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新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新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新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新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松林,巴登尼玛。

基本介绍

  • 书名:新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 作者:李松林,巴登尼玛
  • 原版名称: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Designing Coure Teaching
  • ISBN:9787107257285
  • 页数:327
  • 定价:¥39.40元
  • 出版时间:2014-02-0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字数:372000
  • 纸张:胶版纸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力图揭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机制,探寻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了新课程之“新”,重点抓住“学科与知识”、“智力与能力”、“活动与发展”和“学习与教学”四个重要问题,确立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框架、思路和技术。
本书努力突破“观念与行为”的两集思维方式,沿着“道”(哲理与观念)、“学”(规律与原理)和“技”(技术与方法)三个层面渐次展开对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讨论,兼具思想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书不仅贴近中国小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同事兼顾各类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可以作为师範院校教材和中国小教师培训用书,也可供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研究工作者及教育专业研究生参考。

目录

言 教学设计的三个隐喻/1
一、是“工业”还是“农业”/1
二、是“助产”还是“催生”/3
三、是“科学”还是“艺术”/6
上篇 新课程之“新”
第一章平衡协调的思维方式/1 3
第一节物本与人本/13
第二节选择与中庸/17
第三节过程与结果/22
第二章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27
第一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27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30
笫三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创新/32
第三章多元综合的课程内容/38
第一节课程资源的拓展/38
第二节课程内容的更新/40
第三节课程结构的最佳化/41
第四章强调过程的课程实施/44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整合/44
第二节教学认识的突破l47
第三节学习方式的转变/52
第五章基于发展的课程评价/56
第一节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56
第二节多元综合的评价系统l58
第三节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60
中篇新课程下教学设计的原点与视角
第六章学科与知识/65
第一节学科的三重结构/65
第二节 知识的二重性质/84
第三节基于知识二重性的教学设计/91
第四节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整合性教学/96
第五节基于学科核心问题的探究性教学/99
第六节基于引案的表现性教学/105
第七章智力与能力/111
第一节为智力而教/111
第二节为创造力而教/122
第三节为学习能力而教/131
第四节为实践能力而教/137
第八章活动与发展/150
第一节教学活动的发展任务/151
第二节学生髮展的活动机制/158
第三节活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169
第九章学习与教学/181
第一节学习的本质/181
第二节学习的性质/186
第三节学习的类型/191
第四节学习的过程/195
第五节学习的机制/197
第六节教学的原理/205
下篇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框架与方法
第十章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2 31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依据/231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取向与内容/234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构成与关係l238
第十一章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处理/242
第一节教学内容的重点l242
第二节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繫/249
第三节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繫与整合/254
第四节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257
第十二章教学情境的分析与创设/268
第一节教学情境的要素与结构/268
第二节教学情境的功能与作用/270
第三节教学情境的类型及特点/274
第四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路及方法/275
第十三章教学活动的分析与设计/2 78
第一节教学活动的基本向度/278
第二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类型/280
第三节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282
第四节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286
第十四章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2 91
第一节教学策略选用的方法论/291
第二节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292
第十五章教学成果的诊断与评估/305
第一节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305
第二节有效教学的研究问题/306
第三节有效教学的评估标準/308
结语突破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瓶颈/305
一、教学改革面临的瓶颈/311
二、教学改革为何难以突破这些瓶颈/314
三、如何突破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瓶颈/317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新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