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商城域名

商城域名

商城域名

商城域名即“.商城”域名是一个域名。“.商城”符合网际网路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的各项全球域名国际标準,支持中英文字元注册、中文简繁体等效互通使用以及中英文邮件地址,可以全球通用。.商城”域名目标直指电商领域,具有鲜明的行业指向,更容易被消费者辨识和认可,有望成为未来电商企业统一的“身份牌”。电商企业启用“自身品牌.商城”域名,更利于企业品牌的传承与彰显,在行销推广中具有极高的广告价值,有利于推动企业品牌价值和电子商务业绩的双提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商城域名
  • 类别:网路

国际标準

“.商城”域名完全符合网际网路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的各项全球域名国际标準,支持中英文字元注册、中文简繁体等效互通使用以及中英文邮件地址,可确保全球通用。 ? “.商城”域名套用环境成熟 所有浏览器全部支持解析“.商城”域名。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微软IE、火狐、360、Chrome、Netscape、Safari、Opera等浏览器均实现了对“.商城”域名的直接解析,用户在以上浏览器输入“.商城”域名即可无障碍访问。

优势

更符合中文套用习惯
“.商城”域名更符合中国人使用中文字元的语言习惯,简便易记。为不懂英语的国民上网提供了极大便利,彻底扫清了全球华人上网的语言障碍。 这使得“.商城”域名下网站将具备更多的套用群体,因此“.商城”域名具有更大的套用潜力。
更具辨识度与安全性
“.商城”域名更易被中文用户记忆和使用,更具辨识度,避免了英文域名极易出错的问题,且较高的域名注册价格,提高了域名的仿冒门槛。 这使得“.商城”域名下网站更易正确登入、且较难被仿冒,更具安全性。
更广阔的电商沃土
“.商城”域名意义鲜明,套用领域直指电子商务领域,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商城”域名毋庸置疑拥有更广阔的发展沃土。 此外,“.商城”域名搭载众多诸如“电商城”、“手机商城”、“微商城”等电子商务行销服务,在域名的基础上,帮助套用企业推进电子商务业务,成为企业电子商务“标配”。
更巨大的投资价值
“.商城”域名处在运营初期,不但域名资源丰富,同时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是域名投资的新宝藏,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 更能彰显品牌价值“.商城”域名是企业在网际网路中的醒目广告牌,更利于企业品牌的传承与彰显,能够推动“.商城”域名套用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中文域名故事

域名,被形象地称为“计算机的门牌号”。一直以来,英文始终是网际网路资源的主要描述语言,域名也不例外。自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网际网路起,多名中国网际网路专家致力于推动中文域名国际标準的制定,终于让“计算机门牌号”用上了汉字。
20年来,中文域名作为中华文化象徵植入网际网路,其艰难的步伐正像一部剧情曲折的电影。
如今,中文域名的普及和发展已深深影响了我国在国际网际网路社群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国家顶级域名“.CN”出现的“.中国”域名,向国际社会郑重地宣告了我国的信息主权。

