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涧西区

涧西区

涧西区

涧西区是洛阳市辖区,于1955年7月成立。因位于涧河以西,故名涧西区。东以涧河为界,与西工区隔河相望,西与洛龙区接壤,北临涧河,南傍秦岭。

涧西区幅员面积9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1.3万(2015年),流动人口20万,下辖12个街道、1个产业集聚区。

涧西具有明显的新兴城市区的特点,辖区无明显边界,城乡接合部犬牙交错,辖区边界不断扩大。涧西区是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城市工业区。

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确认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涧西区
  • 外文名称:Jianxi District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河南省洛阳市
  • 下辖地区:12个街道
  • 政府驻地:西苑路12号
  • 电话区号:(+86)0379
  • 邮政区码:471000
  •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区西部
  • 面积:90平方公里
  • 人口:51.3万(2015年)
  • 方言:中原官话、河南话
  • 气候条件: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 机场:洛阳北郊机场
  • 火车站:洛阳站
  • 车牌代码:豫C
  • 国内生产总值:90亿(2015年)
  • 行政区划代码:410305

历史沿革

涧西辖区王湾、孙旗屯、东马沟等村落的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五六千年之前,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耕作生活。
涧西区涧西区
自商代开始,相继有13个朝代、91个帝王在洛阳建都,历时长达1295年。涧西作为京畿禁苑。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在涧河东岸构筑王城,城墙西跨涧河七里河村至兴隆寨一带。
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营建东都,涧西为皇家西苑,苑内造山为海,海中造蓬莱、瀛洲、方丈诸岛,海北有龙鳞渠,沿渠建有16座宫院。
唐时,改西苑为禁苑,又称东都苑或神都苑,有离宫、亭、观10余所,富丽堂皇的西上阳宫也建于苑内。
随着时代的变迁,北宋以后,洛阳逐渐荒废,涧西林苑也蕩然无存。
1948年4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洛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解放前属洛阳县谷水乡。1948年4月洛阳解放后,属洛阳县第四区,区直机关先后设在辛店、后营、东马沟、谷水等地。1954年,洛阳工业建设开始,7月19日,洛阳县第四区改为洛阳市第四区,区直机关设在谷水镇。1955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洛阳市委员会决定,原洛阳市第四区改为洛阳市涧西区。1956年3月17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涧西区设市辖区一级政权组织。1957年12月,区直机关由谷水镇迁至西苑路办公。
涧西区涧西区
1953年,原洛阳县第四区辖谷水镇和七里河、王府庄、符家屯、南村、东马沟、西马沟、孙旗屯、浅井头、唐村、尤沟、大朔、马营、王村沟、窑院、枣园、党湾、东陡沟、西陡沟、延秋等19个乡,是个全农业区。
1954年,原洛阳市第四区辖谷水、七里河、王府庄、符家屯、孙旗屯、南村、浅井头等7个建厂乡(镇)和王村沟、马营、东陡沟、西陡沟、党湾、窑院、尤沟、东马沟、大朔等9个农业乡,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化。
1955年,工业区在七里河以西谷水以东基本形成,9个农业乡划归郊区领导,涧西区辖7个建厂乡(镇),后合併为七里河、符家屯、浅井头、南村四乡和谷水一镇。
1956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月,根据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四乡一镇建制,按人口分布划分为厂西、厂北、武汉路、四川路、青岛路、天津路、长春路、湖北路和洪泽路9个办事处,下辖38个街坊和七里河、西乾沟、符家屯、崔家村、王府庄、同乐寨、兴隆寨、寄驾河、南村、二郎庙、谷水、老菜园、小元头、李家村、朱家村、俞家村、唐村17个自然村。
人民公社化时期,辖区範围多次变动,办事处也多次分合,机构名称变动频繁。1959年4月,辖秦岭、邙山、涧河、武汉路、青岛路、天津路6个人民公社。8月,改为第一安装公司、冶金安装二处、热电厂、省建三公司、火电一处、有色金属加工厂、矿山机器厂、耐火材料厂、拖拉机厂、轴承厂、湖北路、重庆路12个管理区。1960年3月,组建武汉路、长春路、长安路、天津路4个基层公社和秦岭分社,下辖12个管理区和22个生产大队。
1961年后,辖区範围渐趋稳定。1961年6月,辖长安路、长春路、重庆路、天津路、湖北路、武汉路、郑州路7个办事处和谷水、七里河两个人民公社。
涧西区涧西区
涧西区涧西区
1965年3月,撤销谷水、七里河人民公社,成立工农人民公社。
1968年8月,工农人民公社划归郊区。至此,涧西区不再管理农业,转为完全的城市区。
1976年2月,设徐家营办事处。
1980年1月,设南昌路办事处。
1985年底,涧西区共辖9个办事处,130个居民委员会。
1999年,涧西区辖11个街道、工农乡。
2012年,撤销涧西区工农乡,设立工农街道办事处,实行城市管理体制。工农街道办事处辖南华新村、兴隆花园、兴隆、符家屯、同乐寨、唐村、谷水东、谷水西、七里河、浅井头、兴隆寨、王府庄、南村13个社区和西马沟、尤西、尤东、王湾、三岔口、小所、大所、遇驾沟8个村。
2015年,涧西区辖12个街道和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16年,涧西区辖12个街道、1个产业集聚区:长春路街道、珠江路街道、南昌路街道、湖北路街道、重庆路街道、长安路街道、天津路街道、周山路街道、郑州路街道、武汉路街道、徐家营街道、工农街道、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
涧西区政府所在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涧西区位于洛阳市涧河以西,东以涧河为界,与西工区相望,西接新安县,南临洛河,北临涧河。东西长13.2公里,南北宽10公里,面积88.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3′~112°24′,北纬34°32′~34°41′之间。

