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原理与套用
《电视原理与套用》是2011年9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段永良 何光威 周洪萍 蔡莉莉 郭斌。
基本介绍
- 书名:电视原理与套用
- 作者:段永良 何光威 周洪萍 蔡莉莉 郭斌
- ISBN:978-7-115-26130-4
- 开本:16 开
基本信息
书 名 电视原理与套用(工业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丛 书 名 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高校系列
编目分类 TN94
责任编辑 蒋亮
印 张 17.75
字 数 431 千字
页 数 275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11年9月
本 印 次 2011年9月
定 价 34.00 元
内容摘要
本书以电视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电视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光与视觉特性、黑白电视信号、彩色电视信号、电视信号传输、电视信号接收处理、电视图像显示、电视系统、电视新技术、数位电视技术等内容。
本书内容简洁明了、图文并茂,突出基础性、套用性、先进性。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工科学生教材,也可供广播电视等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电视的基本概念 1
1.2 电视的发展 2
1.2.1 电视的发展历史 2
1.2.2 电视的发展方向 9
1.2.3 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0
思考与练习 11
第2章 光与视觉特性 12
2.1 光的特性 12
2.1.1 电磁波与可见光 12
2.1.2 光源与色温 13
2.1.3 标準光源 15
2.2 三基色原理与计色系统 16
2.2.1 三基色原理 16
2.2.2 物理三基色(RGB)计色系统 17
2.2.3 标準三基色(XYZ)计色系统 18
2.2.4 显像三基色计色系统 19
2.3 黑白视觉特性 21
2.3.1 视敏特性 21
2.3.2 亮度感觉和亮度视觉範围 22
2.3.3 对比度和亮度层次 23
2.3.4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24
2.3.5 视角与分辨力 25
2.4 彩色视觉特性 26
2.4.1 辨色能力 27
2.4.2 彩色细节分辨力 27
2.4.3 混色特性 28
思考与练习 29
第3章 黑白电视信号 30
3.1 电子扫描 30
3.1.1 像素 30
3.1.2 传像方式 31
3.1.3 扫描 32
3.2 图像信号 36
3.2.1 图像信号採集 36
3.2.2 图像信号的波形 44
3.2.3 图像信号的频带与频谱 44
3.2.4 黑白全电视信号 49
思考与练习 54
第4章 彩色电视信号 55
4.1 三基色信号的形成 55
4.2 色度匹配和彩色校正 59
4.2.1 色度匹配 59
4.2.2 彩色校正 61
4.3 电视系统的γ特性及其校正 62
4.3.1 电视系统的γ特性 63
4.3.2 γ≠1对黑白图像的影响 63
4.3.3 γ≠1对重现彩色的影响 64
4.4 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 66
4.4.1 色差信号 67
4.4.2 编码矩阵 67
4.5 几个重要原理 68
4.5.1 大面积着色原理 69
4.5.2 混合高频原理 70
4.5.3 频谱交错原理 71
4.5.4 恆定亮度原理 72
4.6 正交平衡调幅 73
4.6.1 平衡调幅 73
4.6.2 正交平衡调幅 77
4.7 频谱间置 80
4.8 PAL制色度信号与色同步信号 80
4.8.1 V信号逐行倒相 81
4.8.2 PAL制色度副载波频率的选择 82
4.8.3 PAL制色同步信号 84
4.8.4 PAL制编码器 87
4.9 标準彩条信号 88
4.9.1 100%饱和度、100%幅度未压缩彩条 89
4.9.2 色差信号幅度压缩係数 91
4.9.3 100%饱和度、100%幅度已压缩彩条 91
4.9.4 100%饱和度、75%幅度彩条信号 92
4.9.5 彩条色度信号的矢量图 94
4.9.6 标準彩条信号的表示法 95
思考与练习 96
第5章 电视信号的传输 98
5.1 电波特性 98
5.1.1 电磁波谱 98
5.1.2 电磁波传输特性 99
5.1.3 无线电波频谱划分 101
5.2 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 101
5.2.1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 101
5.2.2 地面无线传输 104
5.2.3 有线传输 105
5.3 高频电视信号的形成 106
5.3.1 图像信号的调製 106
5.3.2 伴音信号的调製 110
5.3.3 电视调製设备 111
5.4 电视频道 116
5.4.1 卫星频道 117
5.4.2 地面无线频道 117
5.4.3 有线信道 118
思考与练习 122
第6章 电视信号接收与处理 123
6.1 接收天线 123
6.1.1 室内天线 124
6.1.2 室外天线 124
6.2 馈线、匹配器、功率分配器 131
6.2.1 馈线 131
6.2.2 匹配器 131
6.2.3 功率分配器 132
6.3 卫星电视接收机 133
6.4 彩色电视接收机 135
6.4.1 对彩色电视机的要求 136
6.4.2 彩色电视机的组成 136
6.4.3 彩色电视机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138
6.4.4 公共通道 139
6.4.5 伴音通道 148
6.4.6 PAL解码器 150
6.4.7 同步及扫描系统 155
6.4.8 显像系统 161
6.4.9 电源系统 161
6.4.10 遥控系统 165
6.5 电视机自动控制电路 168
6.6 电视机质量评价与故障检修 169
思考与练习 172
第7章 电视信号显示 174
7.1 CRT显像管 174
7.1.1 黑白显像管 175
7.1.2 彩色显像管 179
7.1.3 CRT电视机注意事项 187
7.2 液晶显示器 188
7.3 等离子显示器 193
7.4 DLP投影电视 198
7.5 LCoS背投电视 201
7.6 LED显示器 203
7.7 立体显示器 204
思考与练习 208
第8章 电视系统 210
8.1 电视系统的组成 210
8.1.1 节目製作与播出 210
8.1.2 节目传送与传输 211
8.1.3 节目接收与重现 212
8.2 电视系统的分类 213
8.2.1 地面电视系统 213
8.2.2 有线电视系统 217
8.2.3 卫星电视系统 222
思考与练习 227
第9章 电视新技术 228
9.1 提高电视图像质量 228
9.1.1 画质改善技术 228
9.1.2 扫描倍频技术 232
9.2 提高电视伴音质量 237
9.2.1 环绕声技术 237
9.2.2 超低音技术 238
9.2.3 模拟的多伴音技术 239
9.2.4 NICAM(丽音)-728系统简介 240
9.3 增强电视功能的新技术 242
9.3.1 画中画电视技术 242
9.3.2 数位电视技术 243
9.3.3 立体电视技术 246
思考与练习 256
第10章 数位电视技术 257
10.1 数位电视概述 257
10.2 数位电视编码技术 259
10.2.1 电视信号处理 259
10.2.2 数位电视信道编码 260
10.3 数位电视调製技术 260
10.3.1 数位电视信号调製目的 260
10.3.2 数字调製技术基本原理 261
10.3.3 数位电视QPSK调製技术 262
10.3.4 数位电视QAM调製技术 263
10.3.5 数位电视VSB调製技术 264
10.3.6 数位电视OFDM调製技术 264
10.4 数位电视传输技术 265
10.4.1 数位电视传输技术 265
10.4.2 数位电视传输方案 266
10.4.3 DVB传输系统介绍 267
10.4.4 数位电视主要测量技术指标 269
10.5 条件接收技术 270
10.5.1 数位电视条件接收基本原理 270
10.5.2 数位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行业规範 272
10.5.3 条件接收系统组成 273
10.5.4 发展数位电视条件接收的重要意义 274
思考与练习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