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先进轻型鱼雷

先进轻型鱼雷是以在浅水近岸区活动的常规潜艇为主要应战对象的鱼雷。

  • 中文名称 江汉区青年路82号
  • 作战目标 应对在浅水近岸区活动的常规潜艇
  • 代表产品 MU90鱼雷,MK54鱼雷,MTT鱼雷
  • 特点 浅水区域机动性优秀

香际进轻型鱼雷

  长期以来,轻型鱼伴随着反潜作战形势和潜艇性能的变化而发展。冷战时期,以美,苏为首的海军强国将蓝水海域作为反潜的主战场,潜艇也大多是大潜深的核潜艇,轻型鱼雷向着快速、大航深的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反潜作战环来自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浅水近岸区活动的安静型常规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自然成为了轻型鱼雷的重要作战对象。相比深水海域,浅水区域的水声环境更为复杂,再加上先进声对抗手段的运用,对轻型鱼雷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更强调增强抗干扰能力,以便在错综复杂的水声环请正言常境和海况条件下有效对付先360百科进安静型潜艇。正进刑外类持在发展或改进中的几款轻型鱼雷,如欧洲鱼雷公司的MU90鱼雷、美国雷声公司的MK54鱼雷、英国的"鯆鱼1"鱼雷、俄罗斯的政条切状圆简MTT轻型鱼雷等,都强调在浅水区域的反潜作战性能,注重对付先进的安静型潜艇的能力,挖掘高空反潜、攻击水面舰艇以及反鱼雷等新作战应用的潜力,因此显示出更大的作战威力、更广的应用空间,在当今国际军火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MU90轻型鱼雷

足岁课低职逐身普  欧洲鱼雷公司研制的MU90鱼雷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小型剧强沿学景脚充耐府威电动反潜鱼雷,曾被该公司自诩为"世界上唯一的第三代培及费场息丰轻型鱼雷"。它集房进系政城周续中了法国"海鳝"先进鱼雷和意大利A290鱼雷的优点,充分利用了法,意等国的先进技术,既可由水面舰艇鱼雷发射管发射,也可由飞机空投或火箭助飞。由于订货量充足(到目前为止,已收到1000枚以上的订单),因此单价大幅度降低,出口前景相当可观。

  MU90鱼雷于1991年开始设计,1996年完成海试,2001年完成作战评估并于年末他占哪水向师开始交付使用。在使用中暴品争河答露出一些问题,如电解质粉助站论副的两剧排准末在海水电池内的混合不良等。随后的几年里,欧洲鱼雷公司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技术改书队诗则其进,于2006年完成去弱英及预奏了可靠性演示验证,改进后的型号为MU90-1。此后,法、意两国国防部正式批准欧洲鱼雷公司批量生产MU90。

  MU90鱼雷航速为2显阻9~50节,可变速(每档1节)。根据速度的不同,最销伟胶论迫球爱义装型大航程为25千米,最小航程为12千米。作战深度为25米(潜望深度)~1000米,可以同时跟踪10个以上的目标,主动搜索距离超过2500米,能有效抵御声对抗措施。它在15千米距离上展开攻击时,杀伤率超过74%。

  技术特点 MU90采用120千瓦无刷可变速电动机驱动隐藏式泵喷推进器。电源由铝,氧化银海水电池(电解液为氢氧化钠)提供,电池的比能量为140~180瓦时,千克。MU90采用比功率很高的永磁电机,使小型电动鱼雷的动力水平与热动力系统相当。鱼雷可根据战术设定自动选择最佳速度,范围从从语29节到50节以上,变速步长为1节。射程依速度而定,速度最大时为12000米,速度最小时超过25000米。

  MU90的声自导头具有47个发射波束和33个接收波束,能够覆盖水平120。和垂直70。的范围。声自导有6个频率波段,带宽超过10千赫,可以通过并行同步处理方式同时跟踪10个以上目标,主动侦测距离超过2500米,并能有效抵御声学干扰。MU90鱼雷控制系统主要由捷联式惯导和微处理系统构成,采用了性能先进的高速率陀螺和加速度计,使鱼雷可以以任何姿态入水,极大的增强了鱼雷作战的灵活性。MU90的聚能战斗部使用V350钝感炸药,可以穿透双层壳体潜艇。

