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平气和则能言。--(宋朝)朱熹
2、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汉朝)刘向
3、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宋朝)陈骙《文则·甲》
4、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苏联〕列宁
5、话不像话最好不说,话不投机最好沉默。--〔波斯〕萨迪
6、人世间最恶劣的谎言--自己欺骗自己。--〔俄国〕迦尔洵
7、不是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不是好语言。--〔英国〕赫伯特
8、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汉朝)班固《汉书》
9、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辞适当比恭维好。--〔英国〕弗·培根
10、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宋朝)袁采《袁氏世范》
关于言行的名言警句大全
11、知道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沉默,是一件大事。--〔古罗马〕塞涅卡
12、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13、人有两耳两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古希腊〕苏格拉底
14、口中从来不说恶语,眼中从来不现怒火的人有福。--〔瑞士〕裴斯泰洛齐
15、谚语很少出错,因为他们出自一切学问的根源--经验。--〔西班牙〕塞万提斯
16、世间有思想的人应当先想到事情的终局,随后着手去做。--〔古希腊〕伊索
17、每个人都是靠自己的本事而受人尊重的。--〔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
18、人的行为准则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英国〕弗·培根
19、言以简为贵。
意思是:说话贵在言简意赅。--(宋朝)杨时《二程粹言·心性篇》
20、语言行事无论怎样有把握,还是要留下一点进退的余地。--〔英国〕弗·培根
21、做事切不可马虎,言辞切不可含糊,思想切不可散漫。--〔古罗马〕奥勒利乌斯
22、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苏联〕高尔基
23、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愤则不平,色厉则取怨。取怨:惹人怨恨。--(明朝)薛瑄《读书录》
24、有幽默感的人不会让人厌弃,有幽默感的话题不会给人压力。--〔日本〕池田大作
25、一个确信自己掌握了真相的人,是不会在乎别人的反对和认可的。--〔美国〕欧文·斯通
26、言简意赅是伟大精神的特征,相反,渺小精神的特征则是空话连篇。--〔法国〕拉罗什福科
27、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意思是:做事不可恣心所欲,说话不可信口开河。--(清朝)申居郧
28、最容易犯错误的,是那些仅仅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行动的人。--〔法国〕沃维纳格《格言集》
29、言必当理,事必当务。
意思是:说话应当讲道理,做事要掌握好时机。--(战国)荀况《荀子·儒效》
30、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必要就不要用话去刺别人,哪怕是很轻微地。--〔苏联〕尤·特里丰诺夫
31、失足引起的伤痛可以很快恢复,而失言导致的结果可能遗恨终身。--〔英国〕托马斯·富勒
32、一言之善,贵于千金。
意思是:一句有意义的话,比千金还要珍贵。--(晋朝)葛洪《抱朴子·释滞》
33、最富吸引力的格言也许并不是最机智的,而是最真实和最合理的。--〔美国〕梭罗《日记》
34、沉默是一种伟大的谈话艺术。知道何时应该缄默的人决非蠢人。--〔英国〕赫兹里特《特性》
35、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俄国〕克雷洛夫
36、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不想做他要去做的事,就用漂亮的言辞来加以掩饰。--〔苏联〕克鲁普斯卡娅
37、耳听愚人之言,如同负重行走;然而智人之言,却使人如释重负。--《圣经·旧约》《便西拉智训》
38、会说会写,是做任何事情的工具,一定要学会掌握这个工具。--(革命家)谢觉哉《革命前辈谈修养》
39、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
40、节酒慎言,喜怒必思。
意思是:喝酒要少量,说话要谨慎,喜怒降临时都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唐朝)房玄龄
4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意思是:要加罪于人,不怕没有话说。
其:岂,难道。--(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年》
42、讲话时要恰到好处,言简意赅。让人看到你知识丰富,却又沉默寡言。--《圣经·旧约》《便西拉智训》
43、唯有聪明人才善于把许多意思压缩在一句话里。--〔古希腊〕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喜剧二种》
44、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意思是:赠人以金玉、珠宝还不如赠人金玉良言珍贵。--(战国)荀况《荀子·非相》
45、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意思是:在恰当的时候才说话,别人就不会厌烦他的话。--(春秋)孔丘《论语·宪问》
46、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
意思是:没经过实际检验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宋朝)叶适《叶适集·进卷·怎义》
47、抑制自己、免于愤怒最好的方法是:当别人愤怒时,你就冷静观察那是怎样的一副德行。--〔古罗马〕塞涅卡
48、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意思是:谨慎行事能坚定人的意志;谨慎说话能提高人的品德。--(宋朝)胡宏
49、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为无话可说,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为懂得说话要适时。--(圣经·旧约)《便西拉智训》
