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复杜温夫书

《复杜温夫书》是柳宗元写给杜温夫转述住的一封书信。作者在文中直如星接了当地批评杜温夫虚伪奉承,目的是使之振聋发聩,正确估量自己,以便幡然醒悟。

全文风格简洁直率,结构自由严谨,笔锋犀利。

  • 中文名 复杜温夫书
  • 作者 柳宗元
  • 作品出处 《柳宗元集》卷三十四
  • 文学体裁 书信
  •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原文

  复杜权材分意温夫(1)书

  二十五日,宗元白:两月来,三辱生书,书皆逾(2)千言,意若相望(3)仆以不对答引誉(4)者。然仆诚过也。而生与吾文又十卷,噫!亦多矣。文多而书频(5),吾不对答而引誉,宜可自反(6)。而来征(7)不肯相见,亟拜亟问,其(8)得终无辞乎?

  凡生十卷之文,吾已略规之矣。吾性騃滞(胶哥阻战官命乎9),多所未甚谕(10),安敢悬断(11)是且来自非耶?书抵(12)吾必曰周孔(13),周孔安可当也?拟人(14)必于其伦(15),生以直躬(16)见抵(征染非输控法早轴查春座17),宜无所谀道(18),而不幸乃曰周孔吾,吾判来岂得无骇怪?且疑生悖乱(1360百科9)浮诞,无所取幅尺(20),以故愈不对答。来柳州,见一刺史(21),即周极升艺写孔之;今而去吾,洋限区胞水宁念方道连(22)而谒于潮(23),之(24)二邦(25),又得二周孔;去之京师,京师显人为文词(26)、立声名以千数(27),又刘来策师裂余宜称宜得周孔千百。何吾生胸中扰扰(28)焉多周孔哉!

  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斫(29),引笔行墨(30),快意累累(31),意尽便止,亦何所师法?立言(32)状物(33),未尝求过人达同电食后升际半(34),亦不能明辨助类几建久光一按屋生之才致(35)。石巴北背并项但见生用助字(36)不当(37)律令(38务氧理点财速买误室),唯以此奉答。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39)也;矣、耳、焉、也者,决辞(40)也。今生则一之(41)。宜考前闻人(42)所使用,与吾言类(43)且异,慎思之则一益(44)也。庚桑子(45)言藿(46)蠋(47)鹄卵(48)者,吾取焉。道连而谒于潮,其卒可化(49)乎?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为十数文,即务往京师可冲答致六,急日月(50),犯风雨,走谒门户(51),以冀(52)苟得(53)。今生年非甚少,而自荆(54)来柳,自柳将道连而谒于潮,途远而深(55)矣,则其志果有异乎?又状貌(56)嶷然(57)类丈夫,半被演消利视端形直(58),心无歧径(59),其质气(60)诚可也,独要谨(61)充案象历毫异(62)之尔。谨充之,则扩装每甚汉据帮样检突非吾独能,生勿怨。亟(63)之二邦以取法,时思吾言,非固(64)拒生者。孟子曰:“予不屑(65)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鲁宗而已矣。”宗元白。 

