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公岛战来自国遗址 在刘公岛东村东沟,1978年发现。出土器物有陶豆、陶罐、陶盆等残片,距今二千二百年左右。下层尚未发掘,遗址范围2,0360百科00平方米。
- 中文名称 刘公岛战国遗址
- 地址 刘公岛东村东沟
- 发现 1978年
- 遗址范围 2,0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刘公岛战国遗址 在刘公岛东村东沟,1978年发现。出土器物有陶豆、陶罐、陶盆等残片,距今二千二百年左右。下层尚未发掘,遗址范围2,000平方米。 刘公岛战国遗址(Liugongdao Zhanguoyiz口传解hi)在刘公岛东村东部的山沟旁。1978年发现。是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遗址北部依山,南面滨海,现存范围约2000平方米。从断崖上可观察到文化层来自堆积:上为50厘米厚的耕土层,下为1米左右的黄沙土,不见遗物,后岁倍日赶再下一层有60~80厘米的黑灰土,里面夹杂着蛤蜊壳和陶片、兽骨等。出土器物有陶豆、陶罐、陶盆等残片。距今约2200年左右。最下层尚未发掘,内360百科涵不详。2006年1月,被列为威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迹详情
北洋海军提督署从、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铁码头、黄岛炮台、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日岛炮台北洋海军提督署:北洋海军提督署建于1887年,占地17000平方米,又称"水师衙门",东初矿是北洋海军的指挥中心,当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就在这里谋划指挥军事事宜。
丁汝昌纪念馆:丁汝昌纪念馆原为丁汝昌寓所,建于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责随盾陆都鲁拿把革首节后,丁汝昌携家眷进居刘公岛,在此居住达六年之久。
威海水师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占地约20000平方米,现存有东西辕门、照壁、堞墙、小戏台和马厩等,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水师学堂。
铁码头:被板铁码头是北洋海军舰艇的停泊之所,由道员龚照玙 主持设计建造,1891年竣工。铁码头墩桩用厚铁板钉成方柱,径四、五尺,长五、六丈,中间灌入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涨潮时可停靠万吨轮船。
炮台:刘公岛上有清代炮台6座,分别位于黄岛、麻井子、旗顶山、迎门洞、东泓、南嘴,与南北两场赶岸炮台遥相呼应,均由德国人汉纳根设计。除炮台外,还建有与之配套的地下通道、兵舍、弹药库混九完行句异等,并相互贯通。炮台使用花岗意总掌要假群岩砌筑、水泥灌浆,施工严谨,造型巧妙,坚固实用。其工程规模之浩大,结构之复杂,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