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东(外交学院教授、博士士生导师)
男,1971年出生,山东省泰安人。1994年毕业于山东师範大学历史系;1995-1996年在南京大学-约翰o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进修;2000年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后任职于外交学院,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国外交、大国关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美国研究》、《国际论坛》、《欧洲》、《俄罗斯研究学刊》、《美欧季刊》(台北)、《亚洲评论》(香港)等学术刊物中发表《柯林顿政府与北约东扩》、《和平伙伴关係计画与北约职能的调整》、《北约扩展研究综论》、《再析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俄罗斯能否加入北约问题探析》等学术论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海东
- 性别:男
- 出生时间:1971年
- 居民:山东省泰安人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90-1994年,山东师範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
1994-1997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欧美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5-1996年,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研修美国外交、中美关係与美国文化;
1997-2000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美国外交史方向,获博士学位。
1994-1997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欧美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5-1996年,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研修美国外交、中美关係与美国文化;
1997-2000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美国外交史方向,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2003年,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讲师、副教授;
2003--至今,外交学院国际关係研究所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当代美国外交与中美关係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8—2009年,耶鲁大学布兰迪—詹森大战略项目(Brady-JohnsonPrograminGrandStrategy)访问学者。
2003--至今,外交学院国际关係研究所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当代美国外交与中美关係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8—2009年,耶鲁大学布兰迪—詹森大战略项目(Brady-JohnsonPrograminGrandStrategy)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美国外交史"、"当代美国外交"等。
主要贡献
着作
专着:《北约扩大研究(1948-1999)》,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5月版。
合着(第二作者):《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战略选择》,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
论文
1,《柯林顿政府与北约东扩》,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2期。
2,《和平伙伴关係计画与北约职能的调整》,载《国际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2001年第2期。
3,《北约扩展研究综论》,载《美欧季刊》(台北·政治大学国际关係研究中心),2001年春季号(第15卷第1期)。
4,《美国国内反对北约扩大的主要观点》,载《国际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2003年第3期。
5,《国际关係理论对北约扩大的解释及其合理性》,载《国际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2004年第4期。
6,《基辛格的困境与美国外交的未来》,载《美国研究》(北京·社科院美国所与中华美国学会),2004年第3期。
7,《托马斯·巴尼特的“核心—裂缝”思想评析》,载《美国研究》2005年第1期。
8,《俄美分歧及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分析》,载《俄罗斯研究》2005年第3期。
9,《试析冷战后美国对俄外交政策》,载《外交评论》2008年第5期。
10,《中美关係30年:特点与趋势》,载《当代世界》2009年第1期。
11,《从边缘到中心: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载《美国研究》2009年第2期。
12,《欧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载《外交评论》2009年第6期。
13,《影响美国朝核政策的内部因素分析》,载《当代世界》2010年第3期。
14,《试析冷战后美国自由主义外交特色》,载《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专刊。
15,《中美关係:现状评估与趋势分析》,载《外交观察》2012年秋季号总第1期。
16,《美国重返亚洲冲击中美关係》,载《紫光阁》2012年第10期。
17,《美国对“阿拉伯之春”运动政策探析》,载《当代世界》2013年第3期。
18,《新型大国关係推动中美关係健康发展》,载《紫光阁》2013年第7期。
19,《美国与欧亚安全制度构建:北约东扩战略与亚太再平衡战略比较分析》,载《美国研究》2013年第2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李海东(外交学院教授、博士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