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车菊之歌
《矢车菊之歌》是十九世纪的一首诗歌,作者是保加利亚诗人伐佐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矢车菊之歌
- 创作年代:十九世纪
- 作者姓名:伐佐夫
- 文学体裁:诗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矢车菊之歌》
【创作年代】十九世纪
【作者姓名】伐佐夫
【文学体裁】诗歌
【作品出处】《田野和森林》
作品原文
我是原野上的小花,
名叫蓝色矢车菊,
我爱大气和天空,
我点缀着美丽的大地。
我像青天一样湛蓝,
别看我身材瘦小,
我也用自己的美貌
打扮着原野、田壠和山腰。
我是快乐的矢车菊,
身上不长刺人的芒棘,
我像孩子一样可爱,
我天真淳朴,快乐无比。
上帝亲自把我种下,
给我浇水,让我发芽,
我生活在自由之中,
我在空旷的地方开花。
我是原野上的小花,
名叫蓝色矢车菊,
我爱大气和天空,
我点缀着美丽的大地。
一八八二年于希萨尔
(杨燕杰译)
作品鉴赏
诗人伐佐夫对矢车菊进行礼讚,他着重表现矢车菊平凡的美丽。全诗共五节,每一节都是隔句押韵,音韵流畅,朗朗上口。前四节多方面描述矢车菊的平凡的美丽、天真与纯朴、自由的快乐。最后一节是第一节的重唱,给人一唱三叹之感,回味不绝。
诗人直抒胸臆,以矢车菊的口吻轻声诉说,诉说自己的湛蓝的色泽,诉说自己生长的开阔环境——原野,诉说自己对大气与天空、大地的爱恋。矢车菊很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的渺小,但她热爱自己生长的天地,乐于点缀养育自己的大地。矢车菊享受着自己平凡的美丽,但绝不是孤芳自赏,因为她有许许多多的同伴像她一样开心地生活在周围。
矢车菊喜爱自己与天空一样的颜色,对自己瘦小的身材并不自卑。她相信自己的美貌可以打扮原野、田壠和山腰,她不刻意选择自己生长的地方,只要能点缀天地、能使天地之间变得美丽,她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美貌。
矢车菊还很快乐,她很招人喜爱,因为她不长刺人的芒棘。她以为自己就像孩子一样,童心未泯,天真纯朴,无忧无虑地生活。
矢车菊有自己的生存哲学,她认为自己是上帝亲手创造的,并且给她浇水、让她发芽。所以,她与芸芸众生是平等的,理应享用上帝赐予人世的自由自在。而她自己的选择是在空旷的地方开出美丽的花,装点这个世界。
诗人用四节书写了矢车菊多方面的性格特点,但他当然不仅仅是在写矢车菊,而是以花喻人,矢车菊象徵着一种人,象徵着一种精神,象徵着一种人生观,也象徵着一种处世态度或方式。
其实,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儘管不少人都渴望能够出人头地、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尤其是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所以,甘于平凡就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了。根据自己的资质、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地方,这是最好不过的了。只要选择对了自己生存的环境,依然可以自由地绽放美丽,点缀这个养育我们的世界。
但这并不等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平凡绝非平庸!矢车菊是坚强的,她不断地绽放自己的美丽。行文至此,不禁令人想起多年之前曾经传唱大江南北的那首名为《小草》的歌曲,小草甘于平凡、乐观自信的精神与矢车菊何其相似!差别在于小草的并不寂寞、也不烦恼,因为有遍及天涯海角的伙伴,有吹绿自己的春风、照耀自己的阳光、哺育自己的河流山川、拥抱自己的大地母亲。而矢车菊在这些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坚信自己平凡的美丽,所以她深情地爱着大地。
一滴水依然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无名小花依然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依然可以带动机器的轰鸣运转。所以,儘管世间繁华万千,但你依然可以发现:平凡其实也有它独特的美丽。
作者简介
伊凡·伐佐夫(1850-1921)保加利亚最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1872年发表第一首成名诗篇《松树》。着有杰作长篇小说《轭下》(1894)。他的作品题材广泛,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充满激情。他认为“真正的诗人是人民和时代的忠实反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