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萧城一中
安徽省萧城一中,坐落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区,系安徽省示範性高中。学校创办于1943年,1962年成为宿县行署重点国中,1997年成为宿州市重点中学,2004年晋升为安徽省示範高中。
安徽省萧城一中,坐落于萧城西北(上堂子)凤凰山南麓。学校背依青山,俯瞰全城,占地86337.6平方米,建筑面积5885平方米。学校始建于1943年,1957年扩建,1963升格为宿县地区行署重点国中,1971年扩招高中班,发展为完全中学。1997年晋升为宿州市重点中学,2004年3月底通过省示範高中验收。2005年4月被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安徽省示範高中”。长期以来,学校注重文化教育,发展特长教育,1984年和1986年学校先后被省、地体委、教委命名为“安徽省女子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和“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为宿县地区唯一手球、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学校现有72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5029名,全校教职工344名。其中专任教师224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安徽省萧城第一中学
- 外文名: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Anhui Province
- 简称:萧城一中
- 创办时间:1943年
- 校训:求实、勤奋、刻苦、向上
- 主要奖项:一级管理学校、高考优胜单位
安徽省示範高中 - 知名校友:邓伟志
萧龙士
刘玉梅 - 所属地区:安徽省萧县
- 类别:完全中学
- 属性:公办
- 现任校长:陈磊
- 招生代码:2202
学校概况
安徽省萧城第一中学简称“萧县一中”原名县立初级中学的萧城一中,1943年由国民党政府创办,地址在萧县张庄寨,由时任县长刘瑞岐兼校长,教育科长王德蕴兼副校长,马超然任教导主任。首届招生一班50人,教师15人。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由津浦路东西进,国民党退守陇海路北,学校停办。安徽省萧城第一中学,坐落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区,系安徽省示範性高中。学校创办于1943年,1962年成为宿县行署重点国中,1997年成为宿州市重点中学,2004年晋升为安徽省示範高中。
1945年春,学校在江苏省铜山县张集複课。暑后迁至郝集,校长由教育科学张祚伦兼任。便,1946年春,迁往黄口镇(今黄口镇第一国小处)单独设校。校务由赵瑶亭主持。1947年3月,迁至萧城西北上堂子,新建校舍38间。此时,学校有教职工19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有学生6班,其中一年级2班,二年级3班,三年级1班,计264人。有化学实验仪器一套,图书214册,有医药室和34种简单药品。暑后,吴信昭任校长,规模扩大到8班,学生362人。当时王子坦任教务主任。1948年11月学校停办。1949年2月,学校併入萧县中学,为萧县中学二部。
195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萧中二部脱离萧县中学单独建校,定名为“萧县龙城初级中学”。学校基本保留了萧中二部原有的教师和图书仪器及各种设备,由教导主任李均衡临时主持工作。不久第一位校长袁长亭主持校政,首届招生3班180人。从此学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62年更名为“萧城第一初级中学”。
安徽省示範高中

1963年宿县行署批准萧城第一初级中学为专区直辖重点中学。
1965年萧城二中停办,併入本校一个班,同时学校又开办了一个耕读班,此时全校共14个教学班。
1966年6月“文革”开始后不久,学校停课,
1968年提出“複课闹革命”后,学校又重新招收新生8个班。
1969年3月全部下放,分迁到县城北8处分点办学。
1971年,在上堂子已经停办的师範学校校址,又重新建立了普通中学,定名为“萧城中学”。
1976年10月“十年浩劫”结束,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历史沿革
1943年,萧城中学创办。
1962年,成为宿县行署重点国中。
1996年,萧县教育局副局长杭春光同志调任校长,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学校各项工作出现了飞跃。
1997年,成为宿州市重点高中。
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示範高中,跻身安徽名校行列。
2016年,萧县二中併入萧城第一中学。