50、说话不在多,在于说得对,说中了事和理的要害,能打动听者的心。--(革命家)谢觉哉《工作与学习·话不在多》
关于言行的名言警句大全
51、一语为重万金轻。
意思是:比喻许下的诺言就一定要做到,君子说出的一句话,它的重要胜过万金。--(宋朝)王安石
52、人生在世,不出一番好议论,不留下一番好事业,终日饱食暖衣,无所用心,何自别于禽兽。--(宋朝)苏辙《栾城集》
53、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意思是:有修养的人沉默寡言,以自己的高尚行为使别人信任自己。--《礼记·缁衣》
54、言不中,行不谨,辱也。
意思是:信口雌黄而不着边际,行为又不慎重,其结果便会招来羞辱。
中:适当,符合。--(隋朝)王通
55、人比动物高贵的地方就在于他有说话的能力,如果他把这种能力用得不当,就会比动物更低。--〔波斯〕萨迪
56、知不用而言,愚也。
意思是:愚蠢的人,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而照样述说自己的看法。--(汉朝)韩婴《韩诗外传》
57、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说话和做事都不能超过一定的规矩和法则。--《礼记·哀公问》
58、“实事求是”一语说起来十分简单,做起来难于登天。--(革命家)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59、誉人之言太滥不可,责人之言太尽不可,一事虽不畅意,日后亦无悔心。含蓄之妙不可不知。--(清朝)石成金《传家宝》
60、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
意思是:说话办事都应有自己的观点、立场,不要为别人左右。--(汉朝)刘向《战国策·秦策》
61、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说话一定有根据,而率先垂范的行为也能持之以恒。--《易·家人》
62、谁要想说话不走火,就得当心以下五点:对谁说,说的是谁,何时,何地以及何种方式。--〔英国〕诺里斯《索尔比宮殿》
63、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要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时,也应该经受得起。--(革命家)刘少奇
64、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意思是:谈问题一定要符合道理,坚持自己的看法一定要有依据。--(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
65、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
意思是:听到别人的好话就感谢,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感到欢喜。--(宋朝)林逋《省心录》
66、只有在认识透彻的时候,才能够说出清晰的,有力的语言;只有在感情激越的时候,才能够说出新鲜,感人的语言。--(作家)秦牧
67、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意思是:志同道合的话语,它们的气味就像兰草一样清香。
同心:指志同道合。臭:气味。--《周易·系辞上》
68、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意思是:事物的奥妙之处,不是用话语和文章能够完全表达出来的。--(晋朝)郭璞《江赋》
69、简洁的语言中有着最伟大的哲理。谚语和歌词总是简洁的,但其中往往蕴积着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苏联〕高尔基
70、要言不烦也。
意思是:重要的文章和话语要做到浅显易懂。--(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魏书·管辂传》引《管辂别传》
71、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意思是:自身行为不轨,不能使人信服;谈话不诚心实意,就不能感动人。--(明朝)徐祯稷《耻言》
72、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应用知识;光有意志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见诸行动。--〔徳国〕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73、沉默总是有威力的,慎重的人适时地保持沉默,总会在处理事务和任何种类关系中,保持着颇大的优势。--〔法国〕德拉克罗瓦
74、人们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诗人)艾青
75、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战国)谷梁赤《谷梁传·僖公二十一年》
76、心真出语直,直心无背面。
意思是:内心真诚,说出的话就耿直;心胸坦荡,就不会背后胡说乱道。--(唐朝)寒山《诗三百首·寒山出此语》
77、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意思是:不让别人讨厌的办法,就是自己首先做好;不让人怀疑自己,首先自己要诚实。--(明朝)冯梦龙
78、谏不足听者,辞不足感心也。
意思是:劝人的话之所以不能让人采纳,在于言词还不能真正打动对方心田。--(唐朝)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
79、言虽至当,言于必不受言之人,便是妄言。
意思是:话虽说的非常有道理,但对坚决不听劝告的人说,也算是无根据地任意乱说。--(清朝)申居郧
80、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德国〕恩格斯
8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是:从书上得到的知识毕竟体会不深,要透彻理解就该亲自实践。--(宋朝)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意思是:话说的恰当,这叫做明智;在不应该说话的时候保持沉默,这也叫做智慧。--(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
83、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意思是:通俗的语言,可以表达深奥的意思;很小的事情,可以用来说明重大的道理。--(晋朝)张华《鹪鹩赋》
