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8字]
2、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12字]
3、鸡犬桑麻: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13字]
4、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14字]
5、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16字]
6、寂若无人:寂:寂静。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17字]
7、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18字]
8、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19字]
9、佛性禅心: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19字]
10、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20字]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的句子
1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20字]
12、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21字]
13、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23字]
14、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23字]
15、一心住三昧,无量劫不动。《华严经》卷六十九,入法界品[23字]
16、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25字]
17、一心不散乱,尽摄诸善法。(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七十三[25字]
18、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26字]
19、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26字]
20、借彼魔恼,坚我愿力,只要将猛,不怕贼强。(当代)夏莲居《自警录》[26字]
21、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28字]
22、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29字]
23、学人用功,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谭,直沉到底为止。(宋)原妙《高峰原妙禅师语录》[33字]
24、人出生时,是一身赤裸裸地来;在世间忙碌了几十年,到最后也是一物不带而赤裸裸地走![36字]
25、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唐)玄觉《永嘉证道歌》[37字]
26、能善意掩盖他人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37字]
27、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38字]
28、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39字]
29、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40字]
30、所取之境体既是空,能取之心性亦非有,所观心境了知是空,能观察智体实非有。《佛说宝雨经》卷八[41字]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的句子
31、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45字]
32、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46字]
33、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永无止境。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涣的波涛,一波未平!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47字]
34、一阿那波那门,二不净观门,三慈心门,四因缘门,五念佛三昧门。此五法门,通摄一切诸禅。(隋)智额《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三[51字]
35、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53字]
36、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53字]
37、牧牛不放逸,其主获其福,六牛六年中,展转六十牛。比丘戒成就,于禅得自在,六根而寂然,六年成六通。《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牧牛品[54字]
38、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合。《文殊说般若经》[56字]
39、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57字]
40、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维摩诘经》卷中,佛道品譬如粪秽聚,弃着于大道,莲花生其中,香洁而悦意。《法句经•花品》[58字]
41、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唐)希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62字]
42、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62字]
43、菩萨若乐受寂静乐,不乐听法说法问疑,以寂静故,烦恼不起,以不起故,不知知想,不离离想,不证证想,不修修想,不得实义,是名魔业。《大集经》卷十一,海慧菩萨品[65字]
44、已断微细沉掉,心三摩地相续转时,若起功用作行,反成三摩地之过失。修此对治,谓不作行,安住于舍。当知此舍,是舍防护功用,非舍取境之力也。(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72字]
45、修定有如此因缘:谓比丘爱护解脱戒,成就威仪行,已行处,爱护微戒,惧如金刚;受持于戒,断邪命,行正命;善知识善亲厚善众;摄诸根门;饮食知足;勤行精进,初不睡眠;离障碍法。《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四,禅定品[84字]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的句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的句子(4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