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面向複杂环境监测的无线感测网路技术研究

面向複杂环境监测的无线感测网路技术研究

《面向複杂环境监测的无线感测网路技术研究》关注複杂环境下面向环境套用的无线感测器网路设计问题,包括物理层的调製解调方式、商业协定的套用性能分析、监测套用中的节点定位、动态跟蹤、定位安全、複杂环境下的节点部署和动态拓扑控制、路由和数据传播等在监测套用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每项问题都讨论了研究的思路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面向複杂环境监测的无线感测网路技术研究》可以作为从事无线感测器网路、物联网领域的科学研究、产业套用等方面专业人士的参考书,也适用于高等院校电子、通信类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将其作为技术指导书。

主要内容
第1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简介 1
1.1 无线感测器网路概述 1
1.2 无线感测器网路套用範围 2
1.3 无线感测器网路设计目标 5
1.4 无线感测器网路设计挑战 6
1.5 无线感测器网路的技术背景 7
1.5.1 微机电系统技术 7
1.5.2 无线通信技术 7
1.5.3 硬体和软体平台 8
1.5.4 无线感测器网路标準 9
1.6 本书特色 12
1.7 本书的组织安排 13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体系结构与协定栈 18
2.1 概述 18
2.2 无线感测器网路的体系结构 18
2.2.1 感测节点结构 18
2.2.2 网路结构 19
2.3 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分类 22
2.3.1 静止和行动网路 23
2.3.2 确定性网路和非确定性网路 23
2.3.3 静止汇聚节点网路和移动汇聚节点网路 23
2.3.4 单汇聚节点网路和多汇聚节点网路 23
2.3.5 单跳网路和多跳网路 24
2.3.6 自配置网路和非自配置网路 24
2.3.7 同构网路和异构网路 24
2.4 无线感测器网路协定栈 24
2.4.1 套用层 25
2.4.2 传输层 26
2.4.3 网路层 26
2.4.4 数据链路层 27
2.4.5 物理层 28
2.5 媒体访问控制协定 28
2.5.1 MAC层协定的特徵 29
2.5.2 MAC层协定设计的限制 30
2.5.3 协定设计需考虑因素 32
2.5.4 MAC层的设计目标 32
2.6 无线感测器网路的典型MAC层协定 33
2.6.1 基于竞争的协定 34
2.6.2 无需竞争协定 38
2.6.3 混合协定 42
2.6.4 跨层MAC协定 44
2.7 无线感测器网路各类MAC协定比较 45
2.8 本章小结 47
参考文献 48
第3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的标準化 54
3.1 概述 54
3.2 IEEE 802.15.4标準 55
3.2.1 MAC层的概述 55
3.2.2 信道接入 56
3.2.3 数据传输模型 57
3.2.4 MAC层服务 59
3.2.5 安全性 62
3.3 ZigBee标準 62
3.3.1 网路层 63
3.3.2 套用层 69
3.3.3 ZigBee的安全性 72
3.4 本章小结 72
参考文献 72
第4章 微功耗射频调製解调方法设计 74
4.1 微功耗射频物理层设计 74
4.2 全数字调製方法设计 75
4.2.1 数字调製的基本流程 76
4.2.2 数字调製算法分析 77
4.2.3 数字调製方法的简化 79
4.2.4 实现结果分析 81
4.3 全数字解调方法设计 82
4.3.1 数字解调的基本流程 82
4.3.2 基于截断误差和截断数据的可变步长自适应均衡算法 82
4.3.3 自适应均衡算法原理 83
4.4 CCVSLMS算法 85
4.4.1 CCVSLMS算法性能分析 86
4.4.2 基于LS準则的频偏估计算法改进及补偿方法 88
4.4.3 LS频偏估计算法改进原理 88
4.4.4 改进频偏估计算法性能分析 91
4.4.5 频偏补偿方法 93
4.4.6 具有纠错功能的差分解调方法 94
4.4.7 基于瞬时标定功率的自适应帧检测方法 98
4.4.8 瞬时标定功率的自适应门限原理 99
4.4.9 低複杂度的帧检测方法设计 100
4.5 全数字调製解调处理方法的性能仿真与分析 102
4.6 全调製解调信号处理方法的FPGA验证 104
4.7 本章小结 106
参考文献 107
第5章 ZigBee协定性能分析 110
5.1 公用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比较 110
5.1.1 ZigBee的抗干扰特性分析 110
5.1.2 共存性分析 111
5.1.3 ZigBee协定的安全性 115
5.2 ZigBee星型拓扑网路接入机率分析 116
5.2.1 IEEE 802.11 MAC协定 116
5.2.2 CSMA/CA算法 118
5.2.3 马尔可夫链模型 121
5.2.4 ZigBee星型网路的MAC层接入模型 123
5.3 ZigBee星型拓扑网路延时性分析 126
5.4 基于信道空闲评估的CSMA/CA算法改进 132
5.4.1 改进算法 133
5.4.2 改进的数学模型 135
5.4.3 改进算法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138
5.5 本章小结 142
参考文献 144
