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皋高等师範学校
如皋高等师範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是全国第一所规範设定的公立师範学校。晚清进士、翰林院编修沙元炳任创办总理,举人马文忠、拔贡张藩任副办。
初名“如皋公立简易师範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如皋县立师範学校”。1952年,命名为“江苏省如皋师範学校”。2005年7月升格为“如皋高等师範学校”,增挂“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校牌,2013年变为“江苏第二师範学院如皋分院”。
1988年,被教育部首批表彰为全国100所“办得好”师範之一,在教师教育界享有盛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获得“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300多项荣誉称号,连续20多年被评为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
学校以办学质量与办学业绩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一致讚誉,《人民日报》、《师範教育》、《中国教育报》、省、市、县电视台上百次予以重点报导。《新华日报》更以《蓬勃发展中的如皋高等师範学校》为题整版予以全面报导,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5年2月,南通师範高等专科学校与如皋高等师範学校正式合併办学,设立南通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如皋校区,保留“如皋高等师範学校”牌子;两校现有资产、人员、编制整体合併。南通两所国内最早创办的师範名校正式合併办学,开始进入融合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如皋高等师範学校(南通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如皋校区)
- 外文名:Rugao Higher Normal School
- 简称:如皋高师、如师、如皋师範
- 校训:真实
- 创办时间:1902年9月24日
- 类别:公立大学
- 现任校长:丁兆雄
- 知名校友:宗孝忱、吴俊升、魏建功等
- 所属地区:江苏省如皋市
- 主要院系:中文系、数理系、外语系、学前系、艺体系
- 主要奖项: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江苏省平安校园、德育学校
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 学校类型:师範
- 校训:真实
历史沿革
如皋高等师範学校是一所以培养专科程度国小教师为主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实施“新政”,意图缓和社会矛盾。反映在教育方面即“废科举,兴学校”。期时,业已辞官归里的维新人士沙元炳,为偿其“启迪明智,御侮图强,洗雪国耻,振我华夏”之夙愿,在故里与马文忠、张藩等人兴办学堂,经过悉心筹备,如皋师範应运而生。
沙元炳热心办学,曾邀南通张謇、启东李磐硕来如皋商讨办学事宜。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3月22日、5月12日两次赴通与张謇、李磐硕交换办理公立师範的意见,拟定办学章程。9月24日“如皋公立简易师範学堂”成立,江苏提督学政李殿林任命沙元炳如皋公立简易师範学堂总理。沙元炳聘马文忠、张藩为副办,陈国璋等为教习,唐镛为文案,陈鸿恩为收支,沙文漠为副收支。
办学之初,勘察校址,几经变迁。沙元炳据张之洞指示,选定古城如皋东隅,“于道德、卫生无妨之地”、“金龟压纽,代产伟人”之宋代“集贤里”——常胜庵和南东岳庙为校址。1902年下半年,沙元炳在创办如皋广生油厂、资助南通大生纱厂的同时,决定抽出一笔资金,兴建校舍。年底,沙元炳、马文忠、张藩决定仿照日本校舍建筑图样,分东、中、西三院进行设计,先后兴建楼房5座,平房9座并于1903年底全部竣工。
1905年定名为“如皋初级师範兼附属高等国小堂”。1908年兼办中学,易名为“如皋初级师範兼中学附属两等国小堂”。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如皋县立师範学校”。1921年起请得省款,改名为“江苏省第二代用师範学校”。1927年8月试行大学区制,师範、中学合併,先后称“第四中山大学区立如皋中学”、“中央大学区立如皋中学”。1932年改称“江苏省立如皋师範学校”,专办师範。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侵占如皋。1939年1月迁校栟茶镇(今属江苏省如东县),8月奉命改称“江苏省立第三临时师範学校”,1940年解散。1941年疏散于丰利镇(今属江苏省如东县)。1942年伪苏北行营批准如师在如皋城内原址复校办学。1945年底,江苏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决定将在泰县办学的“江苏省立第一临时师範学校“改为省立如皋师範学校,1947年春回迁如皋。1948年底迁校常熟城内。1949年1月如皋解放,5月人民政府派员接收回如,8月泰州、靖江、泰兴、黄桥和如皋5所中学附设的师範班合併于如皋师範,称为“苏北如皋师範学校”。1952年,命名为“江苏省如皋师範学校”,2005年7月升格为“如皋高等师範学校”,增挂“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校牌,2013年江苏教育学院升格为江苏第二师範学院,随之变为“江苏第二师範学院如皋分院”。
2015年2月3日上午,南通师範高等专科学校与如皋高等师範学校(简称通师高专与如皋高师)合併办学会议在通师高专报告厅隆重召开。南通市陆善平副秘书长宣读市政府关于两校合併办学的批覆(通政复〔2014〕39号),宣布南通师範高等专科学校与如皋高等师範学校正式合併办学,设立南通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如皋校区,保留“如皋高等师範学校”牌子;两校现有资产、人员、编制整体合併。这次大会标誌着南通两所国内最早创办的师範名校正式合併办学,开始进入融合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学校还是江海地区的红色摇篮,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五四”时期,进步学生就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结社集会,宣传革命真理。1922年,校友吴亚鲁(肃)在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江海地区的共产主义启蒙人。同年吴肃等组织“平民社”,如师学生30多人参加。1924年,学生陆景槐、苏德馨等组织“劲社”宣传革命道理。1952年夏,学生陆景槐在上海入党。旋迴如皋发展苏德馨、陈其理和王汝舟等同学入党,1926年建立了如师党支部,该支部成为江海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之一。在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中,不少共产党员、进步学生胸怀大义,视死如归,献出了宝贵生命,革命功绩永垂不朽。
办学条件
学校规模
学校现占地面积100多亩,完好保留建校之初的古建筑群,书院构制,庭院迴廊,“是我国师範学校中保留原有风貌唯一完好的物质文化遗存”(古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语),1995年被确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如皋公立简易师範学堂旧址”成功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内有四方学馆、经义楼、弘文楼、实训楼、艺术楼、体育馆、育贤公寓、集贤公寓、百米长廊等多处现代化建筑,总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图书馆现有藏书170000册,定有刊物400多种,电子图书系统可查阅图书300000册。教学设备齐全,并配有语音、物理、化学、生物、书法、音乐、保健实验室、报告厅、画室、琴房、舞蹈房等多个专用教室。
