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照寺(北京市密云寺庙)
冶仙塔始建于辽代重熙八年(公元1039年),塔前有庙,名曰普照寺,明嘉靖·庚戌时,胡虏人来犯,殿宇毁于火,重修后改为普济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冶仙塔,并建南海大士佛殿之楹,光绪十五年(1889年),塔顶被雷击去(见民国三年《密云县誌》卷一之四),后又重修。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普照寺
- 始建于:辽代重熙八年(公元1039年)
- 重修时间: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 景点:北面地藏菩萨
历史沿革
冶仙塔始建于辽代重熙八年(公元1039年),塔前有庙,名曰普照寺,明嘉靖·庚戌时,胡虏人来犯,殿宇毁于火,重修后改为普济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冶仙塔,并建南海大士佛殿之楹,光绪十五年(1889年),塔顶被雷击去(见民国三年《密云县誌》卷一之四),后又重修。此塔虽经多次重修,但其结构一直保持辽代建筑风格,塔高12米,直径6米,平面呈八角形,三檐崆心,塔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拱形券门,可以出入,门洞朝南,周围有砖雕假窗和各种砖雕花饰,塔基、塔身、塔顶全部为砖雕仿木结构,下层券门两侧有清代人书刻的一副对联曰:"高插云汉文人笔,重领檀营武士冠",横批三个大字是"普济寺"。普照寺的修复工作採取企业运作,民间投资的方式已于2009年5月正式开工。
景点简介
万佛殿由世界第一大佛的设计製作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脱胎造像技艺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协会副会长、莆田兴胜工艺、着名中国传统工艺雕塑大师林胜标、蔡燕美伉俪设计製作,因殿内供奉一万尊佛而得名。
整个殿宇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密云普照寺的万佛殿,里面供奉四尊主佛,正面是弥勒佛、东面是文殊菩萨、北面是地藏菩萨、西面是普贤菩萨。右手边的是观世音菩萨、后面是释迦摩尼佛、左手边的是地藏王菩萨。(玻璃钢造、贴的金箔,高3.6米)
万佛殿上方为净水观音菩萨像,净水观音又叫“能净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此净水观音像高20米,莲花底座高2米,加基座高36米,佛身为铜质仿18K耐蚀亚金铸造,佛面为散金铸成,底座下面放有经书,绿釉净水瓶等。

万佛殿内正面弥勒佛: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一尊佛,生活年代是公元十世纪,在浙江奉化岳林寺出家,弥勒佛慈颜善目、笑口常开,代表了佛教宽宏大量,慈悲为怀。
普照寺
东面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牟尼宣说佛法,是释迦牟尼的左协侍,居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智慧锐利,精通佛法于一身。坐骑是一头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北面地藏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在阴间帮助鬼神普渡众生,升往极乐世界。其道场在安徽九华山,在释迦摩尼圆寂后,弥勒佛降生前,一段无佛世界里,担任“代理佛”,坐骑叫:谛听,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徵。
净水观音

西面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是释迦牟尼的右协侍。四川峨眉山是普贤的说法道场。普贤菩萨象徵真理,据说普贤由延命益寿之德。坐骑是六牙白象,表示其又大慈力。
密云普照寺的传说
密云古称渔阳,相传上古时期,共工与祝融争斗,共工战败,流落到一个四面环山临河的谷地,为了生存共工修建了共工城,共工城就是最早的渔阳。后来共工升为上仙,而他的手下那条巨型鲶鱼精就留在了贯穿渔阳的渔水(白河)中继续修炼。鲶鱼精体型硕大,深居河底,法力高深。千百年来,操纵着白河水系。鲶鱼精精通施云布雨的法术,所以当地居民,为了生计,祈求平安,免于洪水泛滥,每年都要给它烧香上供,这个习俗也沿袭了几千年。这鲶鱼精在偶尔发生旱灾还施云布雨,解百姓燃眉之急,一直相安无事。辽代重熙八年(1039年),密云的百姓,可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因为常年的战争加上气候乾燥,田里青禾眼看就要乾渴死。密云百姓纷纷赶到白河烧香上供,祈求鲶鱼精施云布雨解救百姓。鲶鱼精却一反常态提出每年上供要一对童男童女,据说吃了童男童女的肉可以早日成仙。密云百姓拒绝了鲶鱼精的无理要求,鲶鱼精恼羞成怒便在白河沿岸兴风作浪,大发淫威,吞食来往百姓及牲畜,弄得老百姓不敢出门或远走他乡,一时间怨声载道。这件事被如来佛祖知道了,如来佛祖便下佛旨令高僧季小唐镇服鲶鱼精。高僧季小唐大师用九颗佛珠制服鲶鱼精,把鲶鱼精用铁链子锁住,镇在密云县北山(今冶山)上的锁妖洞里。为了黎民百姓永久安康,为了鲶鱼精改恶从善早成正果,高僧季小唐大师在锁妖洞前建了一座普照寺(后称普济寺),寺院佛塔称“冶仙塔”。高僧季小唐大师从此就在塔内修炼,夜晚九颗制服鲶鱼精的佛珠常在塔顶处闪耀,所以人们称“冶仙塔”为“冶塔仙灯”从此,密云黎民百姓得到太平,络绎不绝上山到普照寺(普济寺)进香还愿,结婚不孕青年在日出前登上冶山,触摸冶仙塔,就可以生孩子。如果人们到锁妖洞口,拽那条铁链子,还会感到鲶鱼精在洞底下水里晃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普照寺(北京市密云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