发展历程

艰难起步——网际网路兴起中国力量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网际网路。同年,.CN域名伺服器回归中国。三年后,中国网际网路信息中心(CNNIC)成立。中科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在接受採访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7个人、一间办公室、满地电线、一台和台式机主机箱差不多大的伺服器……
儘管设备相对简陋,但CNNIC的成立,意味着全球根域名系统升起了一面中国国旗,几代中国网际网路技术专家建设国家顶级域名系统的心愿终于实现。
中国毫无悬念地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已经足以成为网际网路大国。然而,由于语言的限制,中国却一直无法胜任网际网路强国的称号—网页是中文的,浏览的内容是中文的,但作为网际网路基础服务的域名却是英文的。
“对于以中文作为母语的全球华人而言,英文始终是"外来的和尚"。”CNNIC负责人李晓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使用中文域名和中文电子邮件将有助于增强民族感和文化认同感,促进世界範围内华人社群文化和语言交流便利性。”
自那时起,CNNIC的网际网路专家就开始致力于中文域名的申请及国际标準的制定。
据李晓东回忆,由于中文的特殊性,在申请“.中国”域名时,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中国”简繁体等效的问题。“这个在国人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却为中文域名写入全球根域名体系设定了诸多障碍。”他说。
2000年,CNNIC联合港澳台地区的网际网路信息中心(CNNIC、TWNIC、HKNIC、MONIC)在北京正式发起成立了中文域名协调联合会(CDNC)。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网际网路工作者有了互动平台,共同制定中文域名技术标準和注册管理规範,协调相关国家和地区中文域名的运行,并与国际网际网路组织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以儘快制定和推出有关国际标準。
针对这个问题,就算CDNC内部也经过了多次激烈的讨论。
“我印象中最艰苦的一次,是一个礼拜之内连开两次会,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专家都跑到北京开会,一起商量解决方案。”李晓东说,“会上大家争论的口沫横飞,甚至有些真的是拍案而起,都是想找出一种解决方案,来消除分歧。”
解决方案最终成功推出,让整个国际网际网路界颇为意外。“我们能这幺快统一起来,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榜样。”李晓东说。
2004年4月,CNNIC联合TWNIC、JPNIC、KRNIC制定了《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标準》(编号RFC3743),这是国内第二个网际网路国际标準,该标準主要为解决多语种域名上网中汉字简繁体等效问题提供科学完善的技术方案。RFC3743是中国对世界网际网路异体字等效互通技术作出的贡献。
汉语使用者的力量和声音引起了网际网路工程任务组会议(IETF)的关注。IETF向CNNIC发出了邀请函,开启了中国制定国际标準的庄严时刻。2001年3月,CNNIC技术专家首次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第48届网际网路工程任务组会议。
会议并不像想像中那样顺利,300多名参会者中,只有3箇中国人,钱华林便是其中之一。“没有一个外国专家愿意耐心听我们解释中文域名的价值。”会议的场景给钱华林带来了难以名状的挫败感。
这样的挫败感也在中国技术专家心里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多次国际大型会议上,只要中国参会者呼吁推进中文域名,便有人会提出刁难的质疑—如果多语种域名真的实施了,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用户来说,在地址栏出现的其他文字就像是乱码一样无法辨识,这难道不是对网际网路的分裂吗?
在李晓东等多名网际网路专家的回忆里,中文域名起步阶段充满了艰辛。正是专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包括简繁体等效解决方案、部署与实施政策等方面的斡旋,才让中文域名逐步走上了世界网际网路的舞台。
突出重围——中国专家参与决策
在网际网路界,国际网际网路名字与编号分配机构(ICANN)拥有全球网际网路的最高决策权,经常被视为“网际网路世界的联合国”。中文域名究竟能不能在网际网路中使用,也需要依赖ICANN的决定。
李晓东等人作为代表先后前往肯亚和美国参加ICANN会议,与国外同行做大量的沟通工作,其中包括简繁体等效的解决方案、部署与实施的政策等方面的斡旋。
但是,ICANN的理事职位一直由欧美日等网际网路已开发国家的代表担任。拥有网民人数仅次于美国的中国,儘管多次参会,却在ICANN中一直没有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直到2003年6月,钱华林成功当选ICANN理事会理事,任期三年。中国专家终于能够参与国际网际网路决策。
钱华林是中国网际网路重要的开创者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钱华林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中关村(000931,股吧)地区教育与科研示範网路(简称NCFC)”担任技术负责人,该项目最终搭建的示範网路,正是中国网际网路的雏形。同时,也正是经过他在国际会议上的多次呼吁,最终实现中国正式接入网际网路。