84、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意思是:以实际行动教育别人,别人就听你的;用言语进行教育,容易引起争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钟离宋蹇列传》
85、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文学家)巴金
86、矢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
意思是:正直的言语说出口,要想不让别人去传播,这是做不到的。
矢:音“史”,矢言:正直之言。--(汉朝)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87、精于理者,其言易而明。粗于事者,其言费而昏。
意思是:精通理论的人,说话简明扼要;不能理论实践统一的人,说话语无伦次。
昏:乱。--(宋朝)杨万里《庸言》
88、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敝。
意思是:说话时一定要考虑到它最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做事情一定要考核它可能造成的后果如何。--《礼记·缁衣》
89、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意思是:不知道而胡言乱语,是不理智的表现;知道的却保持沉默,这是没有竭尽全力的行为。--(战国)韩非《韩非子·初见秦》
90、人之有过,辄面折之,而退无后言。
意思是:别人有过失,就应该果断的当面指责他,而不应该事后再批评议论。
辄:果断。折:指责。--(唐朝)房玄龄《晋书·崔洪传》
91、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
意思是:不要做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不求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说明做事要实事求是,量力而为。--(春秋)管仲《管子·牧民》
92、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且莫缓,便要急急行。
意思是:指做事不能性急,首先要认真加以思考,而一旦有了好的谋划,应该抓紧时间实施。--(明朝)吕坤
93、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意思是:神人的话深邃,圣人的话简约,贤人的话明晰,众人的话多乱,小人的话狂妄。--(明朝)陆绍珩
94、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意思是:如果立的标杆是笔直的,出现的影子就不会弯曲。比喻上面能够清正廉洁,下面就会正直无私。--(后晋)刘昫《旧唐书·崔彥昭传》
95、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意思是:治理河流要疏导水道,使水流通畅无阻;治理百姓要广开言路,让他们敢于说真话。--(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上》
96、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心过难。
意思是:人不办错事比不说错话要难;而要使人的心中没有坏念头,比他不办错事还难。--(宋朝)邵雍《邵子·观物内篇》
97、一出而不可反者,言也;一见而不可掩者,行也。
意思是:一出口就不能反悔的是自己说的话;一被看见就无法掩盖的是自己的行为。--(西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98、白圭玷可灭,黄金诺不轻。
意思是:磨掉白玉上的污点,要比收回许下比黄金还要珍贵的诺言容易。比喻为人处世应该说到做到不能食言。--(唐朝)陈子昂《座右铭》
99、言道听之,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意思是:对听到的意见是否真实,必须用其讲的事实来考察它,那么提意见的人就不敢信口开河了。--(西汉)贾谊《治安策》
100、在朋友交谈之间,语言需要当心。成年人更要步步为营,不传坏话,便可促进双方的友谊。减少是非是促进人际关系重要的一环,好话要多传,坏话一句也不传。--(作家)三毛
关于言行的名言警句大全
101、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
意思是:亲口答应别人的要求而又不兑现,这样惹来的怨恨比一开始就不允诺所得的怨恨还要大。告诫人们千万慎重许诺。--《礼记·表记》
102、声无细而不闻,行无隐而不明。
意思是:声音再小的话,也会让人听见;行为再隐蔽,也会让人知道。说明人的言行要小心谨慎,别做见不得人的坏事。--(汉朝)刘向《说苑·说丛》
103、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意思是:不能依是否善吠作为判断一只狗是否好坏的标准。比喻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际的人,不能算是贤人。--(战国)庄周《庄子·徐无鬼》
10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战国)庄周《庄子·渔父第三十一》
105、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意思是:一件事情只要在众人口中一开始流传,就会迅速地飞向四面八方。比喻消息传的非常快。后来演变为成语“不翼而飞”。--(汉朝)刘向《战国策·秦策》
106、事考功,言考用。
意思是:评价一件事情办的好坏,主要看它的效果如何;评价一个建议是好还是不好,主要看它是否有用,是否解决了要解决的问题。--(汉朝)荀悦《申鉴·时事》
107、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饱吃须是饭,著衣方免寒。
意思是:暗喻人生在世,不管任何事情靠夸夸其谈都是徒劳的,只有实事求是努力拼搏才有所成就。--(唐朝)寒山《诗三百三首》
108、事莫贵乎有验,言莫弃乎无征。
意思是:事情的好与坏,只能用效果的好坏来检验;最没有用的话语,是毫无根据的胡言乱语。
验:预期的效果,征:根据,凭证。--(东汉)徐幹《中论·贵验》
109、事虽浅,当深谋之;言虽轻,当重思之。
意思是:事情虽然一般,也应当深谋远虑;话语虽然普通,也应当深思熟虑。指说话办事要多加考虑,以免出现差错。--(唐朝)房玄龄《晋书·曹志传》
110、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意思是:众人都能说的话,我就沉默寡言;别人冥思苦想也难说出的话,我却很容易地说出来;自然就不俗气。--(宋朝)姜夔《白石诗说》
111、出言之善,则千里应之;出言之恶,则千里违之。
意思是:说出话来对人有好处,相隔千里也会有人响应;说出话来对人无好处,相隔千里人们也不听从他。--(南朝·梁)刘勰《刘子·慎言》