学校下设党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培训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后勤处、财务处9个党政职能部门,另有图书馆、信息实验中心、生活心理指导中心、宿舍与环卫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对外交流合作中心、饮食服务中心、地方文化研究所、初等教育研究所、双语教育研究所等12箇中心、馆、所。
设有中文与社会科学系、数理与信息技术系、外语系、学前与双语教育系、艺术体育系五个教学业务机构。现有高师、高职两大办学类别。高师有国小教育(综合文科)、国小教育(综合理科)、国小教育(英语)、学前教育(双语)等专业。高职有计算机套用技术、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套用韩语、社会体育、装潢艺术设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至2012年8月,全校有近90个班级,在籍学生3300多人。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讲师)52人,具有或在读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70多人。另有校外客聘教授、兼职教师、外籍教师40余人。有近30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师德标兵、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南通市名校长、南通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称号。
学校科研氛围浓郁,成果显着。编辑出版有学术期刊《如皋高等师範学校学报》(季刊,省级刊号)。2006年组织了“十五”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出版教材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并据此编辑出版了20万字的《如皋高等师範学校“十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彙编》。2007年制定了《如皋高等师範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成立了首届学术委员会,推动了科研管理的制度化。在南通市第九次优秀科学成果评比出的52项成果中,程然教授的《汉语口语交际史》、季银泉教授的《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与我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比较》获二等奖,胡海舟教授的《国小阅读教学的个性化》获三等奖。在江苏省教育学会组织的年度论文评比中,陆锦平、程然二同志获得一等奖。2009年组织了首批省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批量结题工作,1个省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成功结题。举办了第三批省市课题的开题工作。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500多篇,论文省级以上获奖52次。参编教材25部,出版或主编教材10部。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国小教育专业教材《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江苏省通用教材正式出版。2010年全校教职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注或主编教材3部。校本教材《如皋文化概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南通市第十次优秀教育科学成果评选,丁兆雄教授的课题获一等奖,胡海舟教授的专着获三等奖。2011年,学校获得“南通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丁兆雄、程然二位教授主持的课题均获得“江苏省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季银泉教授获得“南通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系科专业
中文与社会科学系
专业设定
师範类(高师):国小教育(综合文科);非师範类( 高职):财务管理
下设机构
中文教研室、社会科学教研室、经济管理教研室、中文系团总支
专业介绍
一、国小教育(综合文科)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宽广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知识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中国小综合文科教育的师资力量。
课程设定:
1、主干专业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写作、教育学、心理学、国小语文教学法、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书法等。
2、基础通识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美术、音乐、体育等。
二、财务管理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较系统掌握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悉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套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在中小企业、会计事务所及有关金融部门从事财务会计岗位工作的财务人才。
课程设定:
1、主干专业课程: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报表分析等。
2、相关经贸课程: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基础、金融学概论、财政学、经济学基础、市场行销、国际贸易、经济法等。
数理与信息技术系
专业设定
师範类(高师):国小教育(综合理科); 非师範类( 高职):计算机套用技术

下设机构
数学教研室、自然科学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室、数理系团总支
专业介绍
一、国小教育(综合理科)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具备数、理、化、生、地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在中国小进行理科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及其它教育工作者。
课程设定:
1、主干专业课程: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数学分析、初等数论、机率与统计、普通物理、教育学、心理学、国小数学教学法、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书法等。
2、基础通识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美术、音乐、体育等。
