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是一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008年5月2日出版的书籍。

基本介绍

  • 书名: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
  • 页数: 351页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2版 (2008年5月2日)
平装: 35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301036073
条形码: 9787301036075
尺寸: 22.6 x 15 x 1.8 cm
重量: 399 g

内容简介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增订版)》全面评介国外非线性音系学理沦,以新的理论视角全面分析了汉语的单字音与派生音的性质不同,国语或方言中儿化、双声叠韵、连调、轻声等多种语音构词法的共时和历时表现,现代汉语各级句法韵律单元(音步、停延段、浯阔段)的特点及其与语法语用层面的关联。《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增订版)》分析揭示出汉语的音系和句法韵律均以单字音为枢纽,是字本位的,与多音节语言以韵律词为枢纽明显不同。书中的讨论涉及世界各种类型的语言,对汉语国语与方言的讨沦尤为深入,并对研究方法有专门的论述。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非线性音系学溯源
1.1 生成音系学的酝酿
1.1.1 酝酿生成音系学的时代背景
1.1.2 酝酿期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1.2 生成音系学的形成
1.2.1第一次挑战——英语句子的重音问题
1.2.2 生成音系学的进展
1.3 标準理论时期(SPE时期)
1.4 非线性音系学时期(后SPE时期)
第二章 什幺是音系的基本单位
2.1 确定音系单位的原则
2.1.1 历史的回顾
2.1.2 结构主义的双向单一性原则使音系格局混乱
2.1.3 语素音位、自立音位与系统音位
2.1.4 双向单一性原则使音系规则複杂化
2.1.5 生成派确定音系基本单位的原则——可预测/不可预测分布和核心/边际分布
2.2 什幺是汉语音系的基本单位
2.2.1 研究现状
2.2.2 单字音、派生音、边际音与语法语义的不同关联
2.2.3 单字音与派生音形成不同的共时音系格局
2.2.4 单字音与派生音各自成系统演变
2.2.5 汉语音位和声韵调分析的原则
第三章 区别特徵、自然类和音系的格局
3.1 音系的格局
3.2 语音特徵
3.3 语音特徵、自然类与音系的规则和格局
3.4 语音特徵、区别特徵与羡余特徵
3.5 国语韵母系统的格局和韵母的分类
3.5.1 国语的韵母及其具体音值(音段层次)
3.5.2 国语的韵母及其系统格局(区别特徵层次)
3.5.3 国语韵母的分类
第四章 语素的深层形式与音系规则——连线方言音系与历史音系的桥樑
4.1 深层形式与音系规则(共时)
4.1.1 语素的深层形式
4.1.2 语素的深层形式反映两音系本质上的相似度
4.1.3 语素深层形式的确定
4.1.4 深层形式与共时音系格局
4.1.5 音系规则的次序性、循回性和可选性
4.1.6 馈给规则和阻断规则
4.1.7 辞彙音系规则与辞彙后音系规则
4.2 深层形式与音系规则(历时)
4.3 深层形式与音系规则(方言)
4.4 音系规则的添加与深层结构的重新分析
4.5 深层形式与单字音
4.6 SPE的单线性音系学与后SPE的非线性音系学
第五章 音节结构
5.1 音节的定义和内部层次
5.1.1 音节在音系理论中的地位
5.1.2 音节概念的恢复和音节的定义
5.1.3 音节的结构层次
5.2 音节的响度顺序原则
5.3 核心音节与边际音节
5.4 词中音节与词缘音节
5.5 构词中音节界线的变动与增音、省音
5.6 核心音节的判定与历史演变
5.7 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第六章 节律结构
6.1 自主的节律结构
6.2 节律树模型
6.3 节律栅模型
6.4 汉语国语的节律
6.4.1 国语的基本节奏单元——一音步
6.4.2 国语音步与词法、句法、节律模式的关联及动态划分策略
6.4.3 国语的音步与连调域
6.4.4 国语基本节奏单元的性质——鬆紧型音步
第七章 韵律词法
7.1 韵律单位与词法
7.2 音节模组说
7.3 音节模组、韵律词音形与叠音等特殊韵律词
7.4 北京多音象声词的韵律模组
7.5 韩语的拟声摹态词