  未来的作战潜力

  欧洲鱼雷公司继续对MU90鱼雷开展技术升级改进,以挖掘作战潜力,拓展作战功能:①该型鱼雷已能用时速1167千米的飞机部署,正在检验海上巡逻飞机和高速战机从高空投放的可能性。欧洲鱼雷公司正在考虑给MU90增加弹翼,以增大武器的投放高度和可靠性。②开发MU90鱼雷近海反潜及水下防御功能,用以对付小型潜艇和蛙人运载器所造成的威胁。③设想将其作为一种"非致命"杀伤武器,以船尾推进装置和螺旋桨为攻击目标,只使目标停止航行而并非将其击沉。这一设想理念从2008年开始论证。④多年来,欧洲鱼雷公司一直在进行MU90HK(硬杀伤)反鱼雷鱼雷的研究工作,已进入试验阶段。MU90HK的弹头将以紧凑装药代替MU90的聚能装药同时对战术软件做较大修改。

  MK54轻型鱼雷

  美国MK54轻型混合鱼雷是一款适合在浅水海域攻击安静型常规潜艇的低成本轻型鱼雷。它针对美国当前的反潜作战需要,是利用MK46、MK48ADCAP和MK50型鱼雷的成熟技术用商用成品部件发展而来的。这一举措既节省了大量资金,又缩短了研制时间。MK54鱼雷的研制、试验和鉴定费用约1亿美元,是研制全新鱼雷费用的1/10,从1995年立项到2004年服役只用了9年时间,比MK50鱼雷研制时间的一半还少。MK54鱼雷仅装备SH-60F"海鹰"舰载直升机,最终将取代MK46和MK50两型鱼雷成为美国海军唯一的轻型反潜鱼雷,到2011财年将装备大约1500枚MK54鱼雷。它已经开始出口,主要对象是现有的MK46鱼雷用户,原因是MK46的发射装置可以兼容MK54,维护基础设施也很容易过渡。

  技术特点

  MK54是成熟的MK46,MK48ADCAP和MK50型鱼雷系统的延续。

  (1)MK54鱼雷的声自导头是从MK50鱼雷声自导头演化而来的,基阵自噪声较低,水声基阵和数字式波束形成装置在浅水区具有良好的性能。另外,其声纳系统在硬件上有足够的灵活性,为声纳和信号处理器的后续改进留下了接口。

  (2)MK54鱼雷自导与控制系统源自MK48ADCAP和MK50鱼雷的先进技术。控制组件采用MK48ADCAP的数字式自动驾驶仪技术,用PowerPC603E数字处理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组件中的数据记录器能纪录700兆字节的数据。控制部分采用MK50的鱼雷姿态测量装置和现代化的深度传感器组件。

  (3)MK54鱼雷基本上采用MK46鱼雷的推进系统,但做了一些改进,包括加强了推进系统快速启动与武器控制回收能力,使其能在很浅的水中进行发射和操雷的回收;动力系统内装有MK48ADCAP鱼雷的变速控制阀,以适应鱼雷的变速要求;还装有MK50鱼雷双绕组电源电机、热电机和安全互锁压力开关。

  正在进行的改进

  (1)开展MK54鱼雷技术改进计划。该计划主要涉及加强通用轻型,重型鱼雷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将MK54鱼雷集成到"垂直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中,改进钝感弹头性能,以及设计新型宽带基阵和全开放式体系。

  (2)进行"通用鱼雷开发"项目,将Mt(48ADCAP重型鱼雷的算法和战术软件应用到MK54轻型鱼雷中。未来先进处理器构架软件体系可以利用通用鱼雷软件,将软件和战术置入MK48ADCAP和MK54鱼雷中。

  (3)开展"高空反潜战武器概念"(HAAWC)研究。目的是使海军P-3C飞机可以在防区外投射MK54鱼雷攻击目标,从而增加飞行员和飞机的生存能力,缩短交战时间。一旦实现,MK54鱼雷可以在33~37千米外,从6100米高度的P-3C飞机上设放,而现在,P-3飞机必须要下降到152米,并减速到250节才能布放MK-54鱼雷。在2007年5月进行的高空投射试验中,投放高度达到了2400米。