二、计算机套用技术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发展、套用的需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资料库等常用软体套用能力、计算机网路基本套用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体套用等计算机相关套用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计算机专业套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语文、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套用基础、C语言程式设计4、计算机网路基础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础 、作业系统原理 、图形图像处理 、网路安全技术与防範 、网页製作 、FLASH动画製作等。
外语系
专业设定
师範类(高师):国小教育(英语);非师範类( 高职):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套用韩语
下设机构
英语教研室、日韩语教研室、外语系团总支
专业介绍
一、国小教育(英语)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国小进行英语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课程设定:
1、主干专业课程: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综合英语、英语精读、英语泛读、口语、听力、语法、翻译、英美概况、教育学、心理学、国小英语教学法、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等。
2、基础通识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美术、音乐、体育等。
二、商务英语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较强的商务英语知识及相关的职业技能,培养複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能从事现代的商务管理,涉外文秘,外事接待和旅游等相关行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干课程: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国际商务交际、英语阅读、口语、听力、语法、翻译、英语实用写作、商务英语听说、外贸英语函电、秘书英语、电子商务基础、会计学基础、经济法、计算机套用等。
三、商务日语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科技文化知识及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旅游及日资企业等部门的工作,从事翻译、管理、事务等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口语、语法、视听说、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泛读、文学作品鉴赏及日本国情概况、管理学、国际贸易等。
四、套用韩语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韩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韩国语言、文字、历史、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韩国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训练,能在外贸、经贸、韩资企业、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工作的韩国语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初级韩语、中级韩语、韩国文化、韩语语法、韩国文学作品选、韩语视听说、韩语泛读、韩语写作、韩语翻译、管理学、国际贸易等。
学前与双语教育系
专业设定
师範类(高师):学前教育(双语)

下设机构
教育科学教研室、学前教学方法教研室、艺术教育教研室、
学前系团总支
专业介绍
一、学前教育(双语)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师德,拥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能从事幼稚园、託儿所等相关幼教机构工作的专门人才。
课程设定:
1、主干专业课程: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幼儿英语、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幼稚园课程设计和研究、幼儿美术与手工、乐理与视唱、幼儿文学、舞蹈、琴法等。
2、基础通识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体育等。
艺术体育系
专业设定
非师範类(高职):装潢艺术设计、社会体育

下设机构
美术教研室、体育教研室、艺体系团总支
专业介绍
一、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从事广告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策划等多方位的複合型套用人才。能胜任广告公司、印务公司、传播公司、展览展示公司、报刊杂誌社及企事业单位设计策划等工作。
主干课程:素描、速写、色彩、字型与标誌设计、基础版面设计、图形设计、构成原理、装饰基础、平面广告、展示设计、书刊与样本、计算机美术辅助设计等。
二、社会体育专业
学制:5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民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谘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社会体育测量方法、社会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导论、社会体育管理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桌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羽毛球等。
办学特点
办学策略
建校初期就立“贵全”为教育宗旨,以“沈笃醇和”为校风,以“真实”为校训,旨在“养成爱国志气、良善性情、强健体魄、谙练国小教法之师範生”。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索师範教育的客观规律。学校首倡师範教育师範化,坚持突出师範性;在省内首批开办了中师英语教育专业;较早开展了培养大专层次国小教师的尝试;艺术教育源远流长;多媒体教育技术领先一步。
近年来,学校坚持“做优师範、多元开拓”的发展战略,以质量为根本,已就业为旨归,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为一体,自主办学与中外合作相结合,努力打造适应南通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色鲜明、条件优良的区域性国小师资培育中心和複合型人才培养基地。是江苏省引智培训基地、南通市剑桥少儿英语师资培训基地,江苏省、南通市国小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骨干教师培训基地。2004年,在中马双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正式签约,拥有了全方位合作办学的海外基地。之后又与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华东师範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国内外院校建立办学合作伙伴关係。