112、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言不可不慎,术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用言语伤人比刀斧还要锋利;用权术害人比虎狼还要恶毒。说话做事不能不谨慎。--(宋朝)林逋《省心录》
113、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
意思是:做事情和说话都不能不负责任的随便进行;必须选择好合理的意见和有益的事情然后在去施行。
苟:马虎,随便。--(汉朝)刘安《淮南子·兵略训》
114、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
意思是:善于将自己的意见变为众人意见的人,首先要把事情的发展形势准确细致地陈述给大家,最后才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报更》
115、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
意思是:不该说的时候要保持沉默,该说话时一定要说得恰当;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一定要做就必然要成功。告诫人们要谨言慎行。--(明朝)吕坤《呻吟语·人品》
11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意思是:书上所说的话如果不经过实践检验,是不能认定对错与否的。盲目地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对与错,而且照搬去做,就会犯错误。这就成了读书有害。--(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117、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意思是:说话一定要有中心思想,做事一定要依照一定的法规,与人交往一定要有一个行为准则。
主:根本,要素。亲:爱,接触。方:准则,法度。--(汉朝)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118、凡听言择善,须先绝去自己私意,使心如明镜之空,乃能照物。
意思是:凡是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采纳正确的而施行,一定要先除去自己的偏见,使自己的心像明亮的镜子,这样才能看清事物的实质。--(清朝)陈确《示儿贴》
119、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意思是:如果根据言论来判断人的品德、才能的高低,人们就会把全副精力放在说阿谀奉承话上;要是以行为来作为衡量的标准,人们就会竭尽全力去干实事。--《逸周书·芮良夫》
120、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意思是:说话不要求言之无物的长篇大论,而要追求符合实际的至理名言;也不要追求华而不实的言辞,而要追求言简意赅。
无务:不要追求。察:清楚、明晰。--(春秋战国之际)墨翟《墨子·修身》
121、少说话,尤其当有陌生的、或比你强的、比你有经验、比你更了解的人在座时,因为如果你多说了,你便是同时做了两件对自己有害的事:第一,你揭露了自己的弱点及愚蠢;第二,你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及经验的机会。--〔俄国〕赫尔岑
122、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信口开河,有话一定要想好后再说。至于你话说出来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你大可不必多虑,要注意的倒是如何把你想要说的事实用简单连贯的方法表达清楚。--〔英国〕卡莱尔《随笔集·传记文学》
123、上看千仭,不如下看一寸;前看百里,不如后看一屣。
意思是:观望再高再远无关的东西,不如着眼实在的和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比喻人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要干成事业必须实事求是的量力而为。
屣:音“喜“,即鞋。--(清朝)陈宏谋《养正遗规》卷下
124、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意思是:谄媚逢迎之辞华而不实,道理深刻的话实在有用,逆耳忠言就像药一样对人有益,谗言就像病一样对人有害。
貌言:谄媚逢迎之辞。至言:道理深刻的话。甘言:动听的话。疾:病。--(汉朝)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25、言不欺心,则近之矣。凡言者,以喻心也。言心相离,而上无以参之,则下多所言非所行也,所行非所言也。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意思是:凡人不能说假话,说话是为了让人知道你的想法,如果想的和说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那你就会有危险了。--(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淫辞》
126、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意思是:善于回答提问的人,像撞钟一样,小劲地撞,声音就小;大劲地撞,响声就大。比喻回答别人的提问要准确,解答要恰当。不要把一个原本简单的问题回答得很复杂,也不要将一个需要详细说明的问题,解说得过于简单。--《礼记·学记》
127、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意思是:成语“曾参杀人”,说的是有人告诉曾参之母曰:曾参杀人了。其母曰:我儿子不杀人,照常织布。又二次有人告之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说明凡事经过人们的多次谣传,假的也可使人迷惑而当真。因此对于谣言不可不加以防范。
杼:音“注“,织布的梭子。--(唐朝)李白
128、欲人之信己也,则微言而笃行之;笃行之,则用日久;用日久,则事著明,则有目者莫不见也,有耳者莫不闻也。
意思是: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那就应该口无虚言而多做实事;长时间用勤奋、老实的态度做事,所做的事情多了就会清楚地摆在众人面前;那么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它,凡是有耳朵的人都能听到它。从而也就取得人们的信任。--(东汉)徐幹《中论·贵验》
关于言行的名言警句大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关于言行的名言警句大全(12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