地势

涧西区地势西高东低,略呈倾斜状,平均坡度为3%。海拔在150~175米之间。

地质

涧西区地质构造属第四纪沖积——洪积层和古代洪积层组成,土质为一级下沉性大孔土,一般许可耐压力为2公斤/平方厘米。

气候

涧西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较温和,年平均气温14.7℃,降雨量年均547.7毫米,年冰冻期81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涧西区1986年的城区土地面积为25平方公里,2000年6月26日原郊区工农乡、孙旗屯乡划归涧西区管理,土地面积增至88.8平方公里。1998年8月开始,在洛阳市统一安排下,土地管理部门对涧西辖区土地进行了地籍调查。调查範围:西起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东至七里河、南至防洪渠、北至涧河,总面积36.33平方公里。其中,商业金融业用地1.19平方公里;工业仓储用地12.98平方公里;市政用地0.83平方公里;公共建筑用地4.2平方公里;住宅用地11.91平方公里;交通用地4.02平方公里;特殊用地1.02平方公里;水域用地0.91平方公里;农用地1.11平方公里;其他用地0.14平方公里(包括工农乡城区部分)。
工农乡有4个农业耕种村(尤东村、尤西村、西马沟村和王湾村)。耕地面积195公顷,园地面积4公顷,林地面积66.7公顷。

水资源

地表水
涧西辖区内有洛河、涧河、王祥河3条河流经过。其中洛河为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涧西区的南部,流经涧西区河段长约6公里。洛河多年平均流量为66.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7230立方米/秒。涧河流经涧西区的北部和东部,从西北部的王湾村进入涧西谷水镇向东流,至东涧沟折向南流,经兴隆寨村后注入洛河,涧河流经涧西境内长度约10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1.3亿立方米。境内还有王祥河,传为晋王祥卧冰处,又名孝水,流经涧西区工农乡尤沟西村北部至西马沟村南,向北流入涧河,长度约5公里。
地下水
涧西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在涧西设有2座优质地下水水厂,地下水井有102眼,一座设在南昌路南头的洛河边,一座设在中国一拖后面的涧河边,日供水能力为72万立方米,可满足涧西市民的生活用水。

人口

2015年户籍人口51.3万,流动人口20万。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55611人。各街道、乡人口:
辖区名称人数(单位:人)
湖北路街道
43149
天津路街道
30249
长春路街道
24852
南昌路街道
33335
长安路街道
61356
重庆路街道
22274
郑州路街道
52910
武汉路街道
27608
徐家营街道
9667
珠江路街道
37118
周山路街道
16076
工农街道
58923
瀛洲街道
32664
高新技术开发区虚拟街道
5430

经济概况

概况

2015年以来,面临複杂多变的巨观经济环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中心工作,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活力。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14.7%;服务业发展稳步提升,科技信息、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服务业体系日益完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6亿元,同比增长11.8%;开放招商稳步增长,全年引进省外境内资金45.8亿元,超出年度计画36%,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8亿元,同比增长17.7%,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14亿元,同比增长12.8%,综合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工业

