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下南下(巴特尔执导电视剧)
《南下南下》是由巴特尔执导,作家邓一光编剧,于震、苏岩、罗海琼、吴健领衔主演的革命历史剧,于2010年5月23日在央视一套首播。
该剧讲述了1948年至1958年,一批党的年轻干部离开自己的北方家乡,随大军南下,解放南方、建设南方的故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下南下
- 其它译名:南下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首播时间:2010年5月23日
- 导演:巴特尔
- 编剧:邓一光
- 主演:于震,苏岩,罗海琼,吴健
- 集数:35集
- 类型:革命历史
- 首播频道:央视一套
- 语言:国语
剧情简介
1948年,北方解放。进步学生普刑天和他的恋人,党的青年干部吉林毅然决然地加入南下干部团,走上了随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的道路。在南下的路途中,与东北野战军战斗英雄魏九斤营长和蒙古支前队长队长“小伙”青格尔相遇,由此开始了这四个年轻人伴随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经历,以及四人的情感纠葛和深厚的友谊。
天不怕地不怕,在战场上指挥有方,大智大勇、我行我素的魏九斤,赢得了普刑天的信任,成为了他革命的引路人;同时也赢得了吉林的爱慕,最终成为了她的爱人。
执着追求理想,不倦坚持真理的普刑天也赢得了魏九斤的赏识,成为了他文化的教育者;同时他与蒙族“小伙”青格尔的友谊在战火中与日俱增,成为生死相依的“兄弟”。当革命胜利,褪去戎装的青格尔竟是女儿身。大家惊呆了,原来那个在战火中一同杀敌,在帐篷里一同搂抱睡觉的战友是个美丽的蒙族少女。他对青格尔的感情在悄然发生变化,在他的灵魂深入,连他自己都不曾分辨的情恋实际上是青格尔。当一切爱情障碍解除,二人可以相互表示内心的时候,青格尔却选择离开了自己最深爱的男人。
分集剧情
第1集
1948年冬,中国的命运正在改变,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东北和华东的大部分土地,中国人民即将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政府。东北野战军35师115团3营营长魏九斤为了赶上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下令自己手下的伤员“干掉看护”,成功地策划了一起医院“暴动”,带着自己营的伤员“逃离”了医院,日夜兼程地追赶着已经开拔入关的大部队;年轻的区委女干部吉林接到上级随大军南下的指示,带领一支由地方干部组成的小分队正奔赴山东南下干部训练团;大学生普刑天对列宁主义充满兴趣,想摆脱资产阶级家庭的束缚,也因为爱恋着吉林,毅然带着妹妹普乾戚一起报名参加了南下支援团。两支队伍在瀋阳南郊四方台火车站相遇,吉林带领的小分队不是魏九斤伤员队的对手,没能挤上运送支援物资的货车,眼睁睁的看着火车离去。魏九斤率领着攻坚营参加平绥战役拿下了国民党104军的阵地,老搭档营教导员段德江却在战斗中负伤送往了后方,大量补充的解放战士,思想涣散,纪律性差,成了魏九斤头疼的事情,他不得章法的思想政治工作毫无进展,一筹莫展,他前所未有的思念段德江。
第2集
吉林带领着小分队一路艰辛追赶南下支援团的大部队,终于到了渡口,两拨人再次相聚,但渡口却已被赶着过河的解放军部队徵用,魏九斤看着这群文化人突然有了想法,他要求用吉林的人给解放战士讲课为交换条件,将小分队带过了渡口。原来只为党的外围组织做过一些简单工作的普刑天,头一次担负给解放战士讲课这样重要的工作,结果成效显着,使三营战斗力巨增,魏九斤从他所称的“政治大炮”普刑天身上尝到了甜头,扣住普刑天和吉林,继续为部队鼓劲,引起了吉林的不满,但此时的普刑天已认识到自己在哪里革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革命,并在为解放中国做着有意义的工作。魏九斤把普刑天当成自己的一件宝贝,友邻部队还时不常的用武器装备来换普刑天去给解放战士讲课,魏九斤很是得意,在纵队政治部主任白承松的干预下,魏九斤只得恋恋不捨的把吉林、普刑天送上了去干部训练团的路,虽然与魏九斤相处的日子并不多,但离开三营普刑天的心中却也是恋恋不捨。吉林和普刑天终于到达山东南下干部集训地,那里已经聚集了大批准备南下工作的干部。干部集训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年龄、职业、政治思想觉悟也不同,在接受组织分配的支援岗位问题上抱着各自不同的态度和情绪,吉林出身自革命世家,有着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适应力,很快被组织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征总队一大队二分队副队长。小妹普乾戚正被艰苦的训练生活折磨得抹眼泪,普刑天有了在三营的经历,被全新的革命生活和同志关係鼓舞着,嚮往成为一名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献身的革命者。
