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12年创建的三育国小,1928年扩建成三育中学,1943年迁至现址。文革前是行署重点中学,文革中停办,1974年恢复招生,并更名为桐城二中。

2014年,撤销高中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 外文名:Tongcheng No.2 Middle School
  • 简称:桐城二中
  • 校训:学思诚礼
  • 创办时间:1912年
  • 类别:初级高中
  • 现任校长:汪江文 
  • 所属地区:中国安徽省桐城市
  • 主要奖项:精神文明先进集体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安徽省优秀团校
    安徽省模範教工之家
    安徽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全国民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
    桐城市少年体育学校
    桐城市高考优胜单位
    安徽省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学校简介

1978年增设高中部,2004年底通过安庆市示範高中评估验收。2013年喜逢建校100周年。是我市唯一一所完全中学。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校园占地面积68831平方米,建筑面积32891平方米。装备了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学室、电子阅览室、实验室、语音室;筹建了校园网路中心;兴建了标準田径场和功能齐全的体育活动中心;学生食堂、男生宿舍楼、女生宿舍楼、学生浴室与之配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4人,中级教师71人;2人获国家级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2人获得省级教坛新星、8人获得安庆市教坛新星,16人获得安庆市级以上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

校史沿革

“三育”时期(1912~1949
一、桐西三育高等学堂(1912~1927
1909年,清光绪十八年进士、桐城西乡(陶沖驿)王屋山人郑靖侯先生(号辅东,字靖侯)(1873~1936),回乡奔母丧。其间,先生受“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影响,于王屋山麓王屋寺筹办国小堂,以教化乡人。
1912年春,经多方筹备,“桐西三育高等学堂”(简称“三育国小”)开始自主招生,首招3个教学班,65人,学制4年。
二、桐城私立三育中学(1928~1949
1927年,郑靖侯先生筹划改制,拟增设国中部,与国小部合址办学,自任校长。
1928年2月,“桐城私立三育中学”(简称“三育中学”)开始自主招生,先生因身体衰退,校务邀同乡石纶阁操持。不久石纶阁(1899~1972)接任校长。此时,学校拥有校舍90余间,教职工30多人,在读学生500余人。
1929年,学校在桐城南门外(现址)觅地扩建校舍(之前借用北门城内,赵氏宗祠),广招新生,颇具规模。
1936年,郑靖侯先生病故于县城,石纶阁继任校长,直至1949年8月。
1938年6月28日,日寇侵占桐城,校园常遭敌机轰炸,“三育中学”被迫停课,教学设备丧失殆尽,师生流落各地。
1939年秋,校长石纶阁先生不忍常此荒废学生课业,仍将学校迁回原址複课,时有国中6个班,教师20多人,在读学生300多人。
1942年春,“三育中学”仍迁返县城南门外原址。并在增建校舍不够使用外,借用张宰相府作为学生宿舍。校园内外书声朗朗,堪称盛事。原王屋寺的国小部亦于抗战胜利后迁至本村吴氏宗祠,继续办学,直至现在。
“联中”时期(1949~1952
1949年9月,桐城县人民政府调整全县中等教育结构,将“孟侠”、“笃山”、“天城”、“惠远”、“麻溪”、“菁华”和“天柱中学”国中部併入“三育中学”本部,更名为“桐城县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首任校长吕宣泽(1913~1995),副校长石纶阁。合併后的“联中”有5个教学班,教职工19人,在读学生180人。
“桐初”时期(1952~1969
一、桐城县初级中学(1952.9~1956.4
1952年9月,“桐城县私立联合中学”更名为“桐城县初级中学”(简称“桐初”)。
二、桐城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4~1958.4
1956年4月,桐城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原天城中学校址建立一所国中,便将“桐城县初级中学”更名为“桐城县第一初级中学”(简称“桐初”)。保留7个班建制。
三、桐城县初级中学(1958.4~1969.3
1958年4月,“桐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仍更名为“桐城县初级中学”,有9个教学班,只是因为师生参加大搞“卫生田”,“大炼钢铁”等运动,学校几度停课,致使教学质量下降。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始于1953年,至1958年底,已建成平房教室18间,学生宿舍46间,还维修改建了教师宿舍32间。
1966年《5.16通知》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学生停课闹革命,学校领导权被“造反派”篡夺。
1968年3月学校开始複课,但不久“工宣队”又进驻学校,大搞“斗、批、改”,部分教师受迫害。
“合併”时期(1969~1974
1969年3月,“桐城中学”、“桐城县初级中学”、“桐城县农技校”合併为“桐城县五七中学”,校址设在“‘桐中”。教师下放,资料散失,校园被占。
“二中”时期(1974~2012
1974年11月,正式恢复建校的“桐城国中”改称“桐城县第二中学”(简称“桐城二中”),一批“桐初”的老教师陆续调回学校,同时,一批大专院校毕业生也逐年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首任校长吴晓华(1932~2004),时称革委会主任。
1975年春,“桐城二中”第一届国中招了7个班,大约300人(76年起每届为6个班),教职工32人(含教师14人)。
1978年增设高中部,面向全县招收了第一届新生,4个班,学生200人。81年后生源仅局限于城区。
1979年~1981年,学校建了两幢教学楼,面积1780㎡,到1981年12月校长吴晓华调离二中时,学校已有26个教学班(国中18个,高中8个),在校生1400人左右,正式教职工98人,学校占地面积为67亩。
1983年,高中改为三年制,每年统招3个班,国中仍每届招收6个班,直到1993年仍维持这样的建制,在校生1500人左右。儘管如此,二中还是全县班级数、学生数最多的完中。拥有教职工140人(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47人)。一幢四层、建筑面积为2300㎡的教学大楼(现为实验楼)也于93年9月投入使用。高、中考虽然受招生政策限制,升学率不高,但体艺特色,飞行员的输送也为二中赢得了较好声誉。
1997年,高中部开始再次部分面向农村招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到2007年已拥有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13多人。学校也于2005年元月创建成安庆市“示範高中”,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占地面积由67亩扩大为130多亩,建筑面积达到34080平方米。
2014年,撤销高中部。

