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Per aspera ad astra (Through adversity to the stars)
学校信息
校园面积:55英亩
Princeton Review 2008年校园生活质量评分:77/100
校园内是否有打工机会:是
校园安全情况:24小时校内巡逻;夜间交通/护送服务;24小时紧急电话;宿舍监控;道路照明
是否提供校内住宿:是
是否保证为新生提供住宿:是
校内住房种类:混合宿舍、女生宿舍、已婚学生公寓、残疾人宿舍
新生住校比率:92%
本科生住校比率:67%
四年毕业率:39%
六年毕业率:79%
交通信息
最近的机场: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7英里),甘迺迪国际机场(20英里)
最近的火车站:霍博肯(0.6英里)
校内是否有公共运输:是
历史沿革
学校由来和斯蒂文斯家族
斯蒂文斯理工学院是以当地一个具有多位杰出发明家和工程师的家族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家族便是斯蒂文斯家族。它推动并见证了霍博肯从一个古老的农场变成一个繁荣的城市。1784年,约翰·斯蒂文斯(John Stevens)购买了学校现在所占用的土地,他然后设计并将英国蒸汽机车转化为美国标準并实现国产化。他的这一创新套用于从曼哈顿到霍博肯的码头的轮渡渡船上。罗伯特·斯蒂文斯(Robert Stevens),约翰的儿子之一,发明了法兰式T型铁路,这一设计已被广泛套用于今天。而霍博肯的拉克万纳终点站的码头铁路设计便是罗伯特典型的设计风格。接着他的弟弟埃德温·斯蒂文斯.罗伯特(Edwin A. Stevens)主持并修建了了全美的第一个商业铁路,而这条铁路到目前为止依然经营作为美国铁路公司Amtrak的东北走廊的很重要的一部分。Replica of John Stevens' steam美国号帆船
埃德温于1868年去世。在他的遗嘱中,他决定留下了一笔巨额遗产专门用来设立一个学习的机构。他提供给他的受託人一大笔土地和资金。埃德温的愿望由他当时倖存的妻子玛莎·斯蒂文斯(Martha Stevens)执行并担任这个学习机构的受託人。玛莎·斯蒂文斯监督并管理了多项针对霍博肯市的慈善事业。这些慈善事业中包括资助一个圣婴教堂成为一个免费的圣公会教堂;建立圣玛丽医院和医院分娩中心;设立罗伯特L.斯蒂文斯(Robert L. Stevens)基金用于资助市政研究;建立了手工培训学校专门培训霍博肯的年轻男孩和女孩们;开办了霍博肯公共图书馆。
斯蒂文斯理工学院的校园开始时位于于霍博肯Castle Point斯蒂文斯家族庄园的边缘。校园坐拥一栋单一城堡式建筑,这个单一建筑现在被指名为Edwin A. Stevens Building,并成为美国联邦历史地标建筑。埃德温·斯蒂文斯在19世纪末参观过位于伊斯坦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而Edwin A. Stevens Building表面石材的马赛克设计灵感也被认为来源于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地板设计。
SSStevens,斯蒂文斯号,是一艘473英尺长,14893吨级的船舶,1968至1975年间被作为水上浮动宿舍使用,为将近150名学生提供住宿。停泊在哈得逊河岸,位于学校主校区边上,对面即是纽约市。这第一个大学浮动宿舍一度成为全美最知名的大学标誌性建筑之一。在斯蒂文斯号被拖走后,学校校友会在其校园杂誌叙述了学生们的情绪,“她消失在雾中,却进入我们的心。”( "She disappeared into the fog and into our hearts.")