今年3月,钱华林入选国际网际网路协会(Internet Society,ISOC)评选的“网际网路名人堂”,成为继中科院原副院长胡启恆院士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从此,中国作为网际网路大国,在国际网际网路界拥有了自己的发言权。中国专家为推进中文域名的努力逐渐突出重围,特别在国际标準制定上崭露头角。
2006年,CNNIC主导成立了IETF(网际网路工程任务组)邮件地址国际化标準工作组(EAI),由李晓东担任联合主席。这是首个由中国人担任联合主席的IETF工作组。
两年后,IETF正式发布了邮件地址国际化的三个核心标準:RFC5335、RFC5336和RFC5337。其中起核心作用的RFC5336《SMTP扩展支持国际化邮件地址》由CNNIC主导制定。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专家的参与,“.中国”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的技术难题或国际标準问题逐一化解。在2009年召开的ICANN第36届年会上,ICANN表决通过了《“.中国”等非英文域名后缀快速通道实施计画》,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英文域名的国际申请和全球部署将正式进入“快车道”。
2009年底,CNNIC代表中国正式向ICANN递交了简、繁体“.中国”域名国际申请。
2010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38届网际网路名称与编号分配机构(ICANN)年会上,ICANN理事会通过表决,“.中国”简繁体域名入根国际申请完成所有评审环节。这意味着“.中国”简繁体作为中文顶级域名,正式纳入全球网际网路根域名体系。时任ICANN总裁兼执行长罗德·贝克斯托姆(Rod Beckstrom)会后表示:“这一决议对全球华人网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变化。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说中文,这意味着中国域名把潜在网民数量提高了10亿人。”
初尝硕果——中文域名前景看好
经过多年积累,推动中文域名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已经取得了多项实质性进展。
2012年以来,CNNIC陆续推动发布了关于中文邮件(多语种邮件)的RFC6531、RFC6855和RFC6856等多语种邮件IETF核心技术标準。2012年6月,钱华林研究员正式发出首封多语种信箱电子邮件。
2013年4月,专注邮件技术研发的行业知名公司盈世公司(Coremail)在北京正式发布了首款支持国际化多语种信箱电子邮件技术的商用软体;今年7月,世界三大主流邮件开源系统之一的Postfix在其官方主页发布可支持IETF多语种邮件协定标準的Postfix新系统;8月,全球邮件服务供应商谷歌也在其官方部落格正式宣布支持多语种邮件IETF RFC6531等国际技术标準。
如今,跨越全球的国际化多语种信箱电子邮件经过4年多的运作和推广,中文域名已经成为套用最早、注册规模最大、套用人数最多的多语种域名,并已成为影响全球中文网际网路社群、扩大中文网际网路影响的基础性资源。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网际网路技术专家构建的“汉语世界”已经开始让全球华人受益。ICANN前执行长罗德·贝克斯托姆评价:“这是使用非拉丁文字的半个人类的一大步,例如整个亚非和世界其他讲阿拉伯文、中文和韩文的地区。”
网际网路技术专家认为,中文域名的使用,摆脱了仅限于26个拉丁字母网址的束缚,将大大有助于非拉丁字母语文国家网际网路的普及和利用,减少与拉丁字母语文国家的差距。
自2010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向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报送了专用中文域名,其中超过半数的域名已正式注册开通使用。例如,访问中科院网站可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中科院.公益”。
今年7月,中文新通用顶级域名“.公司”“.网路”正式开放注册,这是继2010年“.中国”作为国家顶级域名、也是第一个中文顶级域名被正式纳入全球网际网路根域名体系以来,中文顶级域名在全球战略部署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李晓东指出:“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推广中文域名,将成为下一代网际网路域名的多样化和深层次文化渗透主要发展趋势,是能否抓住话语权的必要环节。”他认为,积极推广中文域名将进一步方便中文用户上网,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母语交流,增强全球华人社区的凝聚力,进一步强化“中文—中华民族的标誌”在世界网际网路沟通中的强势地位,是我国在网际网路战场上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必要保障。
十多年来,中国网际网路技术专家不仅推进了国际谈判的进程,还将中文域名的种种複杂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了国际标準。未来,中文域名将建立起国际网际网路中名符其实的“汉语王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商城域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