学校领导

  •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毕业院校
政治面貌
任教学科
教师级别
校长
潘承建
华东师範大学
中共党员
政治
中学高级教师
书记
张国付
淮南师範专科学院
中共党员
数学
中学一级教师
副校长
慈格林
合肥工业大学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丁玉平
徽州师範专科学院
中共党员
化学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章丰庆
安徽师範大学
中共党员
数学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工会主席
汪丰收
安徽师範大学
中共党员
语文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汪涛(女)
安徽师範大学
中共党员
英语
中学高级教师
  • 历任校长
三育国小 郑靖侯
三育中学 石伦阁
桐城联合中学 石宣泽
桐城初级中学 张宗房 王 旷 姚大松
桐城第二中学 吴晓华 程华栋 刘乐乡 叶来应 汪长松 张金雄 潘承建(现任)

办学风格

学校重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要求行政领导努力做到“五个实”、“六个抓”“五个实”是:实事求是,雷厉风行,勤政廉政,以身立教,要求做到思想要现实、目标要严实、计画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六个抓”是:按照布置积极抓、探索规律提前抓、发现苗头及时抓、针对特点及早抓、中心任务集中抓、形成传统长期抓。学校全面推行“四制”改革,开始实行“定岗、定责、定酬”的岗位目标管理机制,使目标、考核和奖罚三位一体,实行“多劳多得,优质多得,责重多得”。学校全面推行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形成“以德治校、以法治校、以情治校”民主风尚。学校坚持“开发潜能、培养兴趣、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办学宗旨,走特色之路,走创新之路,致力培养“合格+特长”人才。学校以"学思诚礼"为校训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形成了“博学、善思、求真、务实”的教研风格,探索出“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全程管理”的教改模式。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异彩纷呈

青春靓丽魅力四射的艺术节文艺汇演;拼搏进取团结奋进的中学生田径比赛;翰墨飘香丹青溢彩的书画作品展;旁徵博引精警透闢的学思杯演讲;真情流露感念师恩的书信大赛;切近生活内涵深厚的校园之声;激浊扬清深入浅出的法制讲堂;主题突出妙趣横生的专业讲座。等等。

国中教学独领风骚

着眼于学生持续发展,激发兴趣,开发潜能,突出养成教育与个性发展,学生可塑性和发展空间大。多年来在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我校国中部学生捷报频传,近15年来有10位中考状元诞生在我校。

文科教学令人艳羡

我校文科有传统的优势,文科备考经验丰富:精选教师、吃透考纲、突出基础、注重尖子、强化训练、协同作战等等。高考文科成就辉煌:多年来,我校文科达线率一直处于同类学校领先地位,单科连年获桐城市高考学科奖。

特色教育成绩斐然

音乐、体育、美术是我校特色学科,久负盛名。体育:早已跻身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我校学生为主体的市队蝉联安庆市中学生运动会12连冠;为高等学校输送了200多名优秀体育人才。美术:1989年成立高考美术训练队,连续14年获得桐城高考学科奖,向高等学校输送600多名优秀学生。音乐:教学成绩非常突出.

教学研究硕果纍纍

我校坚持科研兴教不动摇。承担了省级课题“中学语文感悟式教学”(已结题) “化学系列科技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已结题)“高中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研究” “新课程标準下自由写作训练”的研究。教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省级教坛新星多人,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两人,安庆市级学科大赛中获奖者多人。

学生管理规範有序

我校学生管理有声有色,井然有序。一直推行“以班级为主阵地,班主任为核心,层层落实、层层负责”的管理措施,按照布置积极抓,探索规律提前抓,发现苗头及时抓,针对特点及早抓,中心任务集中抓,形成传统长期抓。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模範职工之家”、安徽省“优秀中学生团校”、安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单位标兵”、安庆市“教育系统先进教工之家”、安庆市“中学先进团委”、桐城市“先进团委”、桐城市“文明单位标兵”、桐城市“绿色校园”、桐城市“高考优胜单位”、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桐城市“中国小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先进集体”。学校被中央教科所列为“‘十一五’科研规划有效教学实验学校”、北师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校本培训示範单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