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医大,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画生育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学校是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画——“333工程”培训基地。

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建有五台、江宁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0亩;学校设有18个学院,在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拥有23所附属医院和50多所教学医院;设有26个本科专业和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在校生总数1.7万多人;校本部有在职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学校编制专任教师884人;有博士生导师407人、硕士生导师1616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青年学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评A+等级。2018年,学校获得29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数位居独立设定医科大学第1位。

基本介绍

  • 硕士点:85
  • 博士点:61
  • 所属地区:中国 南京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学校官网:http://www.njmu.edu.cn
  • 中文名:南京医科大学
  • 英文名: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 简称:南医大
  • 创办时间:1934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医药
  • 属性:省属重点大学
    研究型大学
    省部共建高校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画
  • 现任校长:沈洪兵
  • 知名校友:李岚清、郑国锠、王学浩、王存玉、顾东风、蒋作君等 
  • 博士后流动站:7 个
  • 校训:博学至精,明德至善
  • 专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1
  • 主要院系: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等
  • 国家重点学科:4
  •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 学校代码:10312
  • 主要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级成果奖4项(“十二五”以来)
    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 国重实验室: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发展目标: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
  • 官方网站:http://www.njmu.edu.cn

历史沿革

1934年,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成立。建校时即设有卫生行政管理科、卫生教育科及医科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展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的高等院校。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1938年,因抗战迁至湖南沅陵,合併南通学院医科,改名国立江苏医学院,胡定安任院长。
1939年,迁至重庆北碚。
1946年,迁回镇江。
1957年,学校由镇江迁至南京,正式更名为南京医学院。
1962年,学校被列为全国首批改为六年制的医药院校之一。
1970年,南京医学院合併组建江苏新医学院;
1972年,扬州卫生学校併入(独立办学)江苏新医学院,并改建为江苏新医学院(扬州分院)。
1976年,江苏省镇江地区卫生学校併入(独立办学)江苏新医学院,并改建为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
1978年,江苏新医学院撤销。
1978年,江苏新医学院(原南京中医学院部分)改建为(恢复)南京中医学院,现发展为南京中医药大学。
1978年,江苏新医学院(原南京医学院部分)改建为(恢复)南京医学院,现发展为南京医科大学。;
1978年,江苏新医学院(扬州分院)更名为南京医学院(扬州分院)后发展成为扬州大学医学院(扬州医学专科学校)。
1978年,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更名为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后发展成为江苏大学医学院(镇江医学专科学校,镇江中医专科学校)。
1981年11月,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1年,南京市第四人民医院併入南京医学院。
1993年,南京医学院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2005年,南京市雨花医院併入南京医科大学。
2015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列入省部共建大学。
2017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成立。10月,南京医科大学泰州临床医学院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成立。
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成立。7月,南京医科大学徐州临床医学院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截止2017年3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康达学院,共有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24个、2个六年制双学位专业和5个七年制专业(方向)。
  • 学院设定
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政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康复医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康达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鼓楼临床医学院、青岛临床医学院、上海十院临床医学院、连云港临床医学院、无锡临床医学院、金陵临床医学院、上海东方临床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 专业设定
五年制预防医学、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五年制临床药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四年制套用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四年制英语、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四年製药学、四年制眼视光学、四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四年制生物信息学、四年制康复治疗学、四年制护理学、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医药贸易与管理)、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七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临床病理诊断学)、七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六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与法学)、六年製法医学(医学司法鉴定)

师资力量

截止2015年9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学校编制专任教师784人。有教授169人、副教授229人,有博士生导师422人、硕士生导师1746人(含附属医院)。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千人计画”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7人,“江苏特聘教授”1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学校是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画——“333工程”培训基地。教育人才工作多次获得江苏省教育厅表彰。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 国家级教学名师
王心如
  • 工程院院士
王学浩
  • 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
励建安

学科建设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人文医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位授权点已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3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 学校附属医院中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8个。4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资料库(Essential 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全球前1%。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全国54所参评高校中获评A+等级,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获B+等级,药学获评B等级。
  • 国家重点学科
内科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药理学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 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
1001
基础医学
1002
临床医学
1003
口腔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7
药学
1009
医学
1011
护理学
1022
人文医学
  • 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0402
心理学
0710
生物学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1001
基础医学
1002
临床医学
1003
口腔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5
中医学
1007
药学
1009
护理学
1204
公共管理
  •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次学科评估中,南京医科大学共有5个一级学科参评,结果如下: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全国排名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3
1003
口腔医学
6
1001
基础医学
7
1011
护理学
8
1002
临床医学
18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