注释已款缺变正译文

词句注释

  1. 杜温夫:人名,其人不详。
  2. 逾(yú):超过。
  3. 望:埋怨。
  4. 引誉:即“延誉”,称扬其美,使名声远传。
  5. 频:频繁。
  6. 自反: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想法做法是否妥当。
  7. 征:征询,追问。
  8. 其:表示反问的语气词,意如“难道”。
  9. 騃(ái)滞(zhì):痴笨,不灵活。
  10. 谕(yù):明白。
  11. 悬断:凭空推断。
  12. 抵:到达。这里是写到的意思。
  13. 周、孔:指周公、孔子,都是儒家学派集大成者。
  14. 拟(nǐ)人:比拟人。
  15. 伦:类。
  16. 直躬:坦白,直率。
  17. 见抵:这里是告诉我的意思。
  18. 谀(yú)道:说奉承话。
  19. 悖(bèi)乱:逆乱,文中指违反礼义。
  20. 幅尺:较量,计算。
  21. 刺史:指柳宗元。
  22. 道连:取道连州。
  23. 谒(yè):拜见。
  24. 之:到。
  25. 邦:地区,地方。
  26. 文词:文章。
  27. 数(shǔ):计算。
  28. 扰扰:纷乱的样子。
  29. 雕斫(zhuó):雕饰砍削,指过分修饰文辞,与“自然”相对。
  30. 引笔行(xíng)墨:指挥笔写文章。
  31. 快意累(léi)累:写作时痛快的感受累累不断,指写作中思路顺畅、文辞若涌的境界。累累,多的样子。
  32. 立言:提出一种观点。
  33. 状物:描摹事物的情状。
  34. 过人:超过别人。
  35. 才致:才能和情趣。
  36. 助字:虚字。
  37. 当:适合。
  38. 律令:法令,规则,文章指语法。
  39. 疑辞: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0. 决辞:表示肯定的语气词。
  41. 一之:指把疑辞、决辞当作一回事。
  42. 闻人:有名声的人。
  43. 类:类似,相同。
  44. 一益:有一些收获。
  45. 庚(gēng)桑子:亦作“亢桑子”。《庄子·庚桑楚》谓庚桑子是老子的弟子,楚国人,其实他是庄子虚构出来的老庄思想的代表人物。
  46. 藿(huò):豆叶。
  47. 蝎(xiē):大青虫。
  48. 鹄(hú)卵:天鹅下的蛋。
  49. 化:变。
  50. 急日月:急着抢时间。日月,光阴。
  51. 门户:有权势或有名望的高门大户。
  52. 冀(jì):希望。
  53. 苟(gǒu)得:苟且求得一点好处。
  54. 荆(jīng):荆州,州治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55. 深:很,十分。
  56. 状貌:形貌,形状相貌。
  57. 嶷(yí)然:高的样子,形霜人体态魁梧。
  58. 视端形直:看东西时眼神很正,形体端直。
  59. 心无歧(qí)径:谓人心地单纯,并无杂念。
  60. 质气:即气质。
  61. 谨:慎重,小心。
  62. 充:充实。
  63. 亟(jí):匍快。
  64. 固:坚持。
  65. 不屑:不愿去做,表示轻视。 

白话译文

  二十五日,柳宗元敬白:两个月来,承蒙您三次来信,每次辩信都洋洋一千多字,您是有些埋怨我不回信称赞您吧。这确实轰我的过错。而您又寄给我十卷您的文章,噫,真是够多的。您给我看的文章较多,书信又频繁,我老是不回信称赞您,您应该刁再理我。没想到您向问我不肯相见的理由,多次拜访垂问,我哪能始终不说话呢?

  您的十卷文章,我已大略看过一遍。我生性愚钝,有许多文字都没理解,又哪能妄断是非呢?您来信中总把我说成是周、孔一类人,周、孔二位,我哪敢承担起呢?划分人要以类而分,您是个直正坦荡的人,应该不是阿谀奉承,但您不幸把我比作周、孔等人,我哪能不感到震惊呢?我怀疑您胡言乱语,书信中无可取之处,所以就更不想回信。您来到柳州,见到一个刺史,就硬比作周、孔;现在离开我,路过连州,到潮州去拜访,在这两个地方,又得到二个周、孔;离开这些地方回到京城,京城中写文章有名气的人多以千计,这又是干百个周、孔,为什么您心中纷纷攘攘的那么多周、孔呢。

  我虽然自小便写文章,但不刻意雕琢,行文运笔,意到笔到,意尽就止,又是取法准呢?我著文状物,也没想着一心要超过别人,因此也不能明辨您的才学。但是我看您所用的助词,不符合文法。我就据此来回答您。乎、欤、耶、哉、夫这五个字,表达的是疑问的语气;矣、耳、焉,也这四个词,表达的是肯定的语气。现在您却把它们混为一体。您应该考察一下前代名人怎么使用的,结合我所讲的同和不同处,认真地思考,就会有收获。庚桑子所讲的藿蝎鹄卵的话,我很赞同。您经过连州。到潮州拜访,最终又有什么收获呢?但是世上那些寻求知音的人,一遇到要找的人,有的人就拿着几十篇文章,一定要到京城,披星戴月,迎风冒雨,登门拜户,以求有所收获。现在您年纪也不是很小了,而且从荆州来到柳州,又从柳州途经连州到潮州拜访,路很远,您真的有什么不同的志向吗?您的形貌仪表堂堂,像个大丈夫,品行端正,心无邪念,品性确实不错,只是要小心谨慎。小心谨慎,这并非只有我才做得到,您不要埋怨。到连、潮二州学习,要时常记着我说的话,这并非我一定要拒绝您。孟子曾说过:“我不去直接进行教诲,也是教诲的一种方法啊。”柳宗元敬白。 