第3集
北平解放,魏九斤沉浸在进驻北京的喜悦和兴奋中,一心想去改编被剿的老傅的华北总队,不想却迎来了自己被改编的命令,攻坚营被改编成了南征大队的警卫营,魏九斤带着自己的队伍无可奈何地来到了山东干部集训队。两拨人再一次聚在了一起。普刑天十分高兴,但魏九斤却对自己脱离主战部队来给干部团当“老妈子”十分不满,担任政委的白承松耐心的引导,向魏九斤阐述了干部们将在接管城市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战争不是我们革命的目的,获取和平的日子、民富国强的日子才是共产党人进行战争的目的,这些年轻的支援团干部是党的“金子”,要将他们安全送到目的地去接管旧的政权,建立新的政权的意义重大,魏九斤终于安下心来。经过短暂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南下干部支援团的干部们即将奔赴各自支援的地区,临行前普刑天和普乾戚的两位母亲追到了训练团,普刑天误以为母亲是来拖自己后腿的,毅然拒绝了母亲,乾戚动摇了,想当逃兵;吉林的父亲廖长天,路过山东前往湖北工作,来到训练团看望吉林,希望吉林跟他走,两个年轻人都拒绝了各自父母的建议,依然留在了干部团。南下出师动员大会上,台上台下正在为逃兵的事争论得群情激奋,普乾戚突然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并给哥哥带来了父亲的信,普刑天终于明白了母亲赶来的用意。南下的路不仅遥远,更是充满危险,干部团不但要和艰难的路程打交道,还常常要经历突如其来的空袭和地面战斗。吉林在经历一次次的与魏九斤争嘴斗智和亲眼看见魏九斤带兵打仗之后发现自己慢慢开始对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营长产生了好感和敬意。
第4集
艰苦的长途跋涉让普乾戚苦不堪言,干部团就要过长江了,当一些干部临阵脱逃时,普刑天也对自己和妹妹继续跟随队伍前往广州产生了动摇,想要就地留下工作。吉林无法说服普刑天,把事情告诉了魏九斤。魏九斤不分青红皂白将普家兄妹抓了起来,宣称要枪毙他们。白政委和总队胡队长精心安排组织干部团接参加了当地土改,受到了现实主义教育的普家兄妹,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分裂得如此巨大,一些人在吃人,一些人被吃掉,普刑天被这样的现实震惊了,他为自己的软弱悔愧不已,他坚定了继续南下、继续革命的信念。并把捆过他的魏九斤当成能帮助自己彻底摆脱资产阶级思想,坚定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魏九斤在普刑天的身上看到了知识和文化的力量,这正是自己身上欠缺的,于是两人开始了真正的互帮互助,普刑天成了魏九斤的文化老师,魏九斤成了普刑天革命的老师。16岁的赛音巴尔带领着蒙古哈毕日戛支前队完成了支援平绥战役的任务,一路跟随南下大军继续往南走。魏九斤根本没把这个蒙古小伙子放在眼里,可是一次小小的交手,让魏九斤不得不另眼相看这个不起眼的蒙古族少年,他给魏九斤来了一个着着实实的下马威。魏九斤带着普刑天和警卫营战士到村里打粮遭到了土匪包围,于此同时县城里干部团驻地也遭到国名党游击队的袭击,吉林和乾戚等团员也落在了敌人手里,危机时刻赛音巴尔带着武装支前队赶到,吉林和普乾戚才得以脱险。
第5集
干部团跟随大军一路奔波来到长江边的两江市,却临时接到指示,不再前行,留在双江市开展工作。本以为完成任务能回主力部队、回主战场参战的魏九斤再次接到改编命令:以班排为单位保卫各接管组的安全。魏九斤只能无奈的接受。在军管会的领导下,留在两江市的南下干部投入了紧张的城市接管工作。白承松担任了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的主任,吉林、普刑天被分配到了文化接管委员会分别负责大学接管和委员会秘书工作。普乾戚和娄永良被分往农村。两江市虽然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但国民党的残渣余孽并不死心,空袭和地面特务骚扰破坏行动时时发生,接管干部的生命安全也经常受到威胁,魏九斤和警卫干部们时刻不敢懈怠,并在赛音巴尔的帮助下成功地打击一起国名党特务的破坏行动。由于吉林和普刑天缺乏工作经验和警惕性,差点让国民党特务钻了空子把两江大学的一批国宝级文物骗走,幸好被魏九斤给识破,在危机时刻带领着警卫营的人及时赶到将特务一网打尽,挽救了国宝。魏九斤一次次的用自己的足智多谋和英勇无畏征服着普刑天和吉林,有时他又会在战士们面前调侃文人的穷酸相弄得吉林和普刑天下不来台。但他又认真拜普刑天为师,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带领着自己的部队把学习当攻坚仗来打。蒙古支前队要撤回蒙古了,赛音巴尔却一心想去前方战场上参加战斗、找哥哥,经过积极要求,终于参加了解放军,并被分配在魏九斤的部队。
