363

  18.4.1代理记账业务 363

  18.4.2税务代理业务 364

  18.5管理咨询 366

  参考文献 370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审计学教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