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Electr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1956年根据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和发展“无线电电子学”等新技术的四大紧急措施而创建的中国第一个综合型电子信息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套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已形成了两大支柱领域和五个重点领域。

截至2013年底,电子所下设11个研究部门,共有在职职工967人,其中流动人员57人,离退休人员781人,在职职工中,科研人员717人,科技支撑人员150人。2013年共有在学研究生530人,其中博士生237人,硕士生293人,有在站博士后14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Electr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成立时间:1956年
  • 现任所长:吴一戎
  •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 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 专职院士:1人
  • 博士后流动站:2个
  • 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
  • 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

历史沿革

1956年9月,根据国务院制订的中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和发展“无线电电子学”等新技术的四大紧急措施,经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并从北京物理所、长春电机所等单位抽调48位科技人员,租用西苑大旅社6号楼开始创业工作。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1958年7月迁入中关村,正式启用中关村研究基地,相继成立十个研究室。
1960年3月,建立0305工厂,学科设定几乎覆盖当时无线电电子学的全部领域,职工达2000余人。7月12日,经中国科学院第五次院常务会议批准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1964年,根据中央提出“建设三线”,专业分工,组织拳头,合理布局,加强重点学科发展的统一规划,电子所进行了科研结构调整,声学、电线路、天线及电波、量子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等学科902名职工从电子所分出,分别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航天部504所)两个所,援建了上海光机所、电子部22所、55所、156工程处(航天部771所)、701工程处(洛阳测控所)五个所。
1965年8月,华东电真空研究所236人併入电子所,电子所成为以真空电子学和气体雷射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研究所。
70年代末,电子所又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主要从事通信与电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等四个领域的研究,使之重新成为一个以套用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型的电子科学研究所。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3年底,电子所共有在职职工967人,流动人员57人,离退休人员781人。在职职工中,科研人员717人,科技支撑人员1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7人,国防杰出人才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政府津贴14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入选者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5人,卢嘉锡人才奖获得者9人,何梁何利奖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王宇、吕孝雷、吴一戎、方广有、洪文、杨海钢、祁志美、王刚、黄明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一戎
研究人员
王宇
张珂殊
台宪青
吕孝雷
吴一戎
郭智
梁兴东
向茂生
种劲松
王勇
雷宏
李世强
熊永虎
禹卫东
张华春
张群英
李实
刘畅
许光銮
高怀林
方广有
赵湛
刘小军
张晓娟
丁赤飈
张国庆
齐向阳
宋红军
张毅
张志敏
赵凤军
高鑫
韩松
李建雄
王岩飞
徐向辉
张冰尘
张锐
周以国
洪峻
洪文
雷斌
王宏琦
王彦平
尤红建
蔡新霞
陈德勇
李建平
王军波
夏善红
杨海钢
罗积润
阮存军
苏小保
王自成
薛谦忠
阴生毅
俞世吉
张永清
张兆传
赵世柯
谭荣清
王东蕾
吴谨
邓云凯
李飞
吕晓德
倪江
付琨
胡岩峰
李道京
肖刘
赵永超
龙辉
纪奕才
祁志美
胡文龙
王刚
黄明光

科研部门

截至2014年7月,电子所下设11个研究部门,包括微波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感测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高功率微波源与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与套用系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地理与赛博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信息处理与图像分析实验室)、空间行波管研究发展中心、高功率气体雷射技术部、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航空微波遥感系统部和可程式晶片与系统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设备设施

基础平台
地理空间信息承载服务平台(GeoVIS)
数据处理
多感测器数据一体化综合处理服务平台
感测器
SAR、LIDAR、高光谱、宽幅面阵

合作交流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自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已经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关係。电子所每年邀请100余人次外国专家、学者来所进行学术访问、举办学术讲座和开展合作研究等活动,同时派出100余人次的科研人员出国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研究和进行学术进修等活动。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有效地推进了电子所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电子所多次成功主办国际和地区性大型学术会议,并将承办2011年第16届国际固态感测器、传动器和微系统会议。
中加“先进极化技术林业套用的研究和论证”合作研究项目任务契约书于2008年10月份正式下达,是电子所与加拿大国土资源林业部太平洋林业中心在森林资源和环境方面的一个合作研究项目,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利用加拿大Radarsat-2卫星数据,开展极化SAR数据森林套用的研究,开发极化SAR处理的软体,项目周期2年。
2008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片上可程式系统前沿技术研究” 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画论证会,专家组一致通过团队的可行性论证,团队启动试运行。团队的研究方向是以片上可程式系统前沿的关键技术及套用为研究主线,以核心器件现场可程式门阵列(FPGA)、高精度模拟感测信号採集电路、低功耗射频收发前端为重点研究内容,探索新一代的基于新型存储器、异步技术和三维混合信号技术的(FPGA)。
2009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与发展局在瀋阳组织会议,对电子所和微电子所联合承担的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画项目“片上可程式系统前沿技术研究”进行了试运行评估。创新团队负责人杨海钢研究员做了试运行工作报告,团队海外成员、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王慰教授做了专题学术报告。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对团队一年试运行的评估,并建议上级领导机关批准正式启动。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电子所在微波成像雷达及其套用技术、微波器件与技术、高功率气体雷射技术、微感测技术与系统等领域,承担并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电子所获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24项分别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中科院、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

学术期刊

《电子与信息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共同主办的电子与信息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79年创刊,原名《电子科学学刊》,2001年更名。主要刊登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技成果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电子与信息学报》被《中国引文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中国数位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EI Compendex和Scopus等资料库收录。
《雷达学报》(季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于2012年共同主办的雷达领域的学术类科技期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7月,电子所共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及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形成了两大学科支柱领域(微波成像技术、微波真空电子技术)以及五大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电磁探测技术、先进雷射与探测技术、感测器与微系统技术和可程式晶片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教学建设

2013年,研究所共有在学研究生530人,其中博士生237人,硕士生293人, 有在站博士后14人。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电子所多名研究生获得院优秀博士论文、院长奖特等奖、院长奖优秀奖、刘永龄奖、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BHBP奖学金、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多名留所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获得院长奖资助、优博资助、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等,同时在学期间多次选派研究生与中国国外大学进行学习。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所徽
所徽标誌主体是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e,其是英文电子学Electrics的首写字母,字母颜色为橙色,象徵了电子学的发展可以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中间的英文字母“IECAS“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英文缩写(Institute of Electr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该标誌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象徵了电子学研究人员干练、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徽所徽

科研精神

创新 求实 团结 奉献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所长:吴一戎
党委书记、副所长:孙殿义
副所长:丁赤飈
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国庆
副所长:邓云凯
副所长:方广有

历任领导

第一任所长--顾德欢(任职时间1956年-1978年)
第二任所长--吕保维(任职时间1978年-1984年)
第三任所长--柴振明(任职时间1984年-1991年)
第四任所长--朱敏慧(任职时间1991年-1999年)
第五任所长--阴和俊(任职时间1999年-2006年)
现任所长--吴一戎(任职时间2006年至今)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