育人成效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于面向学生、面向市场的方针,以全面育人为导向,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专业理论素养的涵育提升和职业技能、从业资格的培训考证工作,着力锻造“特色+特长”的“双特”型複合人才。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专升本”考试以高出均分40多分的优异成绩遥居全省五年制师範学校之首;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以97.12%、98.58%和100%位居全省五年制普通高师第一。2008年率先在全省高师中通过教学评估和就业检查,双获“优秀”等次。连续多年组队参加全国、全省英语、汉字输入等技能比赛获得10多个特等奖、一等奖。毕业生参加各县(市)教师考录工作,在多个县(市)几近囊口所有招聘指标。
校园文化
学校经常举办各色各样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1、学工处举办的读书节、女生节、风采12系列活动
2、中文与社会科学系承办的人文节
3、数理与信息技术系承办的科技节
4、艺术体育系承办的体育节
5、外语系承办的外语节
知名校友
姓 名 | 简 历 |
刘之洵 | 1903年毕业于如师,以优异成绩放洋东渡,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学成归校执教.注重教法改革,效果显着。 |
吴宗俊 | 1908毕业于如师,历任校长、教师五十余年,曾当选为如皋第二届人大代表,政协常委,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56年70高龄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师,是如皋一生坚持国小教育的典範。 |
宗孝忱 | 1912年如师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后为国立东南大学、江苏省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字学家。双“十二”事变后,东渡日本,曾任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汉文字学教授,台北师大、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文大辞典》编纂顾问,个人专着颇丰。 |
吴肃 | 1915年考入如师本科学习,1919年毕业后在金沙等地任教、南京高等师範学校学习。1922年于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为江海地区革命运动的先驱者。同年暑假,与如师校友吴俊升、魏建功发起组织进步团体“平民社”,并办有社刊“平民声”。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历任福建、山东等省委宣传部长和互济会援救部长。1939年任平江新四军留守处秘书主任,6月12日在“平江惨案”中被军阀杨森杀害。 |
吴俊升 | 1918年如师第8届毕业生,后深造。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国民党教育部次长、部长,香港大学教授,后定居美国。 |
魏建功 | 20年代如师校友。曾任中法大学、朝鲜京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西南联大、西南女子师範学院、台湾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一级语言学教授,副校长。兼任新华辞书社社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等。着作甚丰,达228种之多。 |
刘诒谨 | 1923年校友,1932年任如师教师,后赴美深造,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邓小平访美,曾与会见。 |
刘焕宗 | 1924—1927年就读于如皋师範学校,在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于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转学于晓庄师範,任中共晓庄师範学校支部书记。历任上海市副市长、教育部代部长、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是我国当代着名的教育家。 |
陆景槐 | 1921—1924年在校读书,系如皋党组织发起人,大革命时期任南通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苏北军区后勤部长,如皋县县长等职,解放后任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
韩德培 | 1930年毕业,后深造。当代法学家,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经济法研究中心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 |
葛克全 | 1932年如师毕业,现为美国着名药物学家。 |
丁正绎 | 1933年入学,原上海电影局局长。 |
蔡 迪 | 1934年入学,曾任中央教育部师範教育司司长。 |
韩国磐 | 1937年毕业,后深造。六届人大代表,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着名的隋唐史专家。 |
韩德馨 | 1937年毕业,后深造。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部教授、中国煤炭学会泥炭委员会主任、中国矿岩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
周 济 | 1949年入校,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朱天俊 | 1949年入校,北京大学图书情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陈静生 | 1949年入校,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史崇仁 | 1949年入校,浙江省话剧团编导,国家一级演员。 |
朱 铭 | 1955年毕业,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席兼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
冒瑞林 | 1959年毕业,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省电大校长。 |
姚琅强 | 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教研组长、教育科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师语文特级教师,曾被评为江苏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曾宪梓奖三等奖获得者。 |
吴功正 | 1962年毕业生,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着有《小说美学》等多部着作。 |
陆志平 | 1975年毕业,省中师语文特级教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曾宪梓奖二等奖获得者。曾任如师校长。责任江苏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基教处处长。着有《小说美学》、《语文闲谈》、《口味与感悟》、《语文课程新探》等。 |
李崇莹 | 1975年毕业。曾任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现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南通市劳模。 |
许友兰 | 1975年毕业。现为附小校长,江苏省国小语文特级教师。 |
杨晓红 | 1979年毕业。江苏省教育厅评估院院长,博士。 |
殷高华 | 1979年毕业。全国优秀教师,现任如皋市教育局局长。 |
华应龙 | 1984年毕业。国小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国小教导主任。 |
吴海军 | 1984年毕业。新天下集团公司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