继续看6-10集
选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魏九斤 | 于震 | ---- |
吉林 | 苏岩 | ---- |
普刑天 | 吴健 | ---- |
青格尔 | 罗海琼 | ---- |
普乾戚母亲 | 刘 佳 | ---- |
魏母 | 王馥荔 | ---- |
枣花 | 王茜华 | ---- |
白承松 | 刘交心 | ---- |
武宫 | 延 桀 | ---- |
廖长天 | 樊志启 | ---- |
普乾戚 | 高歆迪 | ---- |
普刑天母亲 | 黄梅莹 | ---- |
宁团长 | 曹克难 | ---- |
七连长 | 孙布尔 | ---- |
职员表
出品人 | 导演 | 编剧 | 摄影 | 美术设计 | 监製 |
---|---|---|---|---|---|
王中军 明振江 曹国欢 苏辰 徐新霞 沈京喜 | 巴特尔 | 邓一光 | 黄 巍 杨 华 | 刘明 | 李春明、王中磊、陈米光(总监製) 吕值发、徐新霞、马维乾、李立、洪之贵(监製) |
职务 | 姓名 |
---|---|
总策划 | 陈连生、贾婕 |
策划 | 黄长清、罗丹贵、白景军、刘志江、刘婷 |
执行导演 | 刘书宁 |
照明设计 | 张国强 |
责任编辑 | 何延峰 |
责任製片 | 林威 |
製片人 | 庄立奇 |
()
角色演员介绍
- 吉林演员:苏岩中共高干的女儿,母亲早早过世,父亲因工作关係长期不在身边,幼小的她一直生活在没有双亲的生活里,今天这家、明天那家的转移,使她时常忘却自己的身生父母,也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经历中,使她早早地走进了革命,年纪轻轻地就成为了党的干部。革命的经历使她变得孤傲,女性本色使她可爱和善良、文化学识使她知书达理,家庭的背景使得她内心渴望被关怀和照顾,更加渴望家庭的温暖。
- 青格尔演员:罗海琼一个为了复仇隐瞒了性别的蒙族少女,她四岁的时候亲眼看见众多亲人残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之下,这种惨状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不可磨灭复仇种子,早早的骑马持枪抗击日寇,磨练出一身本领,也造就了她沉静怪异的性格。战场上她狠得不能再狠,女扮男装,与男人的朝夕相处,养成了她的少言寡语的性格。天长日久的战火硝烟,使她有一种独有的沉静和沉稳。
- 普刑天演员:吴健一个有信念和理想的热血青年,受苏联革命和列宁主义思想的影响和中国现实革命浪潮的推动,年轻的他毅然决然离家出走,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随恋人吉林走上了中国解放运动的道路。他怀揣着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阴影,在与工农劳苦大众同行的行列中,逐步地从灵魂深处到现实行为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对祖国充满着热爱,对理想充满着追求,对真理充满着执着。不管受到什幺样的委屈,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弃不捨。
- 魏九斤演员:于震出身贫寒,天不怕地不怕,对革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再複杂的理论到了他嘴里都有自己的一套解释。他又是个兵游子(褒义),战场使他学会了分析炮声,分析战局,每到关键时候都能出手搞定问题。他我行我素,在医院策划“暴动”,在南下的路途上“绑架”青年干部,没有什幺事情是他不敢做的,却总能说出他自己的一翻大道理。
- 枣花演员:王茜华魏九斤家里的善良朴实的农村媳妇,追求上进,不计较得失、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虽是旧时代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但是她不向苦难低头,面对比自己优秀的“情敌”,面对本就对自己没有感情的丈夫,第一次来到城市中生活,枣花以其特有的语言和淳朴的性格,打动大家。
- 老骡头演员:杜源一个典型的老实巴交又积极进取的朴实农夫。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的他,遇到了南下途中的孟思远等人,就一直跟着党的旗帜走。一路上他为南下队伍解决了不少难题,也因为什幺都不懂,製造了很多麻烦。虽然以他的知识层次,无法理解共产党的先进性,但是他自从进入共产党的队伍,就把入党变成自己的终生大事。
