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明朝勛臣、将领)
李隆(1393年-1447年12月2日),字彦平,自号湛然道人。和州人。明朝勛臣、将领,襄城伯李濬之子。
李隆雄伟有将略,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袭爵襄城伯,并屡次跟随成祖北征。成祖迁都北京后,命李隆留守南京。仁宗即位,改镇山海关。不久,再次出守南京。李隆在南京十八年,好读书,论事侃侃,清正谨慎,严守成法,尤为礼遇士大夫。至其离任时,南京吏民流涕送之。正统五年(1440年),入京总统禁军。正统十一年(1446年)巡视大同边防,申饬戒备,内外凛然。
正统十二年(1447年),李隆去世,年五十五。死后获赐祭葬。
基本介绍
- 本名:李隆
- 别称:李襄城
- 字号:字彦平
号湛然道人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时间:1393年
- 去世时间:1447年12月2日
- 主要成就:镇守南京十八年
- 籍贯:和州
- 官职:南京守备
- 爵位:襄城伯
人物生平
李隆为襄城伯李濬之子,永乐四年(1406年)九月,李隆袭封襄城伯。李隆体貌勇壮魁梧,有将略。永乐八年(1410年)之后,李隆多次随军北伐蒙古,在战争中出奇料敌,受到明成祖朱棣的器重。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因为南京(今江苏南京)为陪都,是根本之地,于是命李隆留守,担任南京守备。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命李隆充任总兵官,镇守山海关、永平两地。不久后,再次命李隆担任南京守备,兼掌中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事务及督操江船、提督屯田等职。
李隆好读书,论事侃侃,清正谨慎,严守成法,尤为礼敬士大夫。对少保黄福及南京国子祭酒陈敬宗始终以师礼相待。李隆在南京共任职十八年,朝廷前后赐他玺书二百余件。他被召还时,南京百姓都沿着长江流泪送别。
正统五年(1440年),李隆入朝,掌理行在(北京)中军都督府事务兼督操围子手营军(京卫禁军)。不久后充任总兵官,总管三千营军马。
正统十一年(1446年),李隆奉命巡视大同等处边境,明英宗朱祁镇赐他一柄宝刀。李隆整饬警备,内外之人都对其敬畏。等到他回朝时,未曾滥杀过一个人。
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月二十五日(12月2日),李隆逝世,享年五十五岁。英宗闻讯后,遣使赐祭,命有司为其营建坟墓。
人物评价
黄福:体当如是,且汝见守备何尝错发一事也。
王直:晋之郤縠,以诗书礼乐将中军,晋是以大;汉诸葛武侯,不使有余财以负昭烈。公庶乎是矣。公自号湛然道人,人亦以是称之。于乎,兹其所以为湛然者与。
李贤:丰资凝重,器宇宏远。守南京数十年,镇之以静,最识大体。富贵尊严拟于王者,雅重斯文,接儒者之礼尤恭,以此上下官僚无不敬畏……士林嘉之,仰慕丰采。三杨学士极重爱之……自后代者数易其人,终莫能继。
叶盛:南都数年前,一时人物之盛,勛旧之贤,如襄城伯李公。
孙继宗:隆为人器量弘伟,读书知大义。临事侃侃,不苟为异同。制军有纪律,人莫敢犯。谦己下人,务循大体。尤敬礼缙绅,于少保黄福、祭酒陈敬宗以师礼事之,始终不怠。禄赐之外,未尝妄有所取。在南京十八年,威行惠施,远近悦服,声誉赫然。其召还也,泣相送者属于路,至今人犹思之。
唐枢:①凝重宏远,识大体,守南京最久。虽富贵拟王公,而雅重斯文,特恭下士之礼……后代者数易,莫能继其美者。②开国盛时,武文一允,故群功胄跻,衔于文牒之上……若群公可谓不世有矣。
张岱:南京根本重地,南京安则江左俱安,留守之任,其可轻畀乎哉!李襄城澹泊宁静,坐镇雅俗,颇有羊叔子(羊祜)之风。当其召还北阙而晋都,黔首卧辙扳辕,岘山堕泪碑有以异乎!然羊叔子得之名卿,而李襄城得之世胄,韎韦跗注,乃获循良,不更加叔子一等哉!
轶事典故
据阁臣李贤所撰《古穰集》记载:明英宗正统(1436年-1449年)年间,李隆因得人心遭朝廷猜忌,被召回京师,他于是作出一副沉迷声妓的样子,来自安其心,最终得以寿终。
亲属成员
辈分 | 关係 | 姓名 | 简介 |
---|---|---|---|
家世 | 祖父 | 李旺 | 明初官至燕山左卫副千户。 |
父亲 | 李濬 | 于“靖难之役”中立下功劳,官至都指挥使,封襄城伯。 | |
母亲 | 金氏 | 封襄城伯夫人,死后获赐祭葬。 | |
子辈 | 长子 | 李珍 | 袭封襄城伯。土木之变时战死,追封襄城侯,谥号“悼僖”。 |
次子 | 李琏 | 庶子,因貌丑而无法袭爵。官至锦衣卫千户、镇抚司理刑。 | |
三子 | 李瑾 | 袭爵襄城伯,曾讨平都掌蛮叛乱,进封襄城侯。官至太保。追赠芮国公,谥号“壮武”。 |
亲属成员参考资料:
伯爵世系
李隆的襄城伯爵位,自其父李濬于明成祖时受封以来,子孙世代传袭,共历九世十一代,至明亡而绝。
- 襄城伯世系
第一代:李濬,永乐元年(1403年)封襄城伯。永乐三年(1405年)去世。
第二代:李隆,李濬之子,永乐四年(1406年)袭爵。正统十二年(1447年)去世。
第三代:李珍,李隆之子,正统十三年(1448年)袭爵。正统十四年(1449年)于土木之变中战死,追封襄城侯,谥号“悼僖”。
第四代:李瑾,李珍之弟,景泰元年(1450年)袭爵。成化四年(1468年)进封襄城侯。弘治二年(1489年)去世,追封芮国公,谥号“壮武”。
第五代:李黼,李瑾之子,弘治二年(1489年)袭爵。弘治十一年(1498年)去世。
第六代:李鄌,李黼从兄。弘治十一年(1498年)袭爵。正德四年(1509年)去世。
第七代:李全礼,李鄌之子,正德四年(1509年)袭爵。嘉靖十八年(1539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恭敏”。
第八代:李应臣,李全礼之子,嘉靖二十年(1541年)袭爵。万曆十年(1582年)去世。
第九代:李成功(一作李承功),李应臣之子,万曆十年(1582年)袭爵。万曆三十六年(1608年)去世。
第十代:李守锜,李成功之子,万曆三十八年(1610年)袭爵。崇祯(1628年-1644年)初年去世。
第十一代:李国桢,李守锜之子,崇祯三年(1630年)袭爵。崇祯十七年(1644年)投降大顺军,后自缢而死。南明追赠太子太师、襄城侯,谥号“贞武”。
襄城伯世系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襄城伯李公隆墓志铭》
《古穰集·杂录》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九》
《国琛集·上卷》
《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四》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李隆(明朝勛臣、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