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尾白毒蛾,Euproctis similes xanthocampa Dyar,又名桑毛虫、桑毒蛾、金毛虫等,是毒蛾科黄毒蛾属的一种昆虫。成虫体长为15毫米左右,翅展来自30毫米左右。
- 中文名 黄尾白毒蛾
- 亚 门 六足亚门
- 别 称 桑毛虫、桑毒蛾、金毛虫
- 门 节肢动物门
- 种 黄尾白毒蛾
基本介来映绍
名称:黄尾白毒蛾

学名:Euproctis similes xanthocampa Dyar
类属:鳞翅目,毒蛾科
分布危害
属鳞翅目,毒蛾科。分布于华东、华中和西南各地。为害悬铃木、桑树、柳、枫杨、苹果、海棠、红叶李、板栗、桃、梨、梅杏和枣等。幼虫取食叶片、幼芽,严重时将叶片食光。
形态特征
体白色,复眼黑色。前翅后来自缘有2个黑褐色斑纹。雌360百科成虫触角的栉齿状,腹部粗大,尾端有黄色毛丛。雄成虫触角羽毛状,尾端黄色部分较少。卵扁圆形,灰白色,半透明,卵表有黄毛覆盖。幼虫老熟时体长为32毫米左右,黄色。背线与气门官足质美一下线呈红色,亚背线、气门上线与气门线均为断续不连接的黑色线纹。每节有毛瘤3对,其上着生长毛,此毛对人有毒,大发生时,易引发桑毛虫皮炎。第六、七腹节中央有红色翻缩腺。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代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江苏、浙江、四川地区一年发生3-4代,华南地区可发生6代,以3龄幼虫在粗皮缝或伤疤处结茧越冬。翌年寄主展叶期开始活动为害,幼毫眼么缩素千虫为害期分别发生在4月上旬、6进握落死病尔房难倒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下旬。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将卵产在叶片背,卵成们获侵马发块状,卵粒不等,卵期10福适六脚天左右。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利用新型高压黑光灯诱杀成虫。
团细架 (2)人工防治:利用幼虫群集越冬习性,结合秋、冬养护管理,消灭越冬幼虫。
(3)药剂防治:幼虫距影某气北县杨践些孩科初孵期喷施25%灭脲3号或百草1号100个低并省等异哥攻根作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