涧西工业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画时期
(1953年——1957年)
涧西工业开始建设。从1954年到1957年底,全区建厂房44.89万平方米,职工宿舍79.13万平方米。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厂大部分厂房及辅助设施建成,安装了大批设备,开始了试车生产。自来水公司于1957年8月投产,向全市供水。热电厂于1957年12月3日开始向全市和三门峡送电。铜加工厂等企业进入了厂区施工阶段。地方工业和区属工业有一定发展,先后建成粉末冶金厂、木工厂、橡胶厂、棉纱製品厂等13个厂,职工480人,年总产值达138万元。
第二个五年计画时期
(1958年——1962年)
工业在曲折中前进。轴承厂、矿山机器厂、拖拉机厂先后全面投产,铜加工厂进入施工高潮,耐火材料厂开始筹建。河南柴油机厂于1957年9月迁洛,也进入建设高潮。在大厂的带动和支持下,地方工业和区、街工业也发展很快,办起了电镀、翻砂、印刷、修配、耐火材料等几十个厂。但是,由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不清,不顾现实条件,急于求成,盲目办厂,造成不少工厂原材料供应紧张,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家,1960年至1961年涧西工业建设受到严重的影响。地方工业和区街工业被迫撤、停、并、转,所剩无几。1961年,贯彻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后,才又逐步呈现上升趋势。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63年——1966年)
生产稳步上升。生产出了多种型号的拖拉机、轴承、矿山设备等产品,支援了全国各地的工业建设和农业生产。铜加工厂在1965年全面投产,为国家承担了有色金属的加工任务。保留下来的地方工业,经过整顿、充实,又有了一定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1976年)
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各项工作处于混乱状态,涧西的工业生产和建设遭到极大的破坏。广大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坚守岗位,坚持生产。这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虽然损失较大,但涧西工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1975年,工业进行了整顿,形势明显好转,省、部属企业生产回升;市属工厂的生产趋向正常;区属工业发展到44个,职工达5000余人,产品达128种,年总产值4500万元。1976年,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冲击下,全区工业生产和建设又遭到了破坏。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77年——1985年)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使涧西工业的发展获得了生机。各厂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繫,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的活力。各单位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安置待业青年就业,发展了一大批集体工业企业;区街工业第三次崛起,1984年一年,即发展13个新厂;省、部属企业和市属重点企业,加强横向联合和对外开放,把产品推向世界各地。

商业

涧西商业,原有基础相当薄弱。1954年,辖区国营商业甚少,主要是农村供销合作社商业,全年总销售额为990094元,其中合作社商业为566118元,占57.2%,国营商业为237400元,占24%,私营商业为186600元,占18.8%。
涧西区涧西区
1955年,工业建设全面展开,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商业、服务业也迅速发展。市商业系统组织整套人马到涧西设立商店、门市部。加上上海、广州内迁的商业和服务业,在涧西组成了行业比较齐全的上海市场和广州市场。1956年底,国营商店发展为16个,门市部达135个,职工1571人。加上合作店、组,全区商业人员达到3000多人,比1955年初增加7倍,占当时城区10万人口的3%。经营的花色品种达到3万余种,比1955年增加6倍。供应、服务网点发展到200多个。初步形成大小配套、行业齐全的商业、服务业网路。
涧西区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国营、集体和个体商业空前壮大。截至1985年底,有国营商业网点117个,职工4323人;集体商业网点114个,职工1798人;个体商业2670户,从业人员2875人。商店遍布,大楼林立,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场、上海市场、武汉路口、华山路口、李家村、长安路、西苑路西端、天津路南段、南昌路居民区、七里河交通路口等人口密集地区。

社会事业

科技

2012年,全区新增7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7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全区申报专利1510件,其中发明专利709件。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引进信息产业企业75家,总数达到249家。完成营业收入5.3亿元,税收3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46%。

社会保障

2012年,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842户。新增就业2625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86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35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8345名城乡困难居民领取低保金2223.8万元。积极推进社会养老体系建设,颐康苑养老院建成投用,健康一生养老院主体建成,新增养老床位460张。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和9个社区养老日间照料室。全年新增廉租房保障336户,房租补贴403.8万元。1000套公租房开工建设。发放各项涉农补贴382万元。
涧西区涧西区

教育

2012年,天津路国小东院教学楼建成投用,英语学校教学楼主体完工,珠江路国小体育综合楼、芳华路国小教学楼新建工程启动。投资3400万元,实施区属国小班班通和取暖降温工程。涧西区荣获“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文化体育活动扎实开展。成功举办涧西区第四届运动会。
基础教育学校
景华实验国小
西苑路实验国小
中州西路国小
周山路国小
珠江路国小
青岛路国小
王祥国小
天香国小
实验国小
湖北路国小
芳华路国小
兴隆国小

着名人物

伏羲、后羿、周武王、老子、吕不韦、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武则天、狄仁杰、上官婉儿、李隆基、王维、李白、杜甫、吴道子、张旭、郭子仪、刘禹锡、李商隐、朱温、李存勖、李煜、赵匡胤、赵光义、赵普、吕蒙正、富弼、司马光、欧阳修、邵雍

城市荣誉

2015年元月,涧西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範集体。
2014年12月,涧西区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2010—2013年度人口和计画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2月,涧西区被省政府安委会授予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2014年11月,涧西区被河南省科协、省财政厅命名为“河南省优秀科普示範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先进县(市、区)”。
2014年8月,涧西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2014年国家智慧财产权强县工程示範、试点县(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涧西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