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杻
杻是形声字,木为形,丑为声。读chǒu和niǔ。杻(niǔ)本意指一种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杻
- 拼音:niǔ、chǒu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 部首:木
- 五笔:SNFG
- 仓颉:DNG
- 笔画数:八画
- 笔顺编号:12345211
- 四角号码:47912
- 字级:三级
字义
杻(niǔ)
〈文〉[名] 木名。檍树〖akindoftree〗
山有栲,隰(xí)有杻。——《诗经·唐风·山有枢》
《朱熹集传》:“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为弓弩乾者也。”
杻,檍。——《尔雅》。注:“关西呼杻子,一名土橿。”
其上多杻。——《西山径·英》
《说文解字》对“杽”的解释是:“械也。从木。从手。手亦声。”也就是说,右边的“手”既表示了这个字的读音,也表示了它的意义。因为《说文解字》对“械”的解释是:“桎梏。”也就是泛指刑具,那幺“杽”的“手”旁就表示出它指的是手上的刑具;木字旁,所以应是木製的。不过后来铁器越来越多,铁质刑具也越来越多,“杽”(即“杻”)也可以用来指铁质刑具。《旧唐书·刑法志》里说:“繫囚之具,由枷杻钳,皆有长短广狭之制”,《大清律例》里规定应杻而锁、应锁而杻都属于犯罪(因为用错了刑具),可见“杻”是一种特定的刑具。《正字通》说是“手械”,就是手铐之类。不过,《大清律例》里也常“锁杻”联称,泛指刑具。至于“劈杻开枷”则属于修辞里的“互文”, “劈杻开枷”就是“劈开杻枷”的意思,所以有些网友关于“劈”的疑问是不存在的。
杻(chǒu)
〈文〉[名] 刑具名,即手铐
《旧唐书·刑法志》:“又繫囚之具,有枷、~、钳、鏁(suǒ)。”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杻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唐韵》《集韵》敕九切《正韵》齿九切,𠀤音丑。械也。本作抙。
又《唐韵》《韵会》𠀤女久切,音纽。《诗·唐风》隰有杻。《陆玑疏》檍也。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多曲少直枝,叶茂好,二月开花如练而细蘂盖树,名万岁枝。或谓之牛筋,材可为弓乾。
又《集韵》忍九切,音蹂。义同。
又《唐韵》《韵会》𠀤女久切,音纽。《诗·唐风》隰有杻。《陆玑疏》檍也。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多曲少直枝,叶茂好,二月开花如练而细蘂盖树,名万岁枝。或谓之牛筋,材可为弓乾。
又《集韵》忍九切,音蹂。义同。
音韵参考
宋本广韵
广韵目次:上四十四有 【niǔ】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声调 | 平水韵 | 等呼 | 韵摄 | 韵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狃(niǔ) | 女久 | 娘 | 尤 | 上声 | 有 | 开口三等 | 流 | 尤 | ɳĭəu | nriux/niov |
广韵目次:上四十四有 【chǒu】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声调 | 平水韵 | 等呼 | 韵摄 | 韵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丑 | 敕久 | 彻 | 尤 | 上声 | 有 | 开口三等 | 流 | 尤 | ţʰĭəu | thriux/thiov |
方言集汇
◎ 粤语:cau2/nau4
◎ 客家话:
[客英字典] ngiu3/chiu3
[海陆丰腔] chiu3/ngiu3
[梅县腔] chu3/chiu3
[台湾四县腔] cu3/ngi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