英国"鯆鱼"鱼雷

  英国"鯆鱼"(StingRay,也译作"黄貂鱼")鱼雷是冷战时期为对付前苏联安静型潜艇而研制的,是英国唯一一款324毫米轻型鱼雷。该鱼雷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服役,共生产了2500枚,装备英国皇家海军,空军并出口到埃及、挪威、罗马尼亚和泰国。从90年代中期至今,"鯆鱼"一直在进行从基本型到1型的技术改进与升级,以增加武器在浅水环境中对抗安静型潜艇威胁的效能,计划将服役年限延长到2025年以后。2004年,"鯆鱼1"鱼雷开始预生产,并进入一系列试验。2007年4季度进行的水中测试是"鯆鱼1"批产验收的关键试验,以保证该鱼雷的性能及可靠性。

  技术改进 弹头装药改为钝感弹药,从而加强鱼雷运输、存放的安全性,并延长鱼雷寿命。该弹药的研制有相当的难度,直到2003年底,才研制出一种既满足安全要求也满足作战需要的钝感弹药。该弹头于2004年1月完成设计评估,已经完成主要试验,有望于2007年末签订新型钝感弹药的生产合同。

  为增强对抗浅水小型目标的能力,对战术和信号处理软件进行了升级。软件采用嵌入式技术,有助于软件升级和鱼雷性能的提升。计划在2008年中的鱼雷例行维护期间,将这些软件嵌入到"鯆鱼1"中。

  技术特点 "鯆鱼"鱼雷用于空中和水面反潜。为防止雷顶在空投时受损和结冰,安装了用易碎材料制作的雷顶罩;采用电机轴解锁、泵喷射推进器运转后才脱开降落伞的方式,来实现鱼雷最优拉平弹道,防止鱼雷跳水或扎入海底,在轻型鱼雷中最早全部实现计算机控制,在声学装置,自导系统。控制和鱼雷战术上实现了计算机处理及软件管理,使鱼雷能选择最佳战术去攻击目标,一旦丢失目标后可进行再搜索:推进装置采用泵喷射形式。一般的泵喷射装置都是由导管、1个转子加上1个位于尾部的定子组成,而"鯆鱼"的泵喷射装置是由导管及前后双转子(正反转)组成。

  俄罗斯MTT轻型鱼雷

  俄罗斯正在开发一种名为MTT的轻型鱼雷。该鱼雷是俄罗斯海军Paket反潜,反鱼雷系统的一部分,可以从潜艇,飞机上发射,也可以作为反潜导弹的战斗部。Paket是一种水面舰艇装备的紧凑型反潜,反鱼雷系统,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多年来偶见零星报道,但未见详细的信息披露,进展情况不详。MTT鱼冒在2006年进行第一次水下试验,俄罗斯海军希望能在2008年开始一系列的验证测试。

  MTT鱼雷长3.2米,直径324毫米,用奥托活塞式发动机驱动泵喷推进器推动鱼雷运动。该雷有35节和58节两种航速,有效射程达到10千米,最大航深达600米,最小发射深度为40米。其自导头在200米深处的最大探测距离为2500米,在浅水时的最大探测距离为1200米。

  韩国"蓝娑"鱼雷

  "蓝鲨"(BlueShark)轻型电动鱼雷是韩国国防开发局1995年开始鼓励开发国产轻型鱼重时的产物。它于2004年9月完成了开发试验和鉴定,开发费用为4300万美元,每枚标价约为86.7万美元,几乎是外国同类鱼雷造价的一半。据分析,该雷已经在2006年进入现役,韩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反潜直升机(如"大山猫"),海上巡逻飞机(如P-3C"猎户座")是主要装载平台。

  "蓝鲨"鱼雷的速度超过45节,射程9千米以上,能对付浅水目标,聚能战斗部威力强大,冲击波在穿透潜艇耐压壳后还会延伸1.5米。"蓝鲨"的细节公布得很少,但可能借鉴了MK46鱼雷的技术,并得益于欧洲鱼雷公司在动力和推进领域的技术转让。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先进轻型鱼雷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