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等第制

等第制

等第制,是一种新型的学业评价体制,实行等第制后,学生成绩单上不再出现具体的分数,取而代之的是知识技能、课堂习惯、综合实践等板块,每一块下还细分若干“小项目”,每个板块都以A、B、C、D四个级别评价,并附上老师的学习建议。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仅仅聚焦于学生的成绩,同时还关注学生的负担、师生关係、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等方面。用“等第制”评价学生可以模糊分数的概念,转而将关注度重新投注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兴趣、习惯、态度等重要素养的培养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等第制
  • 性质:学业评价体制
  • 试行时间:2015年
  • 试行地点:中国上海

简介

等第制等第制评价,是指用“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指标来评价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用等第制评价代替“百分制”的目的,在于淡化具体的分数差异,因为单纯地用分数区分学生层次,既不能反映孩子真实的能力水平差异,也不能真实反映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差异。过分强调的结果,只会令众多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唯分数是从”。
等第制等第制

划分

等第评价一般有两种:考试等第分数和考查等第分数:
考试的等第分数是4分制:学生在修完一门功课后,参加会考,再将考试成绩转化成4分制,它的划分和相应的考试成绩的对应关係一般划分为:
A—100—85分—优秀、B—85—65分—中、C—65—60分—合格、D—60以下—不合格;特殊情况下等第分数和考试成绩会视具体情况重新划分,比如某学期物理课,由于试题的难度较大,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很少,60分以下却很多,这时的等第分数就会整体下沿,如将不合格人数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等第分数调整为:A—75分、B—75—55分、C—55—45分、D—45分以下。
考查课的等第分数是2分制:其划分情况及代号是P—合格E—不合格

试点

等第制为孩子们减压、减负的呼声持续了多年,“零起点”、“等第制”等减轻国小低年级学生学习压力的举措终于逐渐走入校园。2015年秋季开学前夕,上海再推减负举措——“零起点”教学、“等第制”评价将同时在全市国小一年级新学期铺开,上海市教委将此改革合併为“基于课程标準的教学与评价”。
等第制等第制
成绩单由此变成了“体检单”。在金山区海棠国小,二年级学生小芸的“数学学科基础素养评估报告单”上,在“知识技能”维度下的“计算掌握”和“概念理解”指标上,她未能拿到A,但在“综合实践”与“兴趣习惯”维度下包括“数学表达”“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在内的多项评估上,她的表现均为A。若单论学习成绩,小芸在班上中等水平,但她拿到了9个A,老师看重的是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
体检单最终呈现的是一组等第,而不是分数。老师和家长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计较名次和得分。过去一张试卷,考分高的不见得学习能力更强,现在依照课标细分出十余项指标进行ABCD评估,看似模糊,实则精确。
学生家长表示,实行等第制后,孩子对考试不再像从前那样焦虑了,自己也发现了孩子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现在经常带孩子去科普场馆观摩。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等第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