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结构与明暗素描静物
旋律对于音乐来说很重要,对于绘画来说同样重要。在画面上,旋律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神采,是一种感动。它源自绘画的方方面面:虚实、节奏、形象、点线面、形体比例等,这些“点”是绘画的骨肉,是构成画面的元素,是形成旋律的基础。可以将旋律比作“魂”,依附于形体,所谓“以形写神,形散神聚”。形存神未必在,原因就是形体可以複製,但神却因作者的取捨而描写而生,这就是绘画和照片的区别之一。本套丛书旨在以实例引导学生抓住画面的主旋律,学会以形写神,使作品能达到形神具备、精神饱满、栩栩如生的效果,打动人们的心灵,敲开成功的大门。
基本介绍
- 书名:主旋律结构与明暗素描静物
- 作者:陈奇妙
- 定价:38.00元
-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 开本:8
主旋律结构与素描静物目录
素描基础
明暗变化基本规律
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
素描结构
水果类物品
蔬菜类物品
食品类物品
日常用品类物品
步骤解析
组合静物一
组合静物二
作品欣赏
素描基础
明暗变化基本规律
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自然光如日光、月光、人造光如灯光、烛光。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物体面的倾斜方向不同、光源性质不同、物体与画者的距离不同等,都将产生不同地点明暗色调变化。在素描学习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而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在白色几何上表现得最为明显,通常可归纳为亮部和暗部、三大面、五大调子。

亮部和暗部
在光的照射下没物体表面呈现出受光和背光两个部分,即亮部和暗部,它们是构成阴暗的基调。
三大面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特徵、在明暗上通过三大面体现、受光的一面叫亮面,测受光的一面叫做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即“黑、白、灰”三大面。在几何体中,立方体是三大面的典型形态。

五大调子
调子是指画面上不同明暗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的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了画面不同的个性、风格。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强弱的不同,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即五大调子。
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静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学科。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定假定的“画面”不可,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道物体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留下的轨迹。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透视的三要素
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题,是眼睛对物体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要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的载体。

主要透视类型
1、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就是把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2、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正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缩小的现象。
3、 圆形透视是圆柱,圆锥是一种透视方法,应依据正方形的透视方法来进行,因为圆形在正方形与四条变线的中点和十字交叉线的末端相交,并且在正方形两条对角线至四个角处相交形成正方形与圆形的关係。
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线的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3、 圆形透视是圆柱,圆锥是一种透视方法,应依据正方形的透视方法来进行,因为圆形在正方形与四条变线的中点和十字交叉线的末端相交,并且在正方形两条对角线至四个角处相交形成正方形与圆形的关係。
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线的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透视的基本规律
1、 近大远小。
2、 垂直大,平行小。
3、 近实远虚。
作品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主旋律结构与明暗素描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