- 白承松演员:刘交心政委,具有大将气度,不但经历战争洗礼,又在解放后投身社会主义城市建设工作。将南下干部的决心、智慧和勇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 魏母演员:王馥荔英雄的母亲,一位勤奋好动,思想进步又满口“时尚”新词的农村老太。善良性格强,是位充满生趣的“革命婆婆”。
幕后花絮
- 普刑天有大段大段的诗文一般的台词既绕嘴又难记,吴健在现场很好地展示了自己超强的台词功力,几乎每一场大段台词戏都是一遍就过,让现场工作人员十分佩服,封吴健为剧组的“吴一条”。
- 普刑天还担负与苏联专家沟通技术的责任。导演临时删掉了剧中俄语翻译这一角色,要普刑天亲自上阵用俄语与苏联专家对话。剧组连夜为一句俄语都不会说的吴健找了一位当地的俄语老师通宵奋战,硬硬的记住了几页纸的俄语台词。
- 在拍摄一场普刑天借酒消愁的戏时,吴健主动要求把现场的的道具酒换成真酒来找寻醉酒的感觉,几杯下肚,平时滴酒不沾的吴健还真的晕了。
- 罗海琼为了真实画面,身上所有的道具都是真枪实弹。
- 在表演一场普刑天抱头鼠窜的戏时,吴健被一块鸡蛋那幺大的石头直接飞到脸上了,幸好那块石头不是很尖,要不然真就毁容了。
- 剧组在横店拍戏的时候,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身穿棉袄棉裤。
- 由于在户外拍摄和同期录音,电风扇是演员们消暑的唯一途径,为了不让电风扇被拍进镜头里,只能将其搁置在不易让人看到的地方。而一旦导演喊停,所有人恨不得都围上去。
- 拍摄场地漫天黄土,沙子迷眼了不能揉,土飞到嘴里还得忍,就等着导演喊‘cut’,每个镜头下来都必须用眼药水洗眼、用水漱口,要不然根本没法继续拍摄。
- 罗海琼在几次早上起床时看到很多超大的蚂蚁和钱串子在她身边匍匐,此以后,罗海琼睡觉就“全副武装”了:眼罩、耳罩、头套一样都不能少。
- 普刑天身穿的那件破棉服是服装师的专利绝招,喷湿衣服之后就往地上蹭,花了半天的时间才弄出现在的这个样子。
- 造型师说吴健外型太斯文了化不出落魄像,而且怎幺化妆都不如真实的好,于是就单独给他下了道‘禁令’,让大他夏天的三天内不準洗头。
幕后製作
巴特尔是南下干部的后代,他主动去找了编剧邓一光,希望写这个题材的剧本,他把知道的南下干部在武汉的生活状态告诉邓一光,两人那个下午就基本把剧本内容定下来了。后来邓一光又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包括找了很多那个年代的亲历者或南下干部后代了解情况,写出了40多集的剧本,电视剧拍完是44集。
播出信息
播出时间 | 播出平台 |
---|---|
2010年5月23日 | 央视一套黄金时间 |
2010年6月6日 | 广东卫视 |
2010年6月 | 广西卫视 |
剧集评价
《南下南下》让观众感受到南下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忠贞和为建设新中国的奉献精神,其中苏岩和于震这对因为相同的信仰和坚定的革命热情走到一起的夫妻更是有感染力。可惜从现实意义来说,魏九斤虽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好党员,但是就其职场经历来看可以说是当下职场典型的反面教材(腾讯娱乐评)。
《南下南下》总体而言是一部及格的电视剧,主要是人物设定比较好,该剧战争场面一般,经济工作之类的故事也是蜻蜓点水,只有感情戏比较出彩,是一部穿着主旋律的外衣的爱情+家庭伦理剧(网易娱乐评)。
《南下南下》摆脱了同类作品容易陷入沉闷冗长的尴尬局面,没有说教,没有了口号,更关注人物命运,人物情感,以及人性。该剧除了表现南下这段历史,也表现了在这段历史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魏九斤的“捨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青格尔的“我行我素”的传奇经历;普刑天的“始终执着”的革命勇气,都深入到了观众心里,极大扩展了该剧的可看元素(新浪娱乐评)。
《南下南下》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迴避人性缺点,很贴近生活,以巧妙的角色设定和丰富细腻的感情戏避免流于表面。合理的人物设定也使这部剧的台词不至于让观众感到太过口号化(三秦都市报评)。
《南下南下》对战争场面表现很薄弱,但是在驾驭经济战争方面确实得心应手得多,这得益于细节上的处理(长江日报评)。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南下南下(巴特尔执导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