发展简史
1943年由国民党政府创办,地址在萧县张庄寨
民国时期的报纸

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由津浦路东西进,国民党退守陇海路北,学校停办。
1945年春,学校在江苏省铜山县张集複课。
1946年春,迁往黄口镇(今黄口镇第一国小处)单独设校。
1947年3月,迁至萧城西北上堂子,新建校舍38间。
1948年11月学校停办。
1949年2月,学校併入萧县中学,为萧县中学二部。
195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萧中二部脱离萧县中学单独建校,定名为“萧县龙城初级中学”。
1962年更名为“萧城第一初级中学”。
1963年宿县行署批准萧城第一初级中学为专区直辖重点中学。
1965年萧城二中停办,併入本校一个班,同时学校又开办了一个耕读班,此时全校共14个教学班。
1966年6月“文革”开始后不久,学校停课,
1968年提出“複课闹革命”后,学校又重新招收新生8个班。
1969年3月全部下放,分迁到县城北8处分点办学。
1971年,在上堂子已经停办的师範学校校址,又重新建立了普通中学,定名为“萧城中学”。
1976年10月“十年浩劫”结束,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0年萧城中学成为一所具有二十个班的五年制完全普通中学,
1984年被省、地体委、教委命名为“安徽省女子手球传统项目学校”,
1988年9月,为加强国防教育,学校首次对高一新生开展为期10天的军训,
1990年应届毕业生杨三以总分585分,化学单科97分的优异成绩获两个状元称号,考取南开大学。
1991年陈永以609分成绩获地区理科状元。
1991、1992、1994年被宿州行署教委评为“教学优胜单位”。
1993年彭雪海555分获县级状元。
1993年被评为宿县地区“内保先进单位”。
1997年,由外语组王林老师主持的《“英语四位一体”中高考複习教学法》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研总中心批准为立项研究课题,
2000年全国化学竞赛,萧县12人获奖,一中占9人。
2000届毕业生吴鹏考取北京大学。
2000届毕业生余薇摘取宿州市文科状元桂冠,被南开大学录取。
2002年元旦翔鹰文学社首印社刊——《晨曦园》。
2002年中共萧县县委成立了萧城中学创建省市范高中领导小组,创建工作开展起来。
2002、2003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学校管理”先进单位。
2002年毕业生杨辉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3年4月,萧城中学更名为萧城一中。
2003年被评为市级“学校管理”先进单位。
2004年初,萧城一中省示範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同年三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示範高中,
2005年4月被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安徽省示範高中”。
2005年5月,省教育厅李朝余处长为萧城一中省示範高中揭牌。
(参考资料)
办学条件
硬体设施
学校北依风景秀丽的凤山,南瞰历史悠久的萧城。校园占地130亩,到处松柏掩映,芳草如茵。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布局合理,装备一流;标準化的食堂、宿舍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文化长廊、艺术雕塑个性鲜明,锦上添花。学校自然、人文环境优美宜人。

2004年,占地9560平方米的科学馆落成投入使用,该馆集实验室、标本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语音室、报告厅、天文台等众多功能于一体,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此时,学校已拥有5个多媒体教室,有微机400台,电子备课室2个,主控室1个,伺服器7个,专职工作人员6名。同时还拥有6个物理,6个化学,4个生物实验室,投资10万元添置了标本室,专业实验教师10人。同年又增建一座学生食堂和两栋教师宿舍楼。到2004年,学校建筑面积5330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9923平方米,学生宿舍10880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3700平方米,行政用房57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16896平方米。逐步实现了教学设施现代化,学生宿舍公寓化,食堂餐厅,教师宿舍宽敞明亮,设备齐全。1997年,学校有41个教学班,其中高中23个,国中18个,学校拥有教学楼2栋,办公楼和实验楼各1栋,餐厅1座。学校总建筑面积14334平方米,生均占地6平方米。学校藏书3万册,各类期刊杂誌近200种,成为皖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全中学。
教师力量
学校现有高中班71个,学生4200人,专任教师244名,其中高级教师105人,特级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5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市教坛新星、骨干教师86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6人。
知名教师
张长训、邵延晴、陈爱民、金克勤、蒋从善、郑正
(参考资料)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教育教学成绩突出,高中会考合格率一直保持100%,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每年接近千人,向北大、清华、科大等一流高校输送一大批优秀学子,先后有600多名学生获省、国家级学科竞赛奖。1997年4月,宿地行署批准恢复萧城中学为地区重点中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教学中确立了“全面发展、最佳化个性、培养特长”思路。针对当时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坚持“鼓励尖子生,促进中等生,转化后进生”方针,加强师生交流和沟通,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1997年,学校在高考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189人,比96年净增109人,增幅居地区首位。
校风

学校荣誉
安徽省萧城第一中学连年被省、市评为“一级管理学校”、“高考优胜单位”、“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成为黄淮地区历史久、规模大、师资优、学风正、发展前景好的一所优质高中。
校园文化
知名校友
邓伟志、萧龙士、刘玉梅、张全雷等社会名流。
校歌
《心中的太阳》 张开羽词,项斌曲。
校训
求实、勤奋、刻苦、向上
校徽

历任校长
1943年,刘瑞岐兼校长,
1945年,张祚伦校长,
1946年,赵瑶亭主持工作,
1947年,吴信昭任校长,
1949年2月,郑趣白任校长
1950年底,任贻善副校长主持工作,
1957年,教导主任李均衡临时主持工作,
1961年,孙达、戚有忍副校长主持工作,
1964年,胡庆斌调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
1971年,李绍珠、郑孝鸿等同志担任“革委会”副主任组成领导班子,
1978年,周玉凡、郑孝鸿任副校长,
1980年,许敬思校长来校主持工作,
1984年,郑孝鸿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开始主持学校工作,
1989年,杨丁一从黄中调任专职党支部书记,
1990-1996,郑孝泓校长
1996-2005,杭春光校长
2005-2016,刘 勇校长
2016-今,陈磊任校长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1963升格为宿县地区行署重点国中,
1971年扩招高中班,发展为完全中学。
1984年和1986年学校先后被省、地体委、教委命名为“安徽省女子手球传统项目学校”和“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手球、田径传统项目学校。
1997年晋升为宿州市重点中学,
2004年3月底通过省示範高中验收。
2005年4月被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安徽省示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