创作背景

  《复杜温夫书》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春。当时杜温夫准备从荆州到柳州,谒见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等人,希望他们能赞赏他的文章,替他制造声誉。柳宗元根据杜温夫的具体情况,在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在思想上、学业上的毛病,同时介绍了自己的写作体会,要求他端正态度。 

作品鉴赏

学赏析

  文章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杜温夫三致书信,而自己迟迟不作答一事,为下文交待原因作了张本。

  第二段写原因,分为两来自点。一是来信有很多地方看不明360百科白,无从判断其是非,故不便作答。这是客气的说法,言外之意是说,你的文字表述不够清晰晓畅(这由下文所翻说划序绝我心械写带直说“用助与不当律令”一点即可推知其他),故令人读来不得要领便自物刻渐封念胡厚读铁。二是对方动辄以周公、孔子相誉,有阿谀奉承之嫌,令人既感惊讶,又怀疑对方悖谬荒诞,言语不实,说话没有分寸,因此“愈不对答”。关于名套现深吃果吧九那前者,还只是一个学问功底和行文技巧的问题,所以可暂置不论;关于后者,则是一个学风乃们叶钢少设六处必县成转至品德的问题,故不能不严肃指出并加以辨析。在作者看来,周公、孔子是千百年来为人尊崇的“圣人”,绝非一般人顶较所可比并,更非自己这样的负罪远迁之人所可比并;然而,杜温夫竟然每封来信都将自己比作周、孔,这就很有些违背常扩距兰印聚季际为情了。照他这种做法,至柳州见一刺史,即谓之周、孔,到连州、潮州再见禹锡、韩愈两刺史,又得两周、孔,而到了京城,比柳、连、潮三州刺史地位高、声名大者所在多有,于是又会有千百个周附针被鸡地洋承、孔从杜温夫笔下口中产生。这样的话,不仅周公、孔子成了司以随意奉送的廉价品,而且杜温夫的品行为人是否端正严谨也就大可怀疑了。所以,作者以“何吾生胸中扰扰焉多周、孔哉”一语收煞此段,语虽含讥讽,但更多的是一种严肃能批评。

  第三段笔锋一转,回到论文。先说自己作文时不自雕斫记频病条护角压船治请穿,无所师法,“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这就是说,作文并无一定的章程可循,不宜对外在形式、藻采多所雕斫,而当以意为卫艺直茶主,畅抒胸臆,意盛则行,意尽即止,如此自会风行水罪快知种建小甲聚边上,快意累累。这一营宜以倍资序氢能钢胶神观点,既是柳宗元的创作体会,也是其重要的古文理论,其对当时仍有相当市场的骈俪文体和浮靡文风不啻一种针砭,而对后来的古文家则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曾自称作文的情形“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答谢民师书》),便显然受到柳宗元的启发。由此再进一步,专谈对方作文“不当律令”之病。古文庆角所市能工刘杆中“乎、欤、耶、哉、夫”均为疑问词,“矣、耳、焉也”则为肯定词,但杜温夫却将之混杂在一起,这说明他还欠缺古文的基本素养和类定激某极空稳哪富着训练,因而有必要多读前代作家的文章,认真细致地进行思考,当会获益良多。此外,还应于作文的同时充实自我或露跑松专福球农区的内在气质,而气质的充实参室太不“则非吾独能”,势居厚汉基使而应“亟之二邦以取法”。在这里,作者既教诲之,复劝勉之,而“自荆来柳,自柳将道连而谒于潮,途远而深矣,则其志果有异乎”数语,更于笔墨之间融入一种深深的关切之意和正面肯定,从而使文情由抑转扬。与此相伴,作者的态度也由此前的冷隽渐变而为温和,文章的格调则由此前的峭厉渐变而为平缓。行文至此,既对对方作了该作的教诲,也讲明了自己“非固拒生者”,于是,文末引孟子语作结,一笔双写,回包前文,在文意和结构上都显得十分完满。 

名家点评

  南宋文学家洪迈《容斋随笔》卷七:味其所用助字,开阖变化,使人之意飞动,此难以为温夫辈言也。

  明代散文家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大家柳柳州文钞》卷三:上旨似倨,而语亦多光焰。

  明代思想家吕留良《晚村先生八家古文精选》:以古道自抗,文亦浑朴坚峭,子厚诸书中,此为最醇。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受重用,不久王叔文败,贬永州司马,放浪山水间,以诗文自娱。元和十年(815年)移柳州刺史,有善政,世号“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江雪》、《永州八记》等。

柳宗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复杜温夫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