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欲则伤心。——吕邦献
2、静者寿,躁者夭。——陶弘景
3、谤来不戚,誉至不喜。——葛洪
4、动静失宜,则生诸疾。——王冰
5、养性必先知自慎。——孙思邈
6、静以养身,俭以养性。——李延寿
7、生活有度,人生添寿。——毕尔格
8、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周兴嗣
9、节食以祛病,寡欲以延年。——佚名
10、莫怪今憔悴,多愁定损人。——寒山
11、睡少身还健,愁多食不肥。——姚合
12、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陆游
13、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钱琦
14、俯仰山林之下,以养生冶性。——苏东坡
15、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葛洪
16、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苏轼
17、要道甚省不烦,澹泊、无为、自然。——曹植
18、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龚庭贤
19、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20、欢乐之时要皱眉,痛苦之时要微笑。——杨格
21、老而寡欲,闲心而劳形,养生之方也。——列子
22、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孟铣
23、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文子》
24、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己以恭俭为先。——胡宏
25、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死为不死之药。——老子
26、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颜元
27、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吕坤
28、一切病生于心,心神安定,病从何来?——王文录
29、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林逋
30、口之所嗜,不可随也,心之所欲,不可恣也。——葛洪
关于养性的名人名言
31、内安于心,外安于目,心目皆安,则身安矣。——佚名
32、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的调和。——周作人
33、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庄子》
34、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定心气。——《礼记》
35、养生之道,以不欺己、善加忍耐为要谛。——贝原益轩
36、爱精保神,如持盈之器,不慎而动,则倾泻天真。——王冰
37、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
38、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嵇康
39、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40、夫恬愉相资成长久之道,喜怒不节伤阴阳之和。——晁迥
41、养身之道实在就是自己对品格性情的修养。——高觉敷
42、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葛洪
43、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刘安
44、俭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饮食绅言》
45、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元结
46、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刘昼
47、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文子》
48、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孙思邈
49、善养生者必使百节不滞,而后肢体丰腴,元气自足。——梁章钜
50、少思以养神,少欲以养精,少劳以养力,少言以养气。——张南轩
51、与人共欢乐,欢乐增其倍;与人共患难,患难减其半。——颜文梁
52、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苏东坡
53、不能很好地处理情感的人经常会代之以身体上的疾病。——斯摩勒
54、过度的纵情作乐,使意志成为奴隶,也不给判断力自由。——威·柯珀
55、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罗大经
56、药固有安心养血之功,不若平其心,易其气,养其在己而已。——王肯堂
57、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事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醒。——曹庭栋
58、清心寡欲的人,肌肤之间自有一种明净的光彩,表现身心健康。——巴尔扎克
59、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吴兢
60、喜怒损性,哀乐伤神,性损则害生。故养性以全气,保神以安身。——《元始经》
关于养性的名人名言
61、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邱处机
62、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孙思邈
63、养气自守,适时而节,闭眼塞聪,爱精自保,适辅药物,性命可延,斯须不老。——王充
64、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享用不尽的美筵,也才是健身的真正法宝。——刁蕙兰
65、有时候,为了一小时的快乐,人的机器会叫他受好几年的痛苦。——马克·吐温
66、不适性,而强为,过即病生,此其常理。五脏受气,盖有常分,用而过耗,是为病生。——王冰
67、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和平。——嵇康
68、养生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翁藻
69、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苏轼
70、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嵇康
71、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郑谊
72、乐太甚则阳溢,哀太甚则阴损,阴阳变则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精神散而邪气及。——班固
73、对于一切沉溺于口腹之乐,并在吃喝、情爱方面过度的人,快乐的时间是短的。——德谟克利特
74、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有动则心垢,有静则心净,外动既止,内心亦明。——萧衍
75、开阔的视野,多彩的环境,会教给我们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过滤杂质,澄清灵魂,延年益寿。——王惕
76、人的精神面貌很重要,什么时候精神也不能垮。这是健康长寿的又一个重要条件:动精神。——林启武
77、必要的身体需要,还是应该保证的,凡事都有个适应范围,“不及”固然不好,但“太过”亦未必尽善。——印会河
78、健康的大敌,便是对任何事,都不应该太紧张,所谓以和缓进,不但令你表现安详,也会使你长寿。——胡佛
79、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自然年龄纵然可以老,但是精神状态不可也不会老。这样的人是永葆青春的。——林启武
80、健康长寿必得看淡名利得失,要使自己安静下来,规律、乐观地生活,专心致志去努力实现美好的事业。——冰心
关于养性的名人名言
81、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怀忿恨……则得长生也。——孙思邈
82、人之致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生一念,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养生肤语》
83、如果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胸襟宽广,不计较小事,身体自然健壮。如果整天别扭,常常发愁,事事计较,就不能长寿。——胡厥文
84、不贪名,不图利,不争权,方能心平气和;不贪吃喝,不养尊处优,心胸豁达,方能知足常乐。顺乎天地之规律者,必能长寿。——熊式一
85、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内经》
86、空气是淡的,水是淡的。如果空气有气味就会对人体不利,水咸了就不能喝,所以,还是“淡”字好。我主张将名利两字看得淡。——颜文梁
87、为人正派,走到哪里都响当当;为人正派,睡觉踏实,永远有朝气。精神不垮,即使年老体弱,仍然可以有所贡献。只有这样,健康长寿才更有意义。——林启武
88、经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这是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人尤其应当克服嫉妒、暴躁以至埋在心里的怒火,积郁不解的思考,无节制的狂欢,内心的隐痛。——培根
89、一个人只要豁达谦和,乐于助人,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生活有规律,身体勤锻炼,注意卫生与保养,保持愉快的情绪,就是城市中的老年人也一定能长寿。——苏局仙
90、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太上老君养生诀》
关于养性的名人名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关于养性的名人名言(9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