教学建设

截止2015年9月,学校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9箇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建高校教学实验室、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主编6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南京医科大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卫生毒理学、机能实验学、人体结构学、医学形态实验学、口腔正畸学。
  • 省级精品课程
生理学、康复医学、医学统计学、口腔颌面外科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口腔修复学、诊断学、医患沟通学、病理学、外科学总论、医学寄生虫学等。
  • 国家特色专业
护理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康复医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药学实验示範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等
  • 国家级教学团队
预防医学教学团队、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群教学团队等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详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医大二附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京市浦口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江苏省老年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松江中心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

对外交流

截止2015年9月,学校与美国代顿大学、美国圣约瑟夫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及西班牙的CTO医学培训中心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係。并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学校于2002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校有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500多人。
南京医科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5年,学校的科研水平不断跃升,承担了多项国家“863”、“973”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断实现新突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及论文影响因子迅猛增长。2014年,该校获得23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四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经费超过1.25亿元,名列全国高校第23位。发表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SCI论文1200多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2017年,我校获得29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数位居独立设定医科大学第1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科研机构

截止2017年9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
  • 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活体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
  • 其他部委实验室
国家人口与计画生育委员会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心血管病分子干预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恶性肿瘤生物标誌物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套用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人类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异种移植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基因表达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工程中心
江苏省基因药物技术中心
  • 其他科研机构
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
江苏省医药、农药、兽药安全性评价与研究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医患沟通研究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心血管病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资源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6年,月刊,ISSN1007-4368,CN32-1442/R,连续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3、4、5、6版,为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资料库》(JSTChina)等着名检索工具收录。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2000年底,双月刊,ISSN1671-0479,CN32-1606/C,秉承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办刊宗旨,本着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刊登与医疗卫生事业相关的社科类学术论文,如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生命伦理、健康管理、医学教育等领域,结合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设立重点栏目为卫生服务、金陵医史和医患沟通,为全国各级医药类高等院校师生及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前身为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于1987年,2010年改刊名为此,双月刊,ISSN1674-8301,CN32-1810/R

  • 图书馆藏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馆藏书刊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为收藏重点,同时收藏化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管理学、社会科学及文艺类书刊等。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95万余册,资料库62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56万余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约 38000余种。

校园文化

校徽

蛇杖代表医业和医学的神圣,是国际通用的医学标誌,辟邪是南京的象徵,表明地理位置,与其他在宁高校相统一。书卷代表教学科研,象徵高校,盾,古代防护之兵器,盾形既传统又威严。发射的光芒,寓意前程似锦,蒸蒸日上。一深一浅,既给人视觉享受,又体现刚柔相济、阴阳糅合。1934特指创校时期。
南京医科大学

校训

博学至精,明德至善
博学,意指学问丰富。至是达到。精,精深、完美之意。博学至精,指通过广泛的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达到精通专业、臻于完美的境界。
南京医科大学
明德,意指通晓道德,至是达到。善,善良、高尚之意。明德至善,指通过品德修养,明确道德责任,达到高尚的境界。
博学、明德,是寄望师生既在学业学术上有所成就,又追求美好的道德情操,品学兼优、德术双馨。至精、至善,是表明博学、明德的目标,以激励师生不断以高标準要求自己,锲而不捨、追求卓越,努力达到完善之境界。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长青
校长:沈洪兵(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冷明祥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亚夫
党委副书记:石金楼
副校长:张竹繁、唐金海、夏有兵、沈洪兵、王瑞新、鲁翔、王林、李建清、徐珊
副校级调研员: 范健

杰出校友

郑国锠: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我国细胞生物学界深孚众望,为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深院士)。
王学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存玉:美国加州大学终身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顾东风:中国科学院院士,预防心脏病学与流行病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
仲剑平:国家一级教授、解放军文职特级教授,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专家组组长。
俞守义:南方医科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将军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蒋作君: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李岚清: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宋三泰:全军肿瘤中心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乳癌专委会名誉主委等职。
周 珉: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江一清:曾任空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文职一级,技术二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着名心血管病内科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女医师终生成就奖”获得者。
陈明伦:曾任南京市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业务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理事、南京分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雷射、光学会委员、江苏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南京市雷射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南京分会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消化内镜杂誌》常务编委,《江苏医药》杂誌编委,《南京医学》杂誌副主编,《医学科技进展要览》南京编委。
顾林岗:江苏省公安厅厅党委委员、省维稳办副主任。
周永林: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累积网 » 南京医科大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