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松(浙江师範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教授)
陈青松一位现为浙江师範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的博士。他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套用语言学专业领域的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陈青松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湖南新化
- 职业:教授
个人简介
陈青松,男,1975年10月出生,湖南省新化县人,现为浙江师範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91.9-1994.6 湖南省冷水江师範学校,中师
1994.6-1997.7 湖南师範大学自考专科,历史专业
1997.9-1999.6 湖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脱产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1999.9-2002.6 湖南师範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2002.9-2005.6 华中师範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2009.9-2010.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访学
工作简历
1994.7-1999.8 湖南省新化县万龙学校等校任教
2005.7-至今 浙江师範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任教
讲师(2005.9)/副教授(2006.9)硕导(2007.5)
学术兼职
浙江省语言学会理事(2008.12-至今)
中国语言学会会员(2010.12-至今)
荣誉
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画(2007.12)
浙江省首届“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011.06)
研究领域及成果
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套用语言学专业领域的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套用》、《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研究》、《汉语学习》、《语言科学》、《汉语学报》、《语言学论丛》等杂誌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着作1部,参编教材2部。
代表性论文论着
1.论文《比喻相异点的句法实现——谈“大”、“小”修饰名词性喻体的一种功能》2004年7月发表于《中国语文》第4期 ;
2. 论文《支配“书”类受事的“看”和“读”》2004年9月发表于《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 ;
3.论文《说“前/原+指人名词”》 2010年2月发表于《语言文字套用》第1期 ;
4.论文《超线性突显与“数+大+NP”结构》2010年9月发表于《语言科学》第5期;
5. 论文《现代汉语中的非时空排序表达及其比较》2011年10月发表于《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4期;
6.论文《新化(田坪)话的一种间接疑问句及其标记词“看”》 2012年3月发表于《中国语文》第2期;
7. 论文《“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用例选择和使用的原则》(合作)2012年6月发表于《中国大学教学》第6期;
8. 论文《湘语新化(田坪)话的专用定冠词性成分“哎”》 2012年12月发表于《语言学论丛》第46辑 ;
9.论文《以语形为喻体的一类转喻现象》2013年4月发表于《汉语学报》第2期;
10.着作《现代汉语形容词与形名粘合结构》2012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代表性科研项目
1.2006-201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小句中形名粘合结构的组配规律及其语义分析”;
2.2011-2014, 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之江青年课题”-“汉语形容词的类型学考察” ;
3.2013-2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汉语方言形容词的类型学考察” 。
成果奖励
论文《比喻相异点的句法实现》获浙江省社联第五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学术报告
2013.11,第八届全国语言文字套用学术研讨会报告《“套用”诸多维度与套用语言学的内涵》
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主讲课程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套用语言学》,指导本科生论文5篇;为研究生开设《套用语言学》、《语言理论及套用》、《语言与文献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等课程,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陈青松(浙江师範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