7.6 从汉语韩语拟声摹态词的异同看语言的共性和类型差异
第八章 自主音段与特徵几何
8.1 自主音段
8.2 特徵几何
8.2.1 主动的发音要素和被动的发音要素(生理角度)
8.2.2 单值的发音要素和偶值的发音要素(系统角度)
8.2.3 特徵的层级与结构
8.2.4 器官与特徵详介
8.3 特徵几何与语流音变、构词音变
8.3.1 单个音段的特徵几何
8.3.2 音流及音变的特徵几何
8.4 北京儿化的特徵几何诠释
第九章 汉语中常用的两种语音构词法
9.1 语音构词法
9.2 “一生二”式语音构词法
9.2.1 太原嵌l词——前冠衍接式韵律词
9.2.2 福州切脚词
9.2.3 表音词头词——前冠跌接式韵律词
9.2.4 先秦的重言、双声、叠韵与CV分层的音义关联
9.2.5 多音韵律词的类型及其与单音节结构的关联
9.3 “二合一”式语音构词法
9.3.1 儿化合音的各个阶段
9.3.2 儿化合音的演化与语法意义的磨损
9.3.3 儿化合音的重新分析与循环的变化
9.3.4 Z变韵的演化
9.3.5 Z变例外词形与时间层次
9.4 单字音与汉语语音构词法
第十章 声调
10.1 两种不同类型的声调
10.2 自主音段声调学——基于非洲语言声调的声调学
10.2.1 自主的声调音列
10.2.2 声调的最小单位与结构单位——单值音高的声调(特徵)与调型(旋律)
10.2.3 声调特徵与音质音段的连线规则
10.3 汉语的声调(一)——声调特徵与调型
10.4 汉语的声调(二)五度标调法与H、M、L标调法及阴阳调域
10.5 汉语的声调(三)——浮游调和浮游摩拉
10.6 汉语的声调(四)一一轻声和单字调
10.6.1 国语轻声的声学特性
10.6.2 国语轻声的音系特徵:轻声的深层形式和调值实现规则
10.6.3 国语轻声连调、吴语黏合式连调与音高重音语音“词调”的重要区别
10.7 汉语的声调(五)——单字调与连字调
第十一章 国语的韵律层级及其与语法语义语用的关联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韵律层级与句法韵律层级
11.3 国语韵律层级各级单位的韵律标誌
11.3.1 一般性理论:层面、单位层级、单位活动模式
11.3.2 与国语韵律单位分级有关的几个常用概念
11.3.3 国语各级韵律单位的形式标誌
11.3.4 国语的句重音模型
11.3.5 国语的语调模型
11.3.6 总览:国语各级韵律单位的韵律标誌
11.4 国语音步、停延段与语法、语用、节律模式的关联
11.4.1 国语音步、停延段与语法单位的表层对应
11.4.2 适合节律生成的句法模型——基于谓词、论元结构的句块模型
11.4.3 国语音步、停延段与语法等立/黏合/组合的关联
11.4.4 国语音步、停延段边界的动态划分规则
11.4.5 国语音步、停延段与“二常规、一三可容、四受限”节律模式和语用限制的关联
11.5 语调段诸韵律标记与语法语义语用的关联
11.5.1 语句重音
11.5.2 语调
11.6 小结
第十二章 国语的句法韵律层级和韵律模组对词法的制约
12.1 句法韵律层级的性质
12.2 国语的句法韵律层级:韵律字、韵律词、韵律类词、韵律短语
12.2.1 从与语法单位的关联看英语句法韵律层级的各级单位
12.2.2 国语的句法韵律层级应该有几级单位
12.2.3 单音步语段中国语韵律词、韵律类词、韵律短语的区别
12.2.4 多音步语段中国语韵律类词、韵律短语的区别
12.3 韵律字、韵律词、韵律类词、韵律短语在语言系统中的重要性
12.4 句法韵律模组、音节单双对汉语词法句法的制约
12.4.1 音节单双与汉语的词法和句法(一):煤炭店与种大蒜
12.4.2 音节单双、句法韵律模组与词法、句法(二):碎纸机与纸张粉碎机
12.4.3 音节单双与汉语的词法和句法(三):“关严了窗户”与“把窗户关严实了”
12.5 音节单双、自由、黏着和现代汉语书面/口语语体
12.5.1 问题的提出
12.5.2 音节单双与半自由语素及自由条件
12.5.3 音节单双与现代汉语书面/口语语体
12.6 小结
第十三章 句法韵律枢纽、汉语的字本位和更普遍的句法韵律层级说
13.1 句法韵律层级和张洪明修正方案的三分说/315
13.2 句法韵律枢纽(上)——多音节重音型语言的韵律词,
13.3 句法韵律枢纽(下)——单音节声调语言中的韵律字和字本位
13.4 句法韵律枢纽与文字单位和语法切分的初始单位
13.4.1 句法韵律枢纽与文字单位
13.4.2 句法韵律枢纽与语法切分的初始单位
13.5 句法韵律枢纽与语音演变的组合条件
13.6 汉语的字本位与更普遍的句法韵律层级说
第十四章 余论:材料与理论、语言普遍性与汉语特殊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增订版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