1967年,第一个女生被允许进入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学习研究生课程。1971年,学校正式允许男女合校。斯蒂文斯理工学院1975级录取了19名女生。40年后的今天,女性占本科生的25%。人口结构的变化最终导致学校建立了Lore-El中心,以Lore E. Feiler先生的名字命名。致力于提升妇女在斯蒂文斯的学习和社会经验。
斯蒂文斯的S.C.威廉士图书馆收藏了这所学校众多意义非凡的收藏品。其中最突出的是,这所图书馆收藏了关于1883校友,着名经济、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研究项目的主要纲要和文献,文献的内容主要与泰勒科学管理领域相关。图书馆里面还收藏了与泰勒家族生活相关的遗物,包括画像、家具、相片等等。该图书馆还收藏了众多西半球国家出色的文献,例如,着名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艺术作品,还有由John W. Lieb捐赠的关于李奥纳多·达文西的手稿仿真品和书籍。该图书馆还收藏了许多关于斯蒂文斯家族的文献资料及工艺品,这些物件大多与早期的美国新泽西的历史有关,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最初建立图书档案和收藏馆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员工,校友和全世界的社会团体来关注新泽西霍博肯和斯蒂文斯的发展。霍博肯历史博物馆曾经为斯蒂文斯家族举办了长达六个月的展览,展览品大多来自威廉士图书馆,通过这一方式来表彰斯蒂文斯家族为美国做出的巨大贡献。2015年初,1960级斯蒂文斯校友製作了题为“Stevens and Sons” 的纪录片,由查德·里夫斯讲述-堪称美国第一工程师家族斯蒂文斯家族的历史贡献。
斯蒂文斯理工学院下设四大学院: Scheafer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chool of System and Enterprises; Howe Schoo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llege of Arts and Letters.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开设的项目有:计算机科学(CS), 电子工程(ECE), 生物医药工程, 材料科学, 土木工程, 机械工程(ME), 环境海洋工程, 物理学, 数学, 跨学科研究等.
School of System and Enterprises开设的项目有: 系统工程, 金融工程(FE), 工程管理, 企业系统, 基础设施系统, 空间系统工程, 系统安全工程等.
Howe Schoo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开设的项目有:信息系统(IS), 管理学, 项目管理(PM), 通信管理, MBA, 技术管理等.
College of Arts and Letters的硕士项目为:The Master of Arts in Technology, Policy, and Ethics. 研究科技历史, 环境, 政策, 道德, 旨在为人类科技进步探寻一条和谐平衡的发展之道.
· 塞缪尔·布希(Samuel P. Bush),1884,在美国钢铁和铁路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布希家族成员,美国製造业联盟的首任主席,美国商会的创始人之一。
· Walter Kidde,B.E.,1897,founder of Walter Kidde Constructors;负责设计了监督建造了纽瓦克港和卡尼港,新泽西州第一个交通环线和世界上第一个蝶式道路交汇处,普拉斯基高架路;他是新泽西州高速交通委员会执行理事,沃尔特凯德公司创始人,WWII安全设备製造者。
· Lawrence Babbio,B.E.,1966,美国弗莱森电讯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前惠普董事会董事。
· William W. Destler,B.S,1968,套用物理学专业, 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现任校长。
· 杰德·巴宾(Jed Babbin),B.E. 1970,美国前国防部副次长,《Inside the Asylum》(走进疯人院)作者。
· Charles Petzold,B.S.,M.S. 1975,世界顶级技术作家,Windows编程大师, 编写了Microsoft Windows程式. 代表作有《图灵的秘密:A Guided Tour through Alan Turing's Historic Paper on Computability and the Turing Machine》,2008,《编码的奥秘CODE:The Hidden Language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1999,《Programming Windows》,1988-1998。Charles Petzold
· Mark Crispin,B.S.,1977,Internet邮件访问协定IMAP的发明者。
· Greg Gianforte,B.E. Electrical Engineering,M.S. Computer Science,1983,世界领先的CRM on demand客户关係管理公司RightNow Technologies的创始人。
· Gerard Joseph Foschini,PhD 1967,世界顶级电信工程师, 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套用于电子科学领域。获得奖项:IEEE Eric E. Sumner Award(2004),IEEE Alexander Graham Bell Medal(2008)。
· Gerald Goertzel,B.E.机械工程专业,Goertzel算法的发明者。
· Peter Cooper Hewitt,世界着名电气工程师,汞弧整流技术的发明者。
· John White Howell,M.E.电子工程专业,世界着名电气工程师,升级了白炽灯技术1924获得IEEE爱迪生奖章, Edison Pioneers爱迪生先驱协会前主席。
· John A. Nagy,MMS 1979 – 着名作家Author on espionage and mutinie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作品Spies in the Continental Capital: Espionage Across Pennsylvania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