第6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定位追蹤研究 146
6.1 节点定位的必要性 146
6.2 定位算法分类 147
6.2.1 测距和非测距定位算法 147
6.2.2 静止和移动节点定位算法 147
6.2.3 绝对和相对定位算法 148
6.2.4 紧密耦合和鬆散耦合定位算法 148
6.3 定位算法与追蹤技术的研究现状 149
6.3.1 静止节点定位系统现状 149
6.3.2 移动节点定位系统现状 151
6.3.3 目标追蹤算法现状 153
6.4 RSSI测距技术 156
6.4.1 RSSI测量原理 156
6.4.2 RSSI测量值获取 157
6.4.3 RSSI测距实验方案设计 158
6.4.4 RSSI实验数据处理 159
6.4.5 测距数据处理结果对比分析 162
6.5 基于动态权重的固定节点定位算法 163
6.5.1 基于RSSI的质心定位算法 163
6.5.2 基于RSSI的加权质心定位算法 165
6.5.3 静态权重质心定位算法实验 166
6.5.4 GFDWCL定位算法 168
6.6 无线感测网路中目标追蹤研究 176
6.6.1 目标节点移动情况分类 176
6.6.2 无线感测器网路套用于目标追蹤的优势 177
6.6.3 目标追蹤主要研究内容 177
6.6.4 目标追蹤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78
6.6.5 目标追蹤研究的基本内容 178
6.6.6 移动目标追蹤QoS评估体系指标 179
6.7 基于最大簇的速度自适应追蹤算法 182
6.7.1 算法基本思想和方法策略 182
6.7.2 CCCP移动节点快速定位算法 184
6.7.3 CCCP算法的结构 186
6.7.4 CCCP算法定位处理过程 186
6.7.5 算法的定位精度与锚节点数量的关係 186
6.7.6 CCCP算法最佳化 189
6.7.7 基于CCCP的移动目标追蹤 191
6.8 本章小结 195
参考文献 196
第7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安全定位策略 206
7.1 定位系统安全分析 206
7.1.1 无线感测器网路攻击分类 206
7.1.2 针对定位系统的攻击分析 207
7.1.3 定位算法面临的攻击 208
7.2 WSN定位系统中常见恶意攻击 209
7.3 定位系统安全策略 214
7.3.1 安全定位系统设计思路 214
7.3.2 基于加密实现安全定位的算法 215
7.3.3 距离界限协定实现安全定位 216
7.3.4 VM安全定位机制 216
7.3.5 SLA安全定位机制 217
7.3.6 Serloc安全定位算法 217
7.3.7 基于标籤的Dv-Hop定位算法 219
7.3.8 入侵及异常检测与隔离技术 220
7.3.9 顽健性的节点定位算法 221
7.4 DPC安全定位算法 222
7.4.1 预备知识 222
7.4.2 恶意节点定位攻击分析 223
7.4.3 安全定位算法需解决的问题 224
7.4.4 安全定位算法结构 225
7.4.5 安全测距算法 225
7.4.6 虚节点滤除算法 226
7.5 DPC算法性能 227
7.5.1 算法可行性证明 227
7.5.2 算法特例说明 229
7.5.3 算法能耗分析 229
7.5.4 滤除算法重複次数讨论 230
7.5.5 算法对节点密度要求 231
7.5.6 平面合併算法 232
7.6 DPC算法对各种攻击的工作过程 233
7.7 DPC算法实验分析 236
7.7.1 算法门限值讨论 237
7.7.2 DPC算法小结 239
7.8 本章小结 239
参考文献 240
第8章 无线感测器网路覆盖控制技术 245
8.1 节点部署算法概述 245
8.1.1 採用确定放置的部署技术 246
8.1.2 採用随机抛洒且节点不具移动能力的部署技术 247
8.1.3 採用随机抛洒且节点具移动能力的部署技术 247
8.1.4 节点部署的评价指标 248
8.2 无线感测器网路在矿井的部署 248
8.2.1 小型区域的部署算法 250
8.2.2 大型区域的部署算法 250
8.2.3 井下巷道特殊区域的节点部署算法 252
8.2.4 最佳化部署算法仿真及性能分析 254
8.3 井下无线感测器网路的拓扑控制 256
8.3.1 节点自移动控制算法 256
8.3.2 邻居节点发现协定 258
8.3.3 边界移动节点调度控制 260
8.4 基于“虚拟力”的拓扑控制技术 263
8.4.1 虚拟力算法改进 264
8.4.2 VFA算法最佳化 264
8.5 “自愈”拓扑控制算法仿真与性能分析 266
8.6 本章小结 268
参考文献 268
第9章 面向小区无线抄表系统的数据路由设计 272
9.1 无线抄表系统特点 272
9.2 典型WSN分簇路由协定 275
9.2.1 LEACH协定 275
9.2.2 PEGASIS和Hierachical-PEGASIS协定 276
9.2.3 TEEN和APTEEN协定 277
9.2.4 DCHS协定 277
9.3 适合无线抄表网路的能量均衡多层分簇路由算法 278
9.3.1 无线抄表系统模型 278
9.3.2 网路簇头选举策略 279
9.3.3 网路最优簇数分析 280
9.3.4 簇内单/多跳混合通信算法 282
9.3.5 EEMLC算法仿真与性能分析 286
9.4 EEMLC路由算法的实现 289
9.4.1 簇区域确定与节点成簇 289
9.4.2 抄表网路路由树的建立 290
9.4.3 表计数据的传输 292
9.4.4 数据路由的维护 295
9.5 本章小结 297
参考文献 298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面向複杂